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時尚產業的生長動力是什麼?獨家專訪五位韓國知名設計師

華麗志 發佈 2022-05-20T08:16:03.171860+00:00

上圖從左至右:EYEYE 品牌創始人 Kathleen Kye、Beyond Closet 品牌創始人 KoTae Yong、THE STUDIO K 品牌創始人 Hong Hyejin、GAYEON LEE 品牌創始人 Lee Gayeon、以及 LIE 品牌創始人 Lee Chung Chung。

韓國時尚,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都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來,在韓國政府大力扶持以及韓流文化向全球輻射的雙重作用下,韓國時尚的可見度越來越高。而持續湧現的新生代設計師們正不斷豐富和更新著韓國的時尚語言,並積極地拓展國際市場。

4月22日~29日,由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簡稱「KOCCA」)贊助的五家韓國設計師品牌通過「2022 AW 線上·雲訂貨會」發布了2022秋冬系列新品。

上圖從左至右:EYEYE 品牌創始人 Kathleen Kye、Beyond Closet 品牌創始人 KoTae Yong、THE STUDIO K 品牌創始人 Hong Hyejin、GAYEON LEE 品牌創始人 Lee Gayeon、以及 LIE 品牌創始人 Lee Chung Chung

此次「2022 AW 線上·雲訂貨會」由 Agency Team Corp(KOCCA官方指定代理商)旗下的韓國B2B綜合業務平台 DECANT(迪坎特)與上海時裝周 DADASHOWROOM 共同策劃。

藉此機會,《華麗志》對這五個品牌的創始人進行了獨家專訪,透過他們的一手經歷和獨到觀察,我們得以從三個維度全面了解韓國時尚產業持續疊代發展的核心動力:

  • 韓國時尚產業的四個關鍵詞:快速、變化、包容、創造
  • 韓流文化成為韓國時尚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 從教育到出海,政府大力扶持時尚產業

韓國時尚產業的四個關鍵詞:快速、變化、包容、創造

快速」是五位設計師對於韓國時尚產業的共識,這裡的「快」首先源自消費者對於時尚趨勢的敏感。「韓國大眾整體對時尚十分感興趣,他們樂於打扮自己,由此催生出了形形色色的時尚風格。」Kathleen Kye 說道,她曾入圍2014年 LVMH Prize青年設計師大賽決賽,次年又獲得三星時裝設計基金獎(Samsung Fashion Design Fund Award)。

Kathleen Kye採訪片段:

EYEYE_final-時尚-高清完整正版視頻在線觀看-優酷

其次,品牌和企業能從設計、供應鏈等層面快速作出回應。Lee Gayeon 和 Hong Hyejin 提到,「適當地表現原創性和潮流性的設計能力」以及「擁有高品質的原輔料,能夠快速生產交貨」,是韓國時尚產業的原動力。

在創立自己的同名品牌 GAYEON LEE 之前,Lee Gayeon 曾在2014年擔任美國設計師 Marc Jacobs 的助理設計師;Hong Hyejin 則在2012年~2015年間連續獲得由首爾市政府支持的「SEOUL'S 10 SOUL」首爾代表性設計師稱號。

Lee Gayeon和Hong Hyejin採訪片段:

GAYEONLEE_FINAL-時尚-高清完整正版視頻在線觀看-優酷

THE STUDIO K_FINAL-時尚-高清完整正版視頻在線觀看-優酷

韓國開放、包容的時尚產業氛圍,為設計師與品牌提供了創作土壤。在 Hong Hyejin 看來不排斥接受新事物,普通人亦有自己鮮明的審美,是韓國時尚產業一直不斷增長的原因之一。」

出生於服裝設計世家的 Lee Chung Chung 則表示「在信息和圖片爆炸的時代,韓國的品牌們依然可以帶著包容性和創造性的目光去融合、再創造。」Lee Chung Chung 的父親是韓國知名時裝設計大師李相奉(與妻子共同創立品牌 Lie Sang Bong)。2013年,Lee Chung Chung 推出了時裝品牌 LIE。

[youku width="600" height="350"]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3MDkyNzIyMA==.html[/youku]

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時尚產業競爭激烈,更多人躍躍欲試,新老品牌更替頻繁。KoTae Yong 補充說:「各種各樣的品牌誕生的同時,也有不少品牌逐漸消亡。」KoTae Yong 於2008年推出 Beyond Closet 品牌,最初專注於男裝設計,隨著消費群體不斷擴大,Beyond Closet 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中性風品牌。

KoTae Yong採訪片段:

Beyond Closet-時尚-高清完整正版視頻在線觀看-優酷

韓國時尚產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銷售渠道內容營銷以及服裝風格方面的轉變,五位設計師表示:在銷售渠道和內容營銷方面,韓國時尚產業近年來逐漸從線下向線上轉移,並且線上渠道占比正在不斷增加,這一趨勢在後疫情時代尤為明顯;而在服裝風格方面,疫情後,人們更傾向於選擇舒適休閒風服裝。

韓流文化成為韓國時尚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雖然韓國時尚潮流文化形成時期較短,但它仍具有一定的先驅性」,KoTae Yong 這樣說道。

在五位設計師看來,韓國時尚潮流之所以能夠受到大眾喜愛,韓流文化的全球性傳播功不可沒。

上世紀90年代起,韓流席捲中國、日本及亞洲其他國家。時至今日,韓流已然在全球形成了廣泛影響。Chanel 總裁 Bruno Pavlovsky 曾在2017年稱:「如今,韓國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它的活力與創造力,青年文化、流行音樂以及影視領域的名人已經變得非常強大,其影響力甚至覆蓋中國和日本。」(*註:「韓流」一詞最早由中國媒體提出,用於形容包括音樂、電影、電視劇、娛樂節目等在內的韓國流行文化的驚人發展)

隨著韓國明星在本土和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們的商業價值也水漲船高,受到越來越多奢侈品牌的關注。Chanel(香奈兒)等頭部奢侈品牌對於韓國明星的青睞由來已久,韓國偶像團體組合 BIGBANG 隊長權志龍自2017年起擔任法國奢侈品牌 Chanel(香奈兒)品牌大使,他也是該品牌在亞洲地區的首個男性品牌大使。

去年憑藉《魷魚遊戲》爆紅的韓國女演員鄭浩妍被任命為法國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全球品牌大使,在此之前,韓國女團 BLACKPINK 四位成員 Jennie、Rosé、Lisa、Jisoo 先後被法國奢侈品牌 Chanel(香奈兒)、Yves Saint Laurent(伊夫·聖羅蘭)、Celine(思琳)、Dior(迪奧)任命為品牌大使。

「韓國在音樂、電影、電視劇等多個領域的文化正在受到全世界的喜愛,因此韓國時尚品牌也正在受到關注」,Lee Gayeon 對《華麗志》表示。

上圖:GAYEON LEE 2022秋冬系列

從教育到出海,政府大力扶持時尚產業

——重視本土時尚教育體系發展

據倫敦非營利性泛亞文化機構 Asia House,現代韓國時尚產業是在西方的影響下形成,這個過程最早可追溯到1800年代後期,隨著西方人的到來和日本文化的影響,以傳統韓服為主導的韓國時尚市場開始逐漸失去其傳統風格和元素。

1910年~1945年,日本殖民政府占領韓國期間,曾大力推行現代化的西方時尚;1950年代,捲髮、泳裝以及更多美式妝容和時尚在韓國大受歡迎,現代韓國時尚產業初具雛形,這一時期,韓國首個時尚教育機構 International Western Clothing Company 在首爾正式成立,首爾南大門和東大門等多個時尚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一些商戶開始生產自己的服裝。

1957年,韓國首位時裝設計師 Nora Noh 在首爾舉行了韓國歷史上首場時裝秀,從此,時裝設計在韓國成為了一種新興職業。

進入21世紀,在「設計韓國」政策指導下,韓國政府加大了對時尚領域的投資:一方面,政府鼓勵各部門合力為時尚企業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著力於培養本土設計師並支持他們走出國門。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的一組數據顯示,韓國每年約有5000多名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不包括出國留學的學生)。

此次受訪的五位品牌創始人均為韓國本土設計院校畢業,他們之中亦有人同時擁有韓國本土及國外設計學校的學習經歷:

年輕人才的湧現,給韓國時尚產業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但同時也使得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經營一個品牌比創立一個品牌更艱難,讓一個品牌長時間受到大眾喜愛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Kathleen Kye 感嘆道。

不過,五位設計師一致認為,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品牌更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打造牢固可靠的品牌形象」、「創造並展示屬於自己的東西」、「建立優秀的品牌檔案」至關重要。

Hong Hyejin 還指出,品牌不應該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展示自己,而應該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的營銷工具從不同角度展示品牌形象,或者通過不同產業之間的合作來展示品牌文化、人文方面的特點,這些都是可以使消費者保持對品牌興趣的方法。

上圖:THE STUDIO K 2022秋冬系列

——幫助本土品牌出海

在採訪中,KoTae Yong 向我們介紹道,韓國政府通過各種項目為設計師們提供大力支持,除了開辦本土時裝周、提供樣衣製造支援外,還積極幫助品牌們開發海外市場。

本次五家設計師品牌參加的「2022 AW 線上·雲訂貨會」正是獲得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簡稱「KOCCA」)的大力支持與幫助。KOCCA 作為韓國公共機構,致力於向有創意的文化企業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援等,從而推動韓國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上圖:Beyond Closet 2022秋冬系列

上圖:EYEYE 2022秋冬系列

在政府和設計師們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不少韓國品牌已活躍在巴黎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等國際舞台上,韓國設計師們也頻頻現身國際設計大賽決賽名單,如:在2018年第五屆 LVMH Prize 青年設計師大賽中,韓國設計師 Rok Hwang 及其品牌 Rokh 獲得了特別獎;韓國女裝設計師 Ashlynn Park 及其品牌 ASHLYN 則入圍了本屆 LVMH Prize 青年設計師大賽決賽。

今年1月,紅杉中國宣布將收購源自首爾的全球時尚潮流品牌 WE11DONE 的控制性股權。

在 Hong Hyejin 看來,進軍海外市場是韓國設計師品牌成長中必經的過程,「韓國本身市場規模的限制以及激烈的行業競爭,是促使品牌進軍海外市場的主要原因」。

據韓國紡織工業協會 The Korea Textile Industry Association 去年12月的公布的數據,2021年韓國本土時尚市場規模約為43.3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297.55億元)。

Lee Chung Chung 對此表示認同,「通過海外市場,品牌可以進一步擴大其規模,提升品牌價值」。

不過,如何適應海外市場?如何理解當地文化?如何洞察消費者心理?成為了這些設計師品牌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Lee Chung Chung 強調,「由於資金、人力等原因,品牌可能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地市場,所以設計師品牌在出海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迎接挑戰的開闊心態」。

上圖:LIE 2022秋冬系列


更多採訪實錄:

《華麗志》:韓國時尚潮流與西方時尚潮流有哪些異同?

Kathleen Kye:與西方潮流文化相比,韓國,或者說東方潮流文化最大的特點在於品牌更善於與顧客溝通,能夠更好地了解顧客的想法。

Lee Gayeon:我認為韓國消費者對媒體曝光要比西方消費者更敏感。

Lee Chung Chung:我認為共同點在於對時尚本身的理解和接近方式,不同之處在於韓國時尚潮流文化可能更靈活、更善於接受變化。

Hong Hyejin:共同之處在於韓國和西方都在跟隨相同的時尚潮流趨勢,不同之處在於韓國對時尚潮流的趨勢更加敏感,而西方時尚潮流文化的獨立、主觀意識更強烈。不過,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以個人喜好和認同為基礎的多元風格共存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很少有某種風格或某個行為能夠成為一種明顯的潮流趨勢。

KoTae Yong:與經過長時間形成自我風格的西方潮流文化相比,韓國潮流文化形成的時間較短,因此,韓國品牌更應該尋找能突出「韓國」專屬的古典感,我認為這種古典感不一定指過去的傳統服飾。

《華麗志》:你們覺得,中韓兩國消費者在時尚消費方面有哪些偏好和差異?

Kathleen Kye:中國消費者比韓國消費者更樂於接受挑戰,並且更願意接受各樣的風格。在消費過程中,比起品牌名氣,中國消費者更注重服裝的款式和設計。

Hong Hyejin:韓國消費者希望根據自己的喜好消化時尚趨勢,而中國消費者則更願意選擇直接接受某種時尚趨勢,所以兩國的設計師和品牌所倡導的時尚概念和設計細節有細微差別。

Lee Chung Chung:兩國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十分相似,除此之外,他們都更傾向於選擇名氣較大或價值較高的品牌。目前的差異體現在,韓國消費者更樂於嘗試新的挑戰。

Lee Gayeon: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對韓國品牌的關注度提高,多種概念的時尚集合店正在增加。

KoTae Yong:中國和韓國消費者在奢侈品市場占據了較大比重,這是因為兩國的年輕消費者十分活躍,MZ一代消費者對時尚潮流和奢侈品都十分感興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