王燕:小小地擲球塑造理想人生

新福建 發佈 2022-05-17T08:58:17.814821+00:00

運動員、教練員、高校教師,在王燕20多年的工作學習中,地擲球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她的人生軌跡,和這項運動緊緊聯繫在一起。

運動員、教練員、高校教師,在王燕20多年的工作學習中,地擲球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她的人生軌跡,和這項運動緊緊聯繫在一起。

2004年,從西安體育學院畢業的王燕來到河南理工大學任教,在她的積極推動下,學校從2007年開始成立了地擲球隊,當年就組隊參加了全國錦標賽、全國青年暨大學生錦標賽以及河南省錦標賽。也是在那一年,她加入了國家集訓隊,任教練助理,協助教練組共同備戰2008年世界運動會。在國家隊執教期間,她和隊伍在世界運動會、世錦賽中多次獲獎。

2018年女子大金屬地擲球世錦賽在國內舉辦,作為這支青年隊伍的教練員,她不僅要抓訓練,更要從隊員的生活和思想工作等各個層面操心,最終,21歲的王晨怡和18歲的白宇為中國隊拿到兩枚獎牌,完成了要在本屆比賽中「升國旗」的參賽任務。要知道,王晨怡和白宇當時練習地擲球還不到4年。

去年全運會,王燕選擇以運動員的身份參賽,她說,自己想嘗試一下,以運動員的身份參加國內最高層次的比賽。全運會前,王燕隨隊在河南鶴壁封閉集訓了3個月,當時6歲半的女兒暑假過後就要上小學,然而在備戰中的她只能將這些事交給家裡老人。

對於當時已經39歲的王燕來說,恢復訓練的過程異常艱苦,不但要克服膝關節的傷病,適逢暑假,每天她都得換3身衣服,「每次跑完,汗就順著腿往下流,等到可以換衣服時,上衣和短褲都可以擰出水來。」就這樣,經過艱苦的訓練,重新做回運動員的王燕和隊友為河南隊奪得了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地擲球項目大金屬球女子雙人連續拋擊的銅牌。

自2007年至今,河南理工大學地擲球項目成果頗豐,他們是國內少數在體育專業中開展地擲球專項的高校,15年來參與地擲球活動和學習地擲球課程的學生上萬人,參加地擲球隊訓練的達到百餘人。王燕一直承擔著地擲球公共體育課和專業課教學工作,這學期,她帶了7個班的地擲球公共課、1個班的專業必修課,每班人數都在40人左右,也就是說,這學期有300人左右在王燕的班級學習地擲球。

河南理工大學每年都會舉辦全校學生的地擲球比賽,到今年已是連續第15年。用王燕的話說,舉辦這項比賽時,「每年有每年的風景」,經常有沒有上過地擲球課的零基礎「玩家」在賽前抓緊練習,通過參與比賽喜歡上地擲球。「學校的比賽沒有門檻,只要是在校生、院系組隊,即可參賽,這項比賽比較安全,適合在校園開展。」王燕說。

這樣的氛圍和參與度一直在促使王燕思考,到底要通過地擲球運動給學生帶去什麼。「剛開始當教練,更多是教技術、教經驗,但我逐漸意識到,要讓他們在比賽中有更多精神上的獲得感,高校里更重要的是育人。」

王燕表示,自己做運動員時並不是最優秀的,很多時候即便很努力也時常會遭遇失敗,但正是這些促使自己從事了地擲球相關工作,這個項目本就可以讓很多普通人,甚至是沒有運動基礎的人參與進來。

王燕把國家隊教練和高校教師的經歷看作是相輔相成的,國家隊經歷讓她的專業技能得到成長,高校則給了這些技能發光發熱、持續發酵的場所,「這是一個在外學習、回來實踐,繼續學習、繼續實踐的過程。」王燕希望把她自己對地擲球的熱愛在學校里傳遞下去。

來源:中國體育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