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4武器介紹:火槍(梨花槍)

插着長矛的坦克 發佈 2022-05-17T23:21:09.594084+00:00

火槍出現在遊戲中的中國元朝,它是現代火器的鼻祖,在歷史上以宋朝的「梨花槍」和金朝的「飛火槍」而著名。該武器是在長槍的槍尖附近綁上一個焰火噴射筒,在近戰時干擾對方作戰。

火槍(Fire lance)出現在遊戲中的中國元朝,它是現代火器的鼻祖,在歷史上以宋朝的「梨花槍」和金朝的「飛火槍」而著名。該武器是在長槍的槍尖附近綁上一個焰火噴射筒,在近戰時干擾對方作戰。

中外火槍


最早出現的火槍的證據是公元950年的敦煌壁畫,火槍在右上方。

這是14世紀明朝的《火龍經》上記載的梨花槍。

《火龍經》還記載了神行破陣猛火刀牌,它是一種可以噴火打破敵人陣型的盾牌。

除了單發的梨花槍外,還有裝有2個噴射筒的火槍,一個噴射筒放完自動放下一個。

火槍的噴射筒向前開口,後部連接一根火繩,點燃後,在理想狀況下會沿著槍尖方向噴出火舌;火槍在11世紀末做了改進,在黑火藥中添加了陶器碎片和鐵顆粒。這種武器的射程只有3米,噴射一次或兩次就消耗完了,持續幾秒鐘。公元1163年,火槍架在戰車上,用於抵禦投擲燃燒彈的移動式投石機。


1232年,金朝也開始使用火槍,根據《金史》記載,他們的飛火槍將竹噴火筒改成可重複使用的、用16層耐用的黃紙包裹的噴射筒,長度超過2尺。筒內填充柳木木炭、鐵碎片、磁鐵碎塊、硫磺、砒霜(可能不是砒霜是硝石)和其他物質,最後安裝引信。金兵攜帶鐵坩堝用於保存火種,可能攜帶經過加熱的煤。

在蒙宋戰爭中,火槍已經成為了騎兵武器。根據明朝《火龍神器陣法》的記載,還有一種拋棄了槍尖的火槍——「沖陣火葫蘆」。它在長杆前方裝有一個「葫蘆」,內填充火藥、鉛彈和毒物。

1276年發明了金屬噴射筒,替代了竹噴射筒;13世紀中後期,為了加強威力,噴射筒越做越大以容納更多火藥,火槍越發笨重,索性拋棄了槍尖,改進後被稱為「噴發器」。

1259年,火槍成功發射了一個完整的團塊,這是世界上第一發有記載的「槍彈」。在13世紀末,金屬槍管誕生,可以利用火藥燃氣能量發射彈藥了,火槍就演變成了手銃(西方稱為火門槍)。

1280年火槍傳到了中東,後傳到歐洲;1396年,歐洲騎士使用了木噴射筒的火槍,稱為Troncks、fire-trunks或bombas,使用到了16世紀;15世紀的日本武士也使用過火槍。

1396年歐洲騎士使用的「噴發器」,頭部做成尖銳的分叉,可以同時當作長矛用。

1540年,萬諾喬.比林古喬在《火焰學》一書中記載了歐洲的各式火槍。

1622年,漢斯.格奧爾格.席爾瓦特在介紹火焰武器的書中,記載了一種帶有倒鉤的長槍,橢圓形木噴射筒用亞麻布綁在長柄上,內部填充了瀝青、硝石和鐵釘,前面有幾個噴射管,造成類似霰彈的效果。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