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李連杰進入影視圈,徐克小試牛刀,袁和平橫空出世

電影是個圈兒 發佈 2022-05-21T23:08:13.035747+00:00

那一年,李連杰17歲。那一年,長城電影公司正在河南拍攝電影《少林寺》。從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迄今近100年的恢弘歷史,一部部經典的武俠電影,鐫刻在幾代人的記憶里,就如一壇陳年老酒,越久越香醇。

1

那一年,李連杰17歲。

那一年,徐克30歲。

那一年,袁和平35歲。

2

那一年,長城電影公司正在河南拍攝電影《少林寺》。

那時的少林寺還很荒涼,山上的荒草有一米之高,根本就沒有路。寺里只有幾個老掉牙的和尚,泥菩薩的身體已經坍塌了一半。

那時候的導演還是陳文,那時候的演員大多數來自河南當地的劇團。

花了40萬港元,拍出來的效果卻特別差,製片方決定請張鑫炎導演來救場。

張鑫炎進組之後,提出一個必要條件:將此前拍攝的素材全部作廢,重新改劇本,重新布景,重新換演員,主演必須是內地的武術精英。

自此,自幼練武、在全國武術比賽中拿過五次全能冠軍的李連杰,進入了導演李鑫炎的視野。

那一年,徐克導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蝶變》。

雖是武俠片的外殼,卻畫風詭異,內容顛覆。

在這部影片中,徐克構建了一個弱肉強食的大江湖,在這個江湖中,最複雜的並非人物關係,而是眾角色在人性上的陰暗層面。

在影片風格上,徐克雜糅了日本武士片的深沉詭詐,美國西部片的冒險探索,希區柯克懸疑片的心理壓迫。

在當時相對傳統的香港電影環境裡,《蝶變》的出現令人咂舌,許多行內人已經看出:這個青年導演有野心。

那一年,出道較早的袁和平,剛剛攀上人生的第一座高峰。

那時候,袁和平剛剛執導了人生的第一部電影《蛇形刁手》。

他的男主角不是別人,正是當時被稱為票房毒藥的師弟陳元龍。

天馬行空的武術設計、戲謔幽默的表演風格,開創了動作喜劇的先河。

影片上映後,香港票房270萬,全球票房650萬美元,華語片年度票房亞軍。

從此,陳元龍變身成龍,人生開掛。

袁和平為成龍量身打造的動作表演風格,幾乎貫穿了成龍的所有電影。

那一年,他們初出茅廬,小試牛刀。

他們也許經常仰望星河,卻不知道自己是哪一顆,不知道他們將在中國電影武俠片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3

1982年,電影《少林寺》內地公映,以1毛錢的票價創下了1.6億元的票房紀錄。

也就是說,大約有16億人次觀看(有很多觀眾是反覆去影院觀看的),比當時我國總人口10億的數量還多。

電影《少林寺》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表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賣弄,通過李連杰和一幫武術高手樸素而真實的對打,讓觀眾真正欣賞到了中國功夫,成為中國武俠電影史上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無數少年因為看了《少林寺》,迷戀少林武功,背起行囊,遠涉千里,到嵩山少林寺拜師朝聖。

少林寺聲名鵲起,千年古剎,名揚天下。

當然,李連杰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武打明星,成為無數少年崇拜的偶像。

接下來的幾年,李連杰陸續主演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中華英雄》《龍在天涯》,一時風頭無兩。

電影處女作《蝶變》雖然票房不堪誇讚,但導演徐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大膽的探索嘗試,使該片成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品之一。

兩年後,徐克導演的電影《鬼馬智多星》叫好又叫座,拿下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第四名,第18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徐克則獲得了最佳導演獎。

此後,徐克片約不斷,《新蜀山劍俠》《英雄本色》《刀馬旦》《笑傲江湖》,一部部經典電影,脫穎而出。

拍實驗片拍出新浪潮,拍商業片賺得盆滿缽滿,堪稱電影怪才,「徐老怪」的名聲不脛而走,傳頌至今。


袁和平執導的《蛇形刁手》《醉拳》,讓成龍一夜成名,掀起了一陣「功夫喜劇」的熱潮,而袁和平也開始著手《醉拳》續作的打造。

袁和平召集到《醉拳》的原班人馬,卻唯獨最重要的成龍沒來。

那時候的成龍是羅維影業旗下的藝人,袁和平在拍攝《醉拳》時,以6萬港幣向羅維的「羅維影業」借來了成龍,完成了拍攝。

《醉拳》大火之後,羅維看到了功夫喜劇的市場潛力,立馬籌備拍攝功夫喜劇作品——《笑拳怪招》。

羅維擔心這部《南北醉拳》會成為《笑拳怪招》的市場勁敵,於是推掉了合作邀請。

袁和平導演的《醉拳》續作《南北醉拳》上映後,果然遭遇了「醉拳小子」成龍出演的功夫喜劇新片《笑拳怪招》。

最終,《笑拳怪招》拿下了540多萬港幣的成績,成為了這一年的港片票房冠軍。

而《南北醉拳》卻只拿下了280多萬港幣的票房,被《笑拳怪招》甩開了將近一倍的票房差距。

不知兩人是否因此結下樑子,作為香港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出色的兩大功夫巨匠,成龍和袁和平在《醉拳》之後,將近30年再無合作。

失去了成龍的袁和平,雖然作品不斷,但不慍不火,鮮有驚世之作。

直到90年代,他又遇到了另一位可以無限激發和實現他動作靈感的功夫巨星——李連杰。

4

時針終於撥到了90年代,香港電影最璀璨奪目的年代。

1991年,在徐克的邀請下,李連杰主演古裝動作電影《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在片中飾演英武不凡、處變不驚的一代武學宗師——黃飛鴻。

徐克將黃飛鴻這一人物擺在中國與西方的政治衝突與文化衝突的下,擺在新與舊,即傳統與現代的矛盾衝突中,從而改變了舊作黃飛鴻中的正與邪,即俠義與罪惡的衝突主題,使新派《黃飛鴻》電影及黃飛鴻這個人物有了新的審美意義。

影片上映後,在香港地區的票房達到2967萬港元,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8名。

《黃飛鴻》也成為李連杰演藝事業的轉折點,使得他在香港影壇獲得更多的關注。

之後,李連杰開啟了飾演武學宗師之路,方世玉、洪熙官、張三丰,部部經典,個個難忘,李連杰一躍成為香港武俠電影的經典人物。

其實,徐克很早以前就想把黃飛鴻這個人物重新帶到大銀幕上,但一直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演,因此計劃一直沒實施。

1990年,嘉禾準備投拍《黃飛鴻》,李連杰也剛好拍完電影《龍行天下》從美國回來,徐克覺得李連杰的形象和他心目中的黃飛鴻比較靠近,

各方面都比較成熟了,片子就開拍了。

五屆全能武術冠軍,遇到了最懂武俠的怪才導演,可謂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大獲成功後,徐克和李連杰又合作了五部《黃飛鴻》續作,奉獻了香港武俠電影史上最耀眼的時刻。

以拳腳為最重要表現的《黃飛鴻》系列,武術指導成為了劇組的重量級人物,而其中的「武指」之爭也正反映著徐克的意旨與風格。

拍《黃飛鴻之壯志凌雲》時徐克最早請的是劉家良和劉家榮兄弟。劉家良之父劉湛是林世榮弟子,所以算得上黃飛鴻的真正傳人。

但兩人合作並不愉快,原因是劉家良崇尚真刀真槍真功夫,並堅持此觀念。

徐克不需要黃飛鴻成為「傳統武師」,希望他是個「頑皮小子」,一招一式要瀟灑漂亮。

徐克希望黃飛鴻跳起來踢「無影腳」,劉家良就大為不屑,「這樣的電影放出去,我們洪拳十萬弟子都會笑死。」

徐克不以為然,他並非要拍黃飛鴻的傳記片,而是借用這個人物來表達自己的理想。「我的電影拍給全世界的人看。」

因為創作觀念分歧很大,徐克只好另請「武指」,於是換上袁祥仁,但袁祥仁設計的動作又達不到徐克的高要求,袁祥仁無奈,只好找哥哥幫忙。

他的哥哥,就是——袁和平。

李連杰、徐克、袁和平,武俠電影裡最耀眼的三顆星,終於匯聚一堂了,於是《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成為《黃飛鴻》系列電影裡最臻於完美的一部,袁和平憑此片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

香港武俠電影,也隨著他們的風雲際會,掀開了新的篇章,漸至巔峰。

5

21世紀之交,電影格局滄桑巨變。引進國外大片,已然蔚然成風,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也是眾望所歸,功夫皇帝李連杰和武俠片成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名片。

1998年,李連杰在華高韋斯基兄弟和袁和平的推薦下接拍了動作片《致命武器4》,他在片中飾演拳腳功夫一流的黑幫教頭顧華星,並憑藉該片獲得第8屆MTV電影獎最佳反派提名。

該片是李連杰出演的首部好萊塢電影,在美國上映後票房達到1.3億美元。李連杰在片中的戲份其實很少,但就是短短几分鐘的鏡頭,幾個動作就征服了外國人,成為影片最驚艷之筆。

之後的好萊塢大片《致命羅密歐》《宇宙追緝令》《致命搖籃》《狼犬丹尼》,李連杰都是雷打不動的主角。

2002年,由張藝謀導演的《英雄》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商業化大片時代。

李連杰在影片中飾演性格孤冷、精神內斂的俠客無名,該片在中國內地的票房達到2.5億元,在北美上映首周以674萬美元的票房成績,獲得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

徐克也開啟了自己的好萊塢之路,實力雄厚的「哥倫比亞影業」,率先向徐克拋出了橄欖枝,為他提供了一份電影合約和3000萬美金的拍攝資金,徐克拍攝了自己的首部好萊塢電影《雙重火力》。

這部《雙重火力》的劇情,屬於典型的好萊塢孤膽英雄式故事。

然而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徐克卻沒有將影片打造成一部流俗的好萊塢特工片,而是將不少武俠元素,融入到了電影之中。

為了體現人物打鬥的視覺衝擊力,徐克將武俠片中的一些拍攝技巧,運用到了特工電影之中,通過「局部肢體特寫+快節奏剪輯」的方式,來突出打鬥場景的激烈。

雖然《雙重火力》的票房成績並不理想,但片中對於人物打鬥的拍攝手法,卻給好萊塢電影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種「局部肢體特寫+快節奏剪輯」的動作戲拍攝手法,也在好萊塢迅速走紅,成為了美式特工片中的一大特色。

袁和平和李連杰在電影《精武英雄》合作了一把,通過袁和平的動作設計,李連杰融合了他多年研習的中國功夫和西洋拳法,讓功夫迷們看得如痴如醉。

美國導演沃卓斯基兄弟看了《精武英雄》,也成了袁和平的鐵桿粉絲,拍《黑客帝國》時,便決心找袁和平做武術指導,一代神作也就此誕生。

2000年,李安導演的武俠片《臥虎藏龍》上映,袁和平任動作指導,如痴如花的美景和讓人眼花繚亂的打鬥,讓世人見識到了中國武俠的魅力。

李安攜《臥虎藏龍》奔赴奧斯卡,獲得十項提名,並最終捧得最佳外語片等四項獎項,將華語電影帶入一個口碑上的新境界,也掀起了影壇新一波武俠電影風潮。

6

近些年,隨著香港電影的沒落,功夫皇帝李連杰的老去,武俠片的盛世不再。

但那些紮根於我們靈魂深處的,對武俠的嚮往與感動不曾消失,關於新時代背景下武俠片的情懷和探索,始終橫亘在電影人的心中。

2011年,徐克導演的電影懷舊《龍門飛甲》上映,狂攬5.4億票房。

《龍門飛甲》在致敬《新龍門客棧》的同時,探索性地引入3D技術,成為中國內地繼香港後大中華區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3D武俠電影。

為了打造一部「真刀真槍」的3D影片,徐克成立了由美國、新加坡、韓國、香港和中國大陸3D人才組成的團隊,這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首例。

導演徐克為了培養中國自己的3D團隊和基地,在兩年時間內,去了全世界多個3D基地,參加過多種規模不同的3D測試,一直在取經和更新。

2014年,路陽導演的武俠片《繡春刀》公映,豆瓣評分高達7.6分,實屬不易。

《繡春刀》與傳統武俠的最大區別,是沒有那些俠客的放蕩不羈、笑傲江湖。

每一個主角身上都套上了命運的枷鎖,生活在一個體制內的武俠世界中,縱使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又如何,仍然邁不出半步,只是原地踏步,接受命運的安排。

觀眾的好評和口碑的堅挺,使得電影《繡春刀》在較少投資的情況下,依舊為中國武俠電影的發展殺出一條新路。

近期,又有一部武俠片《劌心劍》定檔5月28日。

通過片方發布的預告片和海報,感覺創造者用心良苦。

導演將鏡頭對準了宏大歷史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運,一個妻子懷有身孕,一個愛上妙齡少女,都需要努力查案,改變人生。

就像平常生活中的你和我,很有共鳴感。

命運卻將他們從朝夕相處的兄弟,推向了對立面,他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波又一波的反轉,又讓人猜不透真相。

導演何自強是典型的80後,想必是看著鼎盛時期的香港武俠電影長大的性情中人,在武俠片日漸式微的年代,依舊懷著熱情去探索和嘗試。

疫情之下,電影院近半數停業,不知其命運如何,但預告片上醒目的「為情亮劍」「殊死一搏」,讓筆者為之一振,這一份為熱愛亮劍的豪氣、為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不正是武俠片的精神所在嗎?

就沖這個,也值得我為你買一張電影票!

7

從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迄今近100年的恢弘歷史,一部部經典的武俠電影,鐫刻在幾代人的記憶里,就如一壇陳年老酒,越久越香醇。

中國的武俠電影,猶如美國的西部片,已成為民族類型電影的標識之一,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

雖然唱衰武俠電影的聲音不斷湧現,但是,當優秀的電影創作者在武俠電影的製作上不曾止步,那些深扎在我們靈魂深處的俠義精神就不會消失,那麼武俠電影,就永遠不會與我們說再見。

俠之小者,行俠仗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中華武魂,博大精深,中國功夫,源遠流長。

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樣:

一腔血流不盡英雄本色

兩隻腳踏遍了大漠長河

三聲嘆嘆嘆只為家園故國

四方人傳頌著浩氣長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