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士們勝仗後,為何不能輕易卸掉盔甲?多與這怪病有關

瑋哥講歷史 發佈 2022-05-18T04:29:10.745360+00:00

盔甲是古代士兵作戰時的主要防禦裝備,在世界各地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隨著《紐約時報》的發展,盔甲的生產材料逐漸改善,特別是宋代的盔甲,由精鐵製成,所以盔甲的重量達到了驚人的60斤。

盔甲是古代士兵作戰時的主要防禦裝備,在世界各地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例如,中國的鎖甲、歐洲的米蘭甲和日本的大盔甲都是國家穩定的基石。

中國的盔甲最早出現在夏朝,由第七國軍發明。然而,古代的盔甲相對較輕。雖然它們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因為使用的材料是竹藤或獸皮。

然而,隨著《紐約時報》的發展,盔甲的生產材料逐漸改善,特別是宋代的盔甲,由精鐵製成,所以盔甲的重量達到了驚人的60斤。

《宋史·據《兵志》記載,當時的盔甲重量在50斤左右,由1825片甲葉組成,加上6斤以上的頭盔和手中的武器裝備,普通士兵的總重量往往達到70-80斤左右。

公元1369年7月,明朝開國將軍在柳河川遇到春病。就在十幾天前,他剛剛完成了他一生中一場著名的戰鬥:上都之戰

常年在外打仗的常遇春,可以合理地說,早該練一副銅筋鐵骨了,他卻是一個連統治世界的蒙古鐵騎都不放在眼裡的人,怎麼會被小病纏身而死?

這其中一定有貓膩。

常遇春去世是明朝成立的第二年。當時邊疆還沒有平定下來,其他勢力暗中虎視眈眈,政治軍事形勢嚴峻,正是就業的時候。這個時候朱元璋不會自毀胳膊,常遇春的死對他來說是一種大損失。

史書上關於常遇春的死亡記載是因病致死,那到底是什麼病這麼厲害,來勢洶洶?

後來,常遇春被運回首都。經檢查,發現常遇春死於中風,即是「卸甲風」。

據中醫介紹,人穿盔甲時身體產生的熱量無法消散。如果他們突然脫下盔甲,就會導致風邪易侵,經絡受約束,肌肉和脈搏受阻,氣血受阻,然後出現中風症狀。中風會使經絡肌肉緊張,氣血受阻,一旦發作就會疼痛。如果你不發作,你會經常頭暈。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當身體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時,肌肉會發炎,但這種炎症不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所以人體的免疫系統不會防禦,這導致人們在沒有跡象的情況下突然發病。

古人知道病因後,禁止士兵在戰鬥後立即脫下盔甲。然而,仍有一些士兵因此生病和死亡。歷史上還有其他例子,如戰國時期的魏貴族、魏王豹等。這也反映了古代盔甲太重了。

幸運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今天的士兵不再需要穿厚重的盔甲與敵人作戰,而是輕薄安全的防彈背心。

當然,除此之外,士兵戰後不允許立即脫下盔甲,還有其他考慮。

一、防止敵人突襲。

戰爭結束時,如果士兵們卸下盔甲,開始撤退營地,他們突然遭到敵人的攻擊。沒有盔甲的保護,士兵們將相對較弱,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此外,古代的盔甲相對沉重和乏味,需要很多時間才能穿上它們。這不是給敵人一個機會嗎?

二,盔甲是士兵的門面。

一方面,盔甲也象徵著士氣。在電視劇中,皇帝御駕親征員通常在皇城穿盔甲,準備出發。他們為什麼不去戰場再穿呢?事實上,這也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方式。穿盔甲也會顯得非常威懾,為戰爭的勝利增添光彩。

而清代中醫石天基在其作品《傳家寶》中也寫道:「風邪之傷心也,入筋透骨,如油拌麵,進易出難。所以古語云:『避風如避箭』,極言其害大,謹防也。」

因此,當我們進行日常鍛鍊時,我們不能隨意吹風。即使在現代,許多喜歡運動的人也可能會染上這種「卸甲風」。因此,在鍛鍊後,我們不能立即吹風扇或空調。如果你想快速冷卻身體,你可以用通過溫水擦拭身體,喝涼白開水;循序漸進,等身體慢慢恢復過來。

你覺得這個怎麼樣?關注瑋哥講歷史,歡迎留言評論。點讚+轉發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