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湖北老漢家來了軍人,才知20年未見的兒子已改名王近山

丁姑娘講歷史 發佈 2022-05-19T18:21:41.277534+00:00

1949年6月,時值初夏季節,坐落於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的大別山,峰巒秀美、林木繁茂,處處可聞鳥語花香,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1949年6月,時值初夏季節,坐落於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的大別山,峰巒秀美、林木繁茂,處處可聞鳥語花香,景色令人心曠神怡。這一天,兩名身穿軍裝的軍人從安徽當塗縣,一路跋涉來到了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的黃安縣(今紅安縣)。

緊接著,經過多方打聽,兩名軍人又輾轉來到了桃花鄉許家田村。此時,看熱鬧的村民們很快圍了上來,並且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猜測著。眼見於此,兩名軍人急忙笑著問道:「老鄉,請問王文善家怎麼走?」

王文善?年輕的村民們聽到這個名字,一時間覺得很陌生,根本想不起來村裡有這個人。這時候,一位年紀比較大的村民開口說道:「那是王佑成老漢的大兒子!」村民們這才恍然大悟,然後帶著兩名軍人邁步向不遠處的王佑成老漢家裡走去。

有性子急的村民早已經提前飛奔到了王佑成老漢的家裡,並大聲喊道:「王大爺,快,你家來客人了!」王佑成老漢65歲了,長年在地里勞作,使得他的腰有點彎,腿腳也不是很靈便。王佑成老漢看著突然闖入家門的村民,心裡犯嘀咕:「我家來客人了?誰啊?」

很快,兩名軍人就來到了王佑成老漢家門口,此時王佑成老漢也從屋裡走出來了。看到王佑成老漢,兩名軍人急忙上前攙扶,然後笑著說道:「大爺,首長派我們來接你了,首長很想念您老人家,他現在就在安徽當塗縣!」

「首長」,聽到這兩個字,不僅王佑成老漢愣住了,周圍的村民們也發出了驚訝的聲音。兩名軍人見此情景,又略帶解釋地對王佑成老漢說道:「大爺,是您的兒子派我們來接你的!」

王佑成老漢恍然大悟,他望著兩名軍人,嘴裡喃喃道:「(王)文善,是(王)文善……」兩名軍人笑著說道:「對嘍,就是您的兒子王文善!」這時候,圍觀的村民們紛紛向王佑成老漢道喜道賀,現場也隨之爆發了熱烈的掌聲,而且久久不息。

此刻,王佑成老漢淚目了,他急忙將兩名軍人請進家裡休息,並詢問兒子王文善的近況。通過兩名軍人的講述,王佑成老漢才知道——兒子王文善已經改名叫作「王近山」了,他現在擔任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同時兼任第12軍長,是戰功赫赫的二野猛將。

在渡江戰役結束之後,王近山帶著部隊正在安徽當塗縣休整,時刻準備向大西南轉進。聽著兩名軍人的講述,王佑成老漢面露笑容,眼噙淚花,關於兒子王文善(王近山)幼年時期的一幕幕往事,不斷在老人家的腦海中浮現,這讓他的內心激動不已。

這是怎麼回事?王近山有著什麼樣的幼年經歷呢?他的家庭情況如何呢?又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王佑成老漢得知兒子王近山的消息之後,最終有沒有和兒子團聚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10月出生於湖北黃安縣桃花鄉許家田村(今紅安縣高橋鎮程河村許家灣)。王近山是家裡第二個孩子,他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兩個弟弟。幼年時期的王近山生活非常艱難,他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以此減輕父母肩上的重擔。

王近山的父親名叫王佑成,出生於1884年,是村子裡的泥瓦匠。從記事之時起,王近山每天只有一個感覺——餓!有一次,王近山為地主放牛回來晚了,地主就不給他飯吃。王近山餓著肚子回到家,可是家裡一貧如洗也沒有吃的,不堪飢餓折磨的王近山只能坐在門檻上哭泣。

最後,還是隔壁一位好心的嬸娘看年幼的王近山可憐,就從自己家裡拿了一點食物分給他,才讓王近山度過一天的飢餓。將近三十年之後,當功成名就的王近山回到紅安老家,他仍念念不忘隔壁嬸娘對自己的恩情,所以他提著二斤紅糖專門前去拜謝。

在安排8歲的兒子王近山去給地主家放牛之時,父親王佑成既心疼又無奈地交代:「兒啊,你到了地主家,你要會看人家的臉色,自己手腳勤快一點,千萬不能貪玩偷懶,一定要把牛放到腹飽肚圓才能回來。」王近山點了點頭,對父親王佑成說道:「爹爹,您放心吧,我會好好乾的,如果地主家給的飯多,我就帶回來給姐姐和弟弟們吃!」

望著兒子王近山離家去放牛的背影,飽嘗人間冷暖的王佑成不禁淚如雨下。然而,來到地主家,王近山這才體會到什麼叫「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貪財吝嗇的地主不僅不給他飽飯吃,而且還在雞蛋裡面挑骨頭,動輒打罵他。

年幼的王近山實在想不通,自己明明很勤快了,地主為什麼總是罵他懶;自己明明把牛放得腹飽肚圓,地主為什麼總是以牛沒吃飽為藉口,而不給他吃飯!可是,沒有人能給王近山這些問題的答案,他為此經常跑到沒人的地方偷偷哭泣。

俗話說,艱難的生活環境磨鍊著一個人的意志,人只有在經過了千錘百鍊之後,才能經得起世事的考驗,從而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王近山,就是經歷過這種千錘百鍊的,這為他日後義無反顧地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父親王佑成經常會給兒子們講書裡面的故事,講三國、講岳飛、講楊家將、講水滸……那些忠勇報國的將軍們、劫富濟貧的好漢們,深深地刻在了王近山的心裡,令他心馳神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到了1927年,13歲的王近山已經是地主家的長工了。這一年,革命的火種在大別山滋生並熊熊燃燒(黃麻起義),看著家鄉的嶄新變化,王近山心潮澎湃。

有一天,王近山和一群同樣窮苦的小夥伴們商量著參加革命。然而,一群年少的孩子赤手空拳怎麼鬧革命?正在大家愁眉不展的時候,王近山突然從口袋裡掏出一顆子彈。

王近山說道:「我有子彈,我們可以去地主家要槍!」小夥伴們看著王近山手裡的子彈,問道:「你從哪裡弄來的子彈?」王近山回答道:「這是我放牛的時候,在山坡上撿來的!」就這樣,王近山拿著子彈和小夥伴們出發了,他們蜂擁著闖進了地主的家。

地主搞清楚緣由之後,一邊做出轟趕的動作,一邊鄙夷地說道:「你們這幫窮小子,竟然敢跑到我家要槍,我連槍都沒有見過,哪有槍給你們,快滾快滾……」王近山冷靜地說道:「你沒有槍,給錢也可以!」貪財吝嗇的地主氣急了:「去去去,一幫窮小子,有多遠滾多遠!」

說著,地主就走到王近山的面前,準備把王近山和小夥伴往外趕。此時,王近山掏出自己撿來的子彈,在地主面前晃了晃,然後一把塞進了自己的嘴巴里。只見王近山嘟嚕著嘴,說道:「你今天要是不給我們錢,我就把子彈咬炸,大家同歸於盡!」

原來,年少的王近山根本不知道子彈的用法,他把子彈當成了炮彈,以為只要自己用牙咬一咬子彈,子彈就會瞬間爆炸。見自己家的長工王近山如此「兇狠」,同樣不懂子彈用法的地主被嚇住了,他只好忍氣吞聲,讓人從屋子裡拿出了幾塊大洋。

隨後,地主將那幾塊大洋交到王近山的手中,說道:「給,我真是怕了你們這些不要命的窮小子了!」王近山接過錢,他害怕地主反悔,一直把子彈含在嘴裡,和小夥伴們退出了地主家。此後,王近山和小夥伴們歡呼雀躍,興奮得猶如打了大勝仗一樣。

小夥伴們領教了王近山的「勇」,他們後來如法炮製,又從鄰近幾個村莊的地主家要到了錢,並用這些錢購買了幾杆膛線都快磨沒了的舊槍,當起了紅軍游擊隊的哨兵和通訊員。對於兒子王近山在外面的所作所為,父親王佑成非常擔心,他覺得兒子還小,應該待在家裡安安穩穩過日子。

然而,王近山卻不這麼想,他整天忙忙碌碌,在家裡一刻也待不住。就這樣又過了兩年,到了1930年,15歲的王近山正式向父親王佑成說:「爹爹,我要參加紅軍,紅軍是幫助窮人的軍隊……」對此早有心理準備的王佑成,一邊哀嘆一邊流淚。

看著家徒四壁般的光景,再看看兒子王近山意氣風發的樣子,父親王佑成不禁說道:「兒啊,爹爹沒有讓你過過一天好日子。你去吧,去參加紅軍吧!咱們家也就只能靠你了!」

聽到父親說的這些發自肺腑的話,王近山也不由得動容了,他慨然應允:「爹爹,您放心,要是不為革命立大功,我就不回來!」就這樣,帶著對革命的堅定理想,同時帶著父親王佑成的殷切期望,15歲的王近山參加了紅軍,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近山將原來的名字「王文善」,改成了此後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王近山」。自從參加紅軍之後,王近山就沒有回過家,直到將近二十年後的1949年。

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王近山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黃河兩岸,甚至異國他鄉,從一名紅軍戰士成長為了我軍優秀的軍事將領。無論是在紅軍長征時期、全面抗戰時期,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抗美援朝時期,猛將王近山都在戰場上立下了非常突出的戰功。

在解放戰爭中,王近山歷任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先後參加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定陶戰役、進軍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以及解放大西南系列戰役戰鬥。在抗美援朝時期,王近山出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指揮部隊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

作為王近山的老領導,劉鄧二位首長曾高度評價王近山的軍事成就——「王近山是一員難得的智勇雙全的猛將」,「一代戰將」,「一人投命,足懼萬夫。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點瘋勁,沒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毛主席也曾說:「王近山勇敢、果斷、有膽略,能抓住戰機打漂亮仗!」

話說回來,1949年6月,在渡江戰役勝利結束之後,時任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的王近山,指揮部隊在安徽當塗縣境內休整,並準備向大西南轉進。在部隊休整期間,一些指戰員的家屬陸續來部隊與親人團聚,部隊駐地到處洋溢著其樂融融的氛圍。

此時,離家將近二十年的王近山也想家了,他非常思念在家鄉務農的父親王佑成,以及兩個弟弟。不久,在報請黨組織同意之後,興奮不已的王近山立即派兩位同志趕到湖北黃安(今紅安),將父親王佑成接送到部隊駐地與自己團聚。為了方便兩位同志接送,王近山給他們說了自己的已經將近二十年不用的原名——王文善。

就這樣,兩位同志很快出發了,他們一路向西來到了湖北黃安(今紅安)。這樣一來,就出現了我們在文章開頭說的那一幕——王佑成老漢家裡來了兩名軍人,才知離家將近二十年的兒子王近山(王文善)已經是二野猛將,是我軍優秀的軍事將領!

當王佑成老漢得知此事之後,心中激動萬分,他努力將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可不爭氣的淚水卻掛在了眼眶上。此後,思子心切的王佑成老漢急忙收拾好行裝,跟著兩名軍人就出發了。這是王佑成老漢第一次走出湖北黃安(今紅安),他的心情非常高興。

一路上,王佑成老漢都喜不勝收地對那兩名軍人說:「我這一把年紀,熬到窮苦人得了天下,能出來見見世面,真是託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託了共產黨的福,託了我兒子的孝心啊!」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趕往部隊駐地的途中,王佑成老漢因車禍不幸罹難,終年65歲。噩耗傳來,王近山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是真的,但是事實就擺在他的面前,不由得他不相信。

王近山悲痛萬分,淚水不停地從臉頰滾落,父親王佑成的音容相貌不斷在王近山的腦海中浮現,更讓王近山悲傷得無法自抑,他不停地呼喚著:「爹爹,爹爹……」

此後,王近山指揮部隊北上鄭州,然後於湘鄂西集結,和部隊一塊同行的,還有父親王佑成的靈柩。到達湘鄂西,王近山在報請組織同意之後,抽出時間扶著父親王佑成的靈柩返鄉安葬。

離家將近二十年,王近山根本不會想到,他第一次回家鄉竟然是陪伴著父親王佑成的靈柩而歸。得知王佑成老漢亡故的消息,鄉親們也驚訝得說不出來話,唯有聲聲嘆息。鄉親們對王近山說道:「你父親吃了一輩子的苦,本來要享福了,卻……你現在當了大官,要好好厚葬老人家,就算是盡最後一份孝心吧!」

聽到鄉親們的這些話,王近山潸然淚下,不過他還是堅持按照當地風俗,該怎麼辦喪事就怎麼辦喪事,絕不能搞排場。在安葬完父親王佑成之後,鄉親們又說:「按照風俗,當兒子的要守『三七』(在父親墳前守護二十一天)!」王近山卻說道:「軍情緊急,我怎麼能拖到『三七』之後回部隊呢?」

後來,經過王近山的一番說服,鄉親們這才體會到公私有別的難處,最終也體諒了王近山。就這樣,在辦完父親王佑成的喪事之後,王近山馬不停蹄地又踏上了戰場,沿著革命道路繼續前進……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後來擔任過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重要職務。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將軍因病於南京逝世,享年63歲。

讓我們向王近山將軍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