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工地藏著4米、50多斤蟒蛇,吃流浪貓狗嗎,為啥能長這麼大?

地理那些事 發佈 2022-05-20T08:32:31.756669+00:00

又是蛇,太可怕了!隨著氣溫的上升,冷血動物之一的蛇類活動也逐漸頻繁起來,特別是春末夏初,經過一整個冬季的冬眠,蛇類除了飢腸轆轆之外,也到了繁殖的季節,所以比較兇猛。

又是蛇,太可怕了!

隨著氣溫的上升,冷血動物之一的蛇類活動也逐漸頻繁起來,特別是春末夏初,經過一整個冬季的冬眠,蛇類除了飢腸轆轆之外,也到了繁殖的季節,所以比較兇猛。

近段時間以來,我國不少地方都有蛇出沒的報告,比如海南三亞大蟒蛇偷吃羊羔、廣西老伯路遇眼鏡王蛇投石激怒反遭毒蛇追咬、河南鄭州一條菜花蛇鑽進電動車消防員倒了半瓶二鍋頭「引蛇出洞」、雲南攀枝花一條3米多長眼鏡蛇卡在皮卡車引擎艙內、50斤蟒蛇在深圳工業園「安家」等等。

看到了沒,不僅僅是南方地區,北方地區氣溫回升之後也會有蛇出沒的情況,只是南方緯度要低一些,年平均氣溫較高、溫差較小,蛇類結束冬眠的時間要早一些。

這不,在東莞鳳崗的一處工地上,也驚現一條「超級大蟒蛇」,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麼情況。

5月10日,鳳崗鎮一處工地上的工人在清理碎石堆的時候,意外發現一條大蛇盤踞在一塊大石板下面,嚇得工人趕緊報警求助。

消防人員接報後,立即攜帶專業捕蛇工具和裝蛇的袋子趕到工地現場。可此時,大蛇緊緊地盤在碎石堆里不肯出來,看上去比成年人的胳膊還要粗,乍一看隔著屏幕都覺得害怕。

開始的時候,消防員試圖用捕蛇器進行抓捕,但奈何這條蛇又長又粗,捕蛇器無法進行捕捉,消防員只能徒手齊上陣。

只見三名消防員一人雙手牢牢抓住蛇頭、一人托著蛇的中段、一人抓著蛇尾,合力才把大蛇抓獲裝進袋子裡。

經過測量和確認,這條大蛇長約4米,足足有50多斤重的緬甸蟒,這種蟒蛇又被稱為「緬甸岩蟒」、「南蛇」、「琴蛇」、「雙帶蚺」等。

緬甸蟒其實是屬於蛇亞目蟒科蟒屬亞洲岩蟒的亞種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巨型的六種種蛇類之一,也就是亞馬遜森蚺、網紋蟒、緬甸蟒、非洲岩蟒、紫晶蟒、印度蟒(亞洲岩蟒)。

看到了沒,緬甸蟒在現存6種巨型蛇類中排名第三。而在東莞鳳崗一處工地碎石堆里發現的這條蟒蛇,有50多斤重,比深圳工業園發現的那條網紋蟒還要重一些,也就是說這是今年以來在我國發現的最大蛇類。

不過,就是這樣一條大蛇,消防員們將它抓捕之後,在農林水務局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最終送到了山林放生。

很多人「談蛇色變」,甚至在調查中顯示不少人還將蛇列為「最危險」或者是「最陰險」的物種,他們稱在動物園看老虎獅子不覺得害怕,看到「蛇園」卻繞著走。

因此每當看到有人把捕捉到的蛇類放生後的消息,總會有人提出疑問,毒蛇的毒液致命性很強,每年都有蛇傷的報告。

而無毒的蛇,像成年蟒蛇、森蚺體型又很大,纏繞力非常強,且能感應出獵物心跳的速率,國外也曾有蟒蛇吃人的報導,像在印尼西部蘇門答臘島發現一條名叫「桂花」的網紋蟒,其體長達到了14.85米、體重達到了447公斤,至今還保持著「吉尼斯世界記錄」。

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類還要「大費周章」保護它們?城市人口密集,為何還頻頻有蟒蛇出沒或「安家」呢?

為何要保護蛇類?

我們要知道的是,蛇是地球上分布比較廣泛的物種之一,根據《The Reotile Database》記載的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有3425種蛇,其中中國也有241種。

並且隨著生物學家野外調查的深入、蛇類進化出新蛇種或遭到滅絕,這些數據還可能會出現增減。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蛇是一種歷經1.3億年的漫長進化發展而成的一個特殊生物類群,按照這個時間來推算,最早的蛇類,也就是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龍末期的白堊紀了。

不過,儘管蛇類經過了上億年的漫長進化,但它仍然屬於比較脆弱的一類物種,這主要是因為蛇喜暖怕寒,不具備恆溫動物那樣的恆溫調節的生理功能,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但氣候變化無常、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它們的新陳代謝和繁殖期出現混亂。

當環境溫度降低後,蛇體內的蛋白質活性也隨之降低,蛋白酶的減少維持蛇生命活動的能量也會較少,所以蛇就需要通過冬眠的方式來減少代謝,等待數月之後大地回暖;當環境溫度達到35℃左右就會厭食、生病,40~45℃以上就會迅速死亡。

即便如此,蛇類在整個生態系統中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維持生態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人們常說的「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其中有一點講的就是蛇在消滅鼠害方面的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敵,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老鼠在野外的種群規模。

而蛇又是一些飛禽類動物或蜜獾、蛇獴等捕食的對象,所以蛇處在食物鏈的中間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保護蛇也就相當於保護或者控制生態鏈上其它物種,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方面意義重大,因此要保護蛇類。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蛇屬於肉食性動物,除了捕食體型較小的老鼠、青蛙之外,像蟒蛇或其它體型較大的蛇類一般能捕食與自己體重相當的獵物,所以在豺狼虎豹這些猛獸減少的情況下,蟒蛇的存在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食草動物過快繁殖,像如今日益成為「一害」的野豬便是如此。

在過去有一段時間,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大量的野生蛇類遭到捕殺,蛇肉成為「餐桌上的美食」、蛇膽入藥、蛇皮被製作成琴弦或箱包等工藝品配件等等,因此「蛇出沒」的現象可能沒現在這麼頻繁(多說一句,以前網絡沒有現在發達,蛇等野生動物出沒這些習以為常的事就很少被搬上銀屏)。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強,自然環境得到很大的修復,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好,在我國分布的蛇基本上都已成為了保護動物,而且起碼也是「三有保護動物」,均受到法律的保護。

像有劇毒的莽山烙鐵頭,更是我國特有的一級保護蛇類和國際上一級優先保護的瀕危物種,數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堪稱蛇類王國的「大熊貓」。

此外,西藏溫泉蛇、香格里拉溫泉蛇、四川溫泉蛇也屬於我國獨有的珍稀一級保護蛇類,蟒蛇等則屬於二級保護動物。

城市裡為何也有蟒蛇出沒或「安家」?

城市裡出沒的蟒蛇不是憑空出現的,其來源無外乎兩種,一是人為放生或逃跑,二是自然分布。

上文中講到,蟒蛇在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屬於二級保護動物,所以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能隨便收購和交易,私自將國家保護動物當「萌寵」飼養也屬於違法行為。

2020年7月,重慶江北區就曾有一位市民以每條5000元的價格從網上分別購入一條球蟒和一條紅尾蚺放在家中飼養而觸犯了法律,兩條蟒蛇也被「沒收」送往重慶市動物園寄養。2021年9月,杭州一位業主自家的黃金蟒「潛逃」,落網後也被送往了杭州動物園。

所以說,在深圳出現的網紋蟒、東莞出現的緬甸蟒是人工飼養並放生或逃跑的可能性不大,那也就是一種可能,即緬甸蟒在廣東等地也有分布。

事實上,像緬甸蟒的分布的確也比較廣,除了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印度北部等地外,在我國南方的兩廣、雲貴、湖南、福建等省區也有分布。

而網紋蟒主要分布於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林地、草地及泥沼環境中,在我國南部也有少量分布。

深圳、東莞等地相繼發現蟒蛇,這說明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得很好,非常適合它們在這裡棲息「安家」,因為蟒蛇的體型要大一些,它們不僅對棲息地植被覆蓋率要求很高,而且還需要有穩定的食物來源。

而深圳和東莞雖然分別屬於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但還是有很多區域能夠「推窗見綠」,不僅有很多公園、河流水庫,還有很多「城中山」。

加上莞深一帶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較高、雨量也很充沛,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又有很多流浪貓、流浪狗等等,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蛇類棲息繁衍,而氣溫偏高也非常適合蟒蛇生長。

總之,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蛇是一種非常「陰險狠毒」的動物,但是它們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

並且,蛇類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如今「蛇出沒」現象越來越頻繁,這也是生態環境變好的一種表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