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耗嚴重的人,都有這3個特徵

推麼推 發佈 2022-05-18T03:53:37.273747+00:00

文字丨青梧文章首發丨推麼推對於什麼是被情緒左右,日本作家西多昌規給到的解釋是,人在忍受怒氣時,有將一切都朝負面思想的思考習慣。很多人在生氣時,很容易被情緒左右。每個人都可以有情緒,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情緒左右,無限的自我內耗,活得越來越不開心。

文字丨青梧

文章首發丨推麼推

對於什麼是被情緒左右,日本作家西多昌規給到的解釋是,人在忍受怒氣時,有將一切都朝負面思想的思考習慣。

很多人在生氣時,很容易被情緒左右。

每個人都可以有情緒,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情緒左右,無限的自我內耗,活得越來越不開心。

而內耗嚴重的人,往往都有這三種特徵。

對他人充滿期待

凡事有所期待,必有所失望。

內耗嚴重的人,總是對他人充滿期待,當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時,就會失望,甚至生氣發火。

朋友老公是個很不勤快的人。

每次在沙發上坐了後,即使沙發墊掉地上了,他也不會動手把沙發墊拉好。

每次都要等菸灰缸里的菸頭裝不下了,才會清理菸灰缸。

每次換好鞋子,腳一蹬就走了,從不會順手把鞋子放鞋架上。

為此挨了朋友不少抱怨。

朋友說,她每次回到家裡,只要一看到老公的這些行為就會發火。她希望老公能夠有所改變,能夠主動把把坐亂的沙發收拾整齊,能夠每天清理菸灰缸,能夠把換下的鞋子放在鞋架上。而不是所有的事都等著她來做。

由於長期的期待得不到滿足,朋友的抱怨變成了冷嘲熱諷,甚至是惡言相向,有時還會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對他人抱有太多的期待,不停地折磨著大多人的身心,導致了他們的生活得越來越不開心。

仔細想想,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你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聽話懂事,將來考上重點大學。

你期待得到老闆的重用,期待同事的關心,期待有一份更好的工作。

你期待得到家人更多的關愛和理解,期待一個完美的妻子或丈夫,期待生活沒有坎坷。

當這些期待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時,就會開始抱怨,心生怨恨,活得也越來越不開心。

廖一梅曾說:

「人對他的人需求越少,就會活得越自如安詳。沒有人,哪怕他願意,也不可能完全滿足另一個人的需要,唯一的辦法,就是令自己適可而止。」

降低對他人的期待,內心才會安詳,才能降低內耗對自身的影響。

凡事非黑即白

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布倫特在員工考核中,取得了92分的高分,薪水也提高了8%。

然而他卻高興不起來,反而感到痛苦、憤慨,甚至想辭職。

因為他沒有拿到100分滿分,這讓他耿耿於懷,他覺得自己永遠也不會變得足夠好。

在他的認知里,只有100分才是優秀,其餘的都是不足。不足就意味著他的工作做得不夠好,領導對他有意見。

他的朋友莉莉也參加了這次考核,拿到了91分,薪水增加了8%。

與布倫特不同的是,莉莉對這次考核非常滿意,覺得工作幹得挺好,91分對她而言,已經是上司給她的最大肯定。

雖然與布倫特分數相近,但她卻能接100分之外其他分數,避免了自我內耗。

不是所有事情都只有兩面,好與壞,美與丑,錯與對,它們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

眼裡只有黑白的人,不僅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完美,也容忍不了他人出現與自己認知相悖的行為。

早上起床給女兒穿衣服時,小傢伙怎麼也不肯穿。

想到天氣冷,擔心她受涼,情急之下,我生氣地吼道:「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不穿外套,凍感冒怎麼辦。」

然而冷靜下來後仔細想想,女兒並沒有犯錯。她只是沒有順從我,便被我認為不聽話,而我也因此生氣發火。

我所認為的對,讓我忽略了,女兒只有兩歲,她並不能清晰地表達需求,也許她並不想穿紅色外套,而是想穿黃色外套。

如同書中所說:

「自己的意見絕對正確,價值觀與自己不同的人就是錯的,這樣的想法,會讓人漸漸無法容忍他人。」

當我們無法容忍他人時,對別人的寬容度也就越低,情緒容量也越低,內耗也就越來越嚴重。

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也沒有絕對的善惡,黑白之外還有灰,也還有其他色彩。

學會接受多樣性,寬以待人,多點包容之心,才能減少自我內耗。

過度解讀他人的話

過度解讀,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在理解外部世界中的人和事物時,賦予了它本沒有的含義。

對方說這句話,是不是在諷刺我;男朋友不回信息,是不是不愛我了;老闆這樣說,是不是在暗示我工作不積極。

內耗嚴重的人,總是會過度猜測他人的行為,曲解別人對他們的好。

知乎匿名網友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和朋友一起合租,由於她上班的地方離住處較近,所以她每天下班後會負責做好飯。

一次,朋友跟她說,也想學炒菜。

於是第二天,她把菜備好,等朋友下班回來後問她,要不要試一下怎麼做菜。

然而,朋友卻說:「你要是不想做菜,以後就不用做給我吃了。」

還有一次,她好心提醒朋友,不要忘了答應過別人這周要完成的事。

可朋友卻生氣地說:「不光別人在催我,你也在催我,是吧?」

該網友說:「明明什麼都沒說,朋友卻因為過度解讀,自己和自己生氣,自我折磨。」

在書中看到一個故事。

從事製造業的李先生被掉調到不熟悉的銷售部後,整天悶悶不樂,主要原因,是因為和部門領導合不來。

一次,部長告訴他:「你這樣的精英態度,是要吃苦的。做一名銷售,即使被100家公司拒絕,也要衝向第101家。」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本是一句鼓勵的話,李先生卻把他當成了領導給他施加的壓力。

半年後,李先生的工作不但沒有任何進展,反而對工作的態度越加散漫。

他開始妄想,

「部長念的大學沒有我好,他在嫉妒我。」

「怎麼可能去拜訪100家公司嘛,他是在諷刺我拜訪的客戶太少。」

因為心裡始終有不滿,再加上工作的不順心,他的情緒也越來越差。

內耗嚴重的人,會以自己的錯誤認知來曲解他人的用意。

每個人的閱歷和知識儲備各不相同,這也導致了很多人會以自己的認知模式來看待問題。

因此,我們沒必要揣摩別人心思,也沒必要過度解讀別人的言語,世界還是很美好的。

遇事多往好的方面想想,適度的充耳不聞,才能減少自我內耗。

寫在最後

內耗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與旁人無關。

《北京青年》裡有這麼一句話:

「改變自己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為了自己。」

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言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

對他人少一點期待,少一點想法,多一點包容,那麼,內耗降低,生活自然會開心很多。

作者簡介:青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