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再恐同日 / 不再定義愛與性別

專門學問 發佈 2022-05-21T12:07:53.233361+00:00

另外,也有人在詞語後方加上Q酷兒 / 疑性戀/性別存疑、I間性人、A無性戀者 / 無性別。還有大部分人認為,同性戀是天生基因的一種變異,並非環境影響所造成的,但在2022年一項調查中顯示在503份數據調查中顯示,同性戀成因所受後天生長環境社會影響頻數為314,所占百分比62.425;




這條路上,沒有誰是容易的

做你們自己,愛你們所愛之人

可以不理解,但必須尊重

——七聲號角


占比高,大部分的存在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多數就一定要排斥、同化少數嗎?

世界和社會一定要有它應該有的形態嗎?

恐跨性別戀的人理由總是,覺得他們是「非正常人」。

什麼是「正常」?是大多數人的主觀意識形態嗎?

什麼時候愛也被束縛在條條框框裡,性別無法更改,但是愛卻萬古如斯。

什麼是LGBT群體


同性戀並非如大家簡單認為的:男性與男性產生情感,或者女性與女性之間產生情感,同性戀者是多種類型的,具體可以分為: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向者(Bisexuals)、跨性別者(Transgender),統稱為LGBT,而LGBT」一詞十分重視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文化多樣性,除了狹義的指同性戀、雙性向或跨性別族群,也可廣泛代表所有非異性戀者。另外,也有人在詞語後方加上Q酷兒(Queer) / 疑性戀/性別存疑(Questioning)、I間性人(Intersexuals)、A無性戀者(Asexuals) / 無性別(Agender)。


還有大部分人認為,同性戀是天生基因的一種變異,並非環境影響所造成的,但在2022年一項調查中顯示在503份數據調查中顯示,同性戀成因所受後天生長環境社會影響頻數為314,所占百分比62.425;天生基因原因造成頻數為189,所占百分比37.575,這就表明,大部分同性戀者認為,自己為同性戀者,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並非基因。

同性戀者比例大大提升,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隨著時代發展,經濟文化不斷提高,我們的社會也對各種現象越來越包容,在這種大狀態下,同性戀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

僅就2020年來說,排名第一的重慶,同性戀人口有345.21萬已經占到了總人口數的10%,排名第二的上海同性戀人口,已經占到了總人口的10.8%,第三名的北京同性戀人口比例,甚至已經達到了11.3%。排在後面的廣州,深圳,武漢,天津,西安,杭州,香港,鄭州和南京,也都是百萬級別的同性戀大城市。


有機構公布一項對中國3萬同性戀群體的調查發現,他(她)們的月薪平均為15589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

(同性戀的居住環境)


由此數據分析可以得知,同性戀人數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經濟發達的城市,人們受到的教育水平越高,對於同性戀者的包容度也會越高。

因此在我國經濟文化迅速增長的趨勢下,對大眾進行相應的同性戀知識與同性戀文化科普,是非常必要的。

缺少理解與體諒包容

正如李銀河所說:曾經由男人來決定女人該不該受教育, 白人決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現在我們都認為這是荒誕的。可如今,我們卻又讓異性戀來決定同性戀能不能相愛。


今天仍有異性戀者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同性戀者,認為他們是異類,是怪胎。但這些批判者從未了解過他們口中的「異類」,也從未站在相應的立場上去理解對方。

這種情緒的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引導,不僅對同性戀者造成很大傷害,也會對社會秩序產生很大隱患。「武漢天街惡意殺人事件」,正是因為犯罪嫌疑人對於男性中有女性特質的男生擁有極大惡意,又並未找到正確的疏解方式,才造成這樣的慘案。


不愛但別傷害

這一切如此扭曲:我們恨一群人,僅僅因為他們愛另一群人,我們對一群人施以暴力,僅僅因為他們生命中可貴的情感。這種不公正對待的惡果,比起兩個自願成年人間的關係,對道德的傷害何止千百倍?

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同性戀的接受度越高,越傾向於支持同性婚姻;周圍態度對同性婚姻越寬容,越有可能支持同性婚姻;與同性戀交往程度越高,或自身同性戀傾向越明顯,對同性婚姻的支持越高。


有人甚至覺得LGBT這個名詞太「高貴」,那麼我告訴那些人,高貴的不是LGBT這個代名詞,高貴的是愛。

愛不應該被定義,至少愛不應該被排擠。

文字:24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