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公開戀愛「吸引力法則」: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麥子熟了 發佈 2022-05-20T19:55:44.363129+00:00

尤其是前不久,她作客綜藝《毛雪汪》,明確反擊了「前夫」劉愷威對自己的評價。離婚多年後,楊冪終於《毛雪汪》中回懟:有人覺得自己是藝術家,但別人覺得你只是個屁。

最近,楊冪屢上熱搜。

尤其是前不久,她作客綜藝《毛雪汪》,明確反擊了「前夫」劉愷威對自己的評價。

當年,劉愷威接受採訪時說:

我和我太太的發展方向是不同的,我太太是偏商業一點的,但我是偏藝術一點的。

©網絡

離婚多年後,楊冪終於《毛雪汪》中回懟:

有人覺得自己是藝術家,但別人覺得你只是個屁。

©《毛雪汪》

其實這還不算什麼。

從「我就是人脈」到「你就是個屁」,楊冪最神奇的地方在於,人人都知道她毒舌,但人人更確信,她一定桃花不斷。

這些年,楊冪的感情狀態,一直是網友們最好奇的事情。

在《毛雪汪》裡,她終於公開了自己的戀愛觀,從曖昧到熱戀,從熱戀到分手……全程高能,堪比一堂戀愛教學課。

而教學大綱,只有五個字:吸引力法則。

©《毛雪汪》

節目中,李雪琴向楊冪諮詢感情問題。

她和一個男生互有好感,倆人卻都默契地止步於曖昧,沒有人主動進行下一步。

朋友看不下去了,攛掇她去問問對方的想法。誰知李雪琴告白後,男生竟然退縮了,他只想把李雪琴當一個傾訴的對象。

©《毛雪汪》

她很懊惱,不停地問楊冪:「是不是我做錯了?」

楊冪卻告訴她:「先注意自己別被PUA。

©《毛雪汪》

愛的確需要勇氣,但這種勇氣應該僅限於告白,而不是被拒絕後,還要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問題。

很對女孩在曖昧期時,會像李雪琴一樣:一邊害怕對方的回應,一邊渴望對方的回應。無條件地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只為滿足對方的期待。

可如果我們相信愛是「委屈自己」,那麼得到的只會是對方的「得寸進尺」。

李雪琴的上一段感情,同樣不順利。

她的前男友特別不喜歡看到她不開心,李雪琴一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前男友就會非常生氣。

在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李雪琴不得不時刻假裝開心,就連「感到難過」這麼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她都必須小心翼翼地藏好。

©《毛雪汪》

她的兩段感情經歷,讓我想起心理學上的一條定律:

人們寧願選擇一致性,也不願選擇幸福。

在「能給自己帶來幸福的人」和「能讓自己感到熟悉的人」之前,我們總會不自覺地傾向於後者。

因為從前的經歷,讓我們擁有了一套獨屬於自己的、應對世界的模式,我們曾在這種模式中獲得過安心的感覺,便會未來也沿襲同樣的方式。

李雪琴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她形容自己是「媽媽的媽媽」。

她的媽媽情緒常常不穩定,她不得不扮演一位敏感而小心的「照顧者」,任何事情出現了紕漏,她總是能快速地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什麼事都是我的錯。」

©《毛雪汪》

哪怕成為了有名的脫口秀演員,但面對別人的辱罵和批評時,她卻沒有任何反擊的勇氣:「我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別人一罵我,我就想給他跪下。」

©《毛雪汪》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付出—反思—自責,早已成為了她再熟悉不過的模式。

於是,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前男友還是曖昧對象,都在某種程度上,與她驚人地「契合」:他們都不願付出,只會索要。

與其說她遇到的都是「渣男」,不如說她主動選擇了對方。

因為在她的人生中,她從未體驗過、也想像不出:世界上有一種親密關係,是相互的、可靠的、令人感到安心的。

  • 吸引力法則第一條:一個人相信什麼,就會吸引到什麼。

覺得自己太過糟糕,就算遇到了好的人,也只會嘆氣:「他怎麼可能會喜歡我?」

相信自己值得美好,才能在紛雜的世界中,準確無誤地找到美好。

一段感情中,告白只是小小的一個環節。在一起之後,有更多問題需要面對。

毛不易談戀愛的時候,十分「擰巴」。

他想分享自己的生活,卻害怕對方不回他;他想問對方在幹嘛,又擔心對方嫌他太煩。

©《毛雪汪》

於是,他乾脆什麼都不說,明明非常需要愛,卻偏偏要嘴硬,把自己偽裝成不需要愛的樣子仿佛這樣便占據了感情的「主動權」。

他知道太多戀愛的套路、試探的步驟、測試的方式,卻在臆想的「你來我回」、「你輸我贏」中,漸漸喪失了心動的能力。

他以為自己贏了,可談戀愛的初衷與關鍵,自始至終只有一個字:

愛。

愛是坦誠,是主動,不是套路。

©《毛雪汪》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

大多數人寧願把愛當成被愛的問題,而不願當成愛的問題,即不願當成一個愛的能力問題。

我們總覺得感情中的算計、爭吵、步步為營,都是因為對方「不夠愛我」。但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愛的能力」。

©《毛雪汪》

因為不敢直面內心的欲望,便只能僵硬地站在原地,等待對方主動走向自己;

因為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便將自己透明化,卻期待著對方能猜到自己想法。

我們將自己蜷縮成小小的一團,試圖避免所有挫折與傷害,但一個人感受世界、建立信仰的方式,恰恰就是不斷的碰撞與摩擦。

在節目中,楊冪建議毛不易「打直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如果對方不回應,就明確告訴她:「我希望你能回復我的消息。」

©《毛雪汪》

毛不易依然放不下自己的面子:「這不就顯得是我強要過來的愛嗎?」

楊冪說:「要來了不就行了嗎?你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

重要的不是「我付出了什麼」,而是「我得到了什麼」。因為幸福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自己創造的。

當然,擁有愛的能力,並不意味能規避風險。真正的愛,不僅需要用心維護,還要做好被傷害的準備。

但,被拒絕又如何呢?

  • 吸引力法則第二條: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早已在跌跌撞撞中,看到了世界的豐富與精彩,擁有了愛的能力,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所以,我們一定會過上更好的生活。

楊冪的戀愛觀,歸根結底只有四個字:關注自己。

關注自己的情緒,關注自己的感受。

與其思前想後,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中內耗,不如忠於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韓劇《我的解放日誌》中,廉琦貞瘋狂渴望著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她好不容易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對方主動約她吃飯時,同事卻勸她不要急著答應:

突然約你吃飯?好像不太禮貌哦。

推遲幾天吧,他讓你等了這麼久呢。

©《我的解放日記》

若即若離,有所保留,才會讓對方心急,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可廉琦貞卻說:

心急並不是一件好事啊,會讓人感到很不舒服。

兩個人在一起,應該要感到心裡很踏實吧。

©《我的解放日記》

下班後,她急急忙忙地趕去赴約,才發現對方並不是不禮貌。

這家原本需要預約的餐廳,突然有了空位,他顧不上什麼禮貌、周全,只儘快和她見面,一起享用美味的晚餐。

©《我的解放日記》

想遇到一個坦誠的人,我們必須先學會坦誠。

  • 這就是吸引力法則第三定律:你會遇到誰,取決於你是誰。

一個擁有充盈內心的人,會用樂觀的心態對待世界,相信自己能改變命運,主宰自己的人生。

她們不會期待有人能救贖自己,而是明白唯有自己才能救贖自己。

她們不會為失敗找藉口,放任自己「擺爛」,而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最好。

所以,當幸運和美好降臨時,她們才不會誠惶誠恐,而是大大方方地感受幸福。

談戀愛的關鍵,在於愛。

而愛的關鍵,在於人。

幸好,人是可以改變的。

那些讓我們沮喪、難過、困惑的感情,只不過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堂課。

它讓我們能夠察覺內心被掩蓋的傷痕,讓我們學會「愛的能力」,讓我們意識到「關注自我」重要性。

吸引力法則的本質是,相信努力會有回報。

而努力的方式只有一個:愛自己。

願我們都能吸引到一個同樣美好的人,擁有一段美好的感情。

本文圖片來源已標註

作者:李耳耳

校對:秋秋

監製:眠去

出品:麥子熟了工作室

- THE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