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張朝陽:減薪、裁員,失業,7本書勸年輕人勿過度努力

中信書院 發佈 2022-05-18T04:45:55.430237+00:00

想走就走的旅遊方式變得遙不可及,減薪、裁員,失業,獲得久違的準時下班,也因此多了很多獨處的閒暇時光。

身處北京,眼看隔壁單元樓的鄰居被隔離,前段時間還在擔心上海的朋友,沒想到這次距離自己這麼近,看著樓層的隔離帶和24小時居委會的守護,大家都在這場戰役中,堅持著……

想走就走的旅遊方式變得遙不可及,減薪、裁員,失業,獲得久違的準時下班,也因此多了很多獨處的閒暇時光。何不在這段時間裡,閱讀幾本書來調整心態,跳出所處環境,舉目看世界,或許會看到光。


01

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反脆弱》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

「連結」

↑↑↑點擊【連結】閱讀電子書

脆弱的事物喜歡安寧的環境,脆弱的事物則從混亂中成長,強韌的事物不太在意環境。

一個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當摔到地上的時候它會瞬間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個塑料杯,它不會破碎而會在地上彈兩下,所以塑料杯是強韌的;想像一下有種杯子,當摔到地下的時候,它非但沒有破碎反而變成了兩個杯子,這個時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玻璃是死的東西,活的東西才喜歡波動性。驗證你是否活著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驗你是否喜歡變化。請記住,如果不覺得飢餓,山珍也會味同嚼蠟;如果沒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結果將毫無意義;同樣的,沒有經歷過傷痛,便不懂歡樂,沒有經歷過磨難,信念就不會堅固;被剝奪了個人風險,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沒有意義。

書中所言的反脆弱簡單說來就是:能夠在突如其來的變化衝擊下獲益的能力。


02

危機也是機遇 保持智者嗅覺

《大變局中的機遇》

鄭永年 著

「連結」

↑↑↑點擊【連結】閱讀電子書


當世界迎來大變局,中國未來經濟、政治當如何在風浪之中捕捉機會與空間?

面向國內:如何科學準確地理解雙循環?為何說需警惕「封閉」,應堅持開放?如何躲避陷阱,面對日趨複雜的挑戰?

面向國際:世界為何變得如此憤怒?如何正確認識當下複雜的國際形勢及疫情後的世界格局?中國應如何應對美國打壓?未來中國如何與美國共存?

書中怎麼解決「國際挨罵」的問題?清醒認識中西方「話語權」之爭的實質與陷阱,為中國爭取國際規則制定權,走進世界舞台中央並且在國際治理過程中扮演一個大國應有的角色提供專業分析,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具有重要現實啟示意義。文風犀利,不拖泥帶水,相信能夠為閱讀者帶來一場在風浪中搏擊的激盪體驗。


03

直視驕陽 擁抱希望


《消失的真實》

金觀濤 著

「連結」

↑↑↑點擊【連結】閱讀電子書


近年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世界越發動盪,區域衝突加劇,經濟萎靡不振,迷茫與失序感充斥於公眾情緒中。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急需尋找出口,以致許多人似乎忘記了戰爭的教訓,心態倒退回19世紀,變為民族主義和反全球化的擁躉。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也許我們應該意識到,現實層面的危機與思想層面的困頓是一對孿生兄弟,其背後是現代社會價值基礎的混亂和人文精神的衰落。

在這本書中,金老師以他一貫博大而深邃的眼界,真誠而熱情的觀察,認真而理性的思考,為讀者們展現了一段人類心靈史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偉大曆程,並以嚴肅而凌厲的分析,剖析了當代思想的困局,並以當代思想家的熱忱和擔當探索了走出思想危機的路徑和方向。

此書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智慧與魄力,溫潤與擔當。當思想退場,黑暗的時代來臨,也許只有直視驕陽,才能擁抱希望。


04

感謝記錄那些未曾消失的苦難


《青苔不會消失》

袁凌 著

「連結」

↑↑↑點擊【連結】收聽有聲書


「卑微者」、「出生地」以及「生死課」來自書中的主角們不僅普通,甚至卑微。卑微到苦難重塑了他們原本的模樣,沒有人想到去觀看一眼。

別說你沒有留意過陽光照不到的生命。如果一直幸運地沐浴在陽光中,或許已對陽光普照習以為常。而那些斑駁的生命只在你的餘光里,激起淺淡、迅速得難以覺察的憐憫、嫌棄、怒其不爭、避而遠之——就像潮濕空氣里的青苔,它們的全力以赴,只是某些植物的起點。

可他們是我們為數眾多的同胞,生活在另一半的中國。

在一個高歌猛進的時代里,我們很難統計到底有多少被主流話語所遮蔽和漠視的邊緣群體正過著卑微的生活。本書就是為這群人而寫。

這個時代很荒誕,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很可憐。他們註定是要被遺忘的人,我們也一樣。

幸運的是,還有人願意為我們記錄下那些未曾消失的苦難。


05

你與智者的距離


《生物性思維》

艾倫·賈薩諾夫 著

「連結」

↑↑↑點擊【連結】閱讀電子書


用一句話概述本書的主旨:「你就是你的大腦;大腦就是你的靈魂。」《生物思維》傳遞了一種生物式、哲學式的思維方式,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大腦、做大腦的控制者,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人生。作為MIT關於腦科學和生物科學的教授,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案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大腦作為人身體的一部分,如何影響人類的思維認知和社會行為。

全書涉及大腦醫學、科技、心理學、文學、哲學(古希臘、啟蒙、存在主義),寫作風格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通過引入文學、戲劇等元素營造了輕鬆幽默的氛圍,讓您在輕鬆愉快的字裡行間覺察自我,拂去疫情居家的負面情緒,做自我的療養師。


06

帶你行動即幸運


《幸福的方法》

勒•本-沙哈爾

「連結」

↑↑↑點擊【連結】閱讀電子書


很多人,在下決心之前容易患猶豫不決的毛病,容易退縮,效率降低。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當你真正決定兌現承諾的時候,命運也會開始幫助你。從開始為自己的承諾付出行動時,人們會發現:他們的運氣會變得出奇的好!


相當欣賞歌德的一句話:"無論你做什麼,或是你想做什麼,行動吧!勇氣本身就包含了智慧、魔力和力量。"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信念是會自我實現的預言,當我們下定決心,當我們把背包扔過牆頭,我們事實上已經相信了自己,相信了自身的能力。我們可以去創造現實,而不只是對現實作出反應。


07

過度努力會傷身

過度努力

周慕姿 著

「連結」

↑↑↑點擊【連結】閱讀電子書


為什麼你總感覺自己不夠好?

如果你認定自己一定要努力才行,否則內心就充滿惶恐,不敢停下來;

如果儘管你在外人眼中已經足夠優秀,但你依然覺得不夠,或者認為已經取得的成績與自己沒有關係;

如果你害怕麻煩別人,不敢拒絕別人的期待與託付,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

如果即使很努力,你的自我價值感還是很低,甚至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那你大概率就是一個「過度努力」的人了。

搜狐的CEO張朝陽這兩天火了,他建議我們年輕人,不要過度努力工作,因為太努力工作,可能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年輕人要客觀地認清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後再努力,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很公平。這是小編聽到的最實在的話了,致敬每一個還在迷茫中努力的年輕人。

其實你不需要用努力來證明自己,

因為你的存在,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

其實,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最需要的,就是這句話吧。若您需要一本可以給你溫暖的書,那就打開《過度努力》給自己一個抱抱。


-END-

#互動活動#

疫情居家辦公,還習慣嗎?

評論區,我們一起聊聊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