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大房子為何住不得?有道理嗎

國學祕籍 發佈 2022-05-18T22:11:09.150771+00:00

在華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之中,有榮登大雅之堂的詩詞歌賦,但也有留存於百姓生活之中的民風民俗。這樣的文化世代流傳,成為了尋常百姓經世致用的良方,頗具道理。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封建糟粕,但更多的卻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明理。

在華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之中,有榮登大雅之堂的詩詞歌賦,但也有留存於百姓生活之中的民風民俗。這樣的文化世代流傳,成為了尋常百姓經世致用的良方,頗具道理。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封建糟粕,但更多的卻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明理。

在社會中謀事,因為人才稟賦與機遇各不相同,所以就會分出富貧之別但有財之輩若想要維持生活的繁榮現狀,貧窮之人改變自己的境遇,這其中也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古人對此就曾說道「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為什麼「大屋」富貴之人住不得?貧窮的人無法行遠路呢?這其中暗含著古人的人性智慧。


富不住大屋,需低調


「樹大招風」的道理大家都知曉,但很多人得道成富之後卻抑制不住自己的驕躁之心,急於突顯自己的能力與財力,置辦大的家產。可是這樣的做法雖然使虛榮心得到了滿足,但是在他人眼中卻是嫉妒的。倘若一片村落之中,獨獨有一家富足顯赫,那鄰里旁人難免要從中使壞,占盡便宜,到那時候便是成為眾矢之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財不外露」,能成為達官顯貴的人定不會時刻誇耀自己的家產,反而十分謙遜。一時得道的人,面對偌大的金錢欣喜若狂,便沾沾自喜張揚起來。但在古代戰火紛飛的年代,盜匪劫匪肆意流傳,而這富貴大屋便是第一個被洗劫的對象大隱隱於市,身處於鬧市中但卻懂得不招搖的人,才能穩固自己的家產,於亂世之中明哲保身。

漢武帝時期,國家軍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但是伴君如伴虎,朝堂政事一刻都不得馬虎。韓嫣作為王孫,從小錦衣玉食,享盡榮華富貴,更是皇帝自小的玩伴,一時之間成為朝廷中的紅人,皇帝的寵信。但是其因為太過招搖,常常一人乘快馬與宮廷之中,不避讓其他大官,後來導致官員的忌憚,最終被皇太后賜自盡,風華絕代的王孫就此命喪黃泉。

真正的能人志士都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即使富貴有手段,但太過於招搖不僅會被他人惦記,無形之中也會為自己樹敵。其實房屋作為容身之所,不必太大。人在太過於空曠的地方久居,內心也會變得清冷,甚至擔驚害怕。所以這大屋對於富人來說,看似光鮮亮麗,但卻對生活反而有損,還需要三思而後行。


窮不行遠路,圖省心


古時候,大多的百姓都以農耕經濟為主,遇到天公不作美與戰亂禍事,那這一年都難以度日,於是迫於生活的無奈,只能背井離鄉前往他出去謀生,這樣的做法也叫作「逃荒」。

但是古人卻告誡貧窮之人莫要行遠路。路上兇險萬分,在深山斷壁之中遊走,對身體來說是莫大的考驗,一不小心就容易命喪黃泉,再或者遇上歹徒與惡人,將自己洗劫一空。不論發生什麼,對於貧窮之人來說這樣的鋌而走險,可能謀不到錢財,反而容易將自己為數不多的身家給搭進去。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在交通並不發達的年代,人們這一走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十年都不能歸鄉,久而久之間離了夫妻,失散了親情,一個人在陌生的他鄉,只能忍受著痛苦的思念為生活做打拼,但時間最不等人,等到功成名就想要彌補之時,只怕已經物是人非一場空!


小結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樣的俗語並不只是單純的禁令,而是對於人們苦口婆心的告誡。古往今來,五千年之中世界風雲變化,但其中經久不衰的明理卻是不論何時都值得反覆深思的,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

富貴之人,擺闊顯財,修葺大屋,不僅得不到彰顯,反而會為生活招致禍端,後患無窮。貧窮之人為了能維持生計冒然前往他鄉,一路上的兇險與家鄉情感的分離都會成為困擾,嚴重之時更是連身家性命都無法保護,這樣的舉動都要有所顧慮,理清心智之後再做決定,這樣才能不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所困,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