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凱大哥做驢皮生意轉行到養牛,靠317口大缸放肉年賺2600萬

淘淘紀實 發佈 2022-05-22T00:57:37.201644+00:00

原本做著收驢皮的生意的他,被刺激後轉行去養牛,年入2600萬,可以說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老闆。這種想法在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也迎合了目前我國教育的現狀。

原本做著收驢皮的生意的他,被刺激後轉行去養牛,年入2600萬,可以說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老闆。在創業的道路上,沒有任何經驗的他,是怎樣展現出自己過人的膽識以及長遠的目光?

是什麼樣的神奇方法讓牛肉進缸後就能變得更加值錢?

而這317口大缸又是如何承載起他千萬財富的夢想呢?

騎車收驢皮

1987年的一個夏天,蘇國凱出生在安徽的一個農村家庭。小時候調皮搗蛋的他老是喜歡琢磨各種奇奇怪怪的玩意。對周圍的新鮮事物也充滿了好奇心。

後來在初中的時候,他卻因為對書中知識沒有興趣而選擇輟學,十幾歲的他就開始做驢皮生意。剛開始,父母對於他輟學的這件事情非常的憤怒,想著農村的孩子不如多讀讀書,多見見世面。

這種想法在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也迎合了目前我國教育的現狀。學歷幾乎就是決定你能否進入一個行業的敲門磚。讀書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但它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而我們要知道的是,學習才是終生不能放棄的事。

儘管輟學在家,蘇國凱一直沒有放棄和學習經商的經驗。他在和別人不斷地交往的過程中,了解到了更多的從商之道,這何嘗不是一種出路呢?

輟學之後的他選擇在家裡幫父母做生意,為家裡減輕負擔,每天騎著自行車從村裡的這一頭到那一頭,他們當時村裡面有一個驢皮加工廠,主要生產阿膠。

每天奔波在村里, 蘇國凱對於驢皮這個行當有著十足的經驗,20幾歲的他,只要看看毛驢的嘴,摸摸毛驢的毛,就知道這張驢皮的成色如何。

儘管年紀輕輕,靠著收驢皮的生意就已經在人生的第一階段賺來了第一桶金,他也攢夠了自己之後經商所需要的原始資本。

當後來有人問到他成功的經驗的時候,他都會談起自己這段在村裡面驢皮的經歷。正是這段在村裡面打拼的歲月,讓他認識到自己手裡有錢是一件非常舒坦的事情,也讓他認識到了自己對於經商這方面的興趣。

興趣永遠是人類最好的老師。當在學一些新的事物的時候,興趣往往是帶人走進這個門檻的老師。

就這樣一直做著自己的本分生意,後來他卻突然被一件事情刺激到了。讓他放棄了自己這個已經從事多年的行業,他決定開始養牛,進入這個全新未知的行業。

開始養牛,出人意料

2013年,在人們眼中,驢皮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的他卻突然放棄了自己的生意。那時他在自己老家承包了20畝地,開始規模化的養牛。這在當地可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因為當時全縣也就沒有人這樣規模化的養牛場。當地的農民也都是在自家院子裡養一兩頭牛,平時用來耕地,或者是過年的時候賣掉。

蘇國凱是一個敢於面對挑戰,迎接機遇的一個人,在他接手養牛生意的一年之後,卻讓當時他身邊所有的人都為之震驚。他當時做的生意,不僅牛肉和其他加工產品都賣得比別人要貴。而且牛身上的各種不值錢的地方也成了他賺錢的寶貝。

僅僅一年,他的年收入就高達2600萬元。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方法讓他賺得盆滿缽滿,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富人生呢?

蘇國凱養的牛都很特殊,為了實現牛肉的最大限度產出,蘇國凱把當地的黃牛和西門塔爾牛這兩種不同的牛種雜交,而且只養公牛。

這兩種牛雜交的後代,不僅產肉多,而且肉質也非常的緊實鮮美。十分符合國人對於牛肉的口味需求。只養公牛不養母牛也是為了提高肉的產量。

但是僅僅只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其一是產量跟不上,其二也是沒法擴大規模進行生產。於是,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既然每家每戶都養著牛,那麼就不如讓他們跟著自己一起養牛。

既然解決了產量的問題,又能夠讓大家一起賺錢。帶著這個想法的他開始走訪村裡的各家各戶。在當地人眼裡,他賺錢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有這樣一個貴人,帶著自己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在他最終的努力下。農戶們決定加入他, 蘇國凱會給這些農戶以很低的價格出售牛犢,在經過一兩年的養殖,等到牛犢出欄之後, 蘇國凱會再統一地將這些牛收購。

一頭牛往往能夠賺四五千左右,而且他收購的價格比當時市場價格往往要高出個幾百塊錢,這使得當地的村民都很樂意和他做生意。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他經常在牛棚內進出,但他的牛基本上都是散養的。在農村放牛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留在山上一段時間不去管它。它的野性就會比剛放出來的時候要強得多。

有一次蘇國凱在晚上把牛關到圈內的時候,一頭牛突然像發瘋了一樣,向蘇國凱沖了過來。沒有防備的蘇國凱就被牛摁倒在地,當時他的腳上被牛角鑽了兩個大洞,幸虧沒有扎到大動脈,不然性命難保,聞聲而來的表哥趕忙撥打了120,將他送往醫院。

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也算是死裡逃生了,這頭會攻擊人的牛在第二天就被他的表哥處理掉了。這種會攻擊人的動物是絕對不能留下來的,因為它已經不通人性了。

放棄還是繼續?

這次死裡逃生的經歷,讓蘇國凱的心理產生了陰影。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離死亡那麼近,在當時他的眼裡他感覺自己幾乎要去往另一個世界了,恐懼和無助都讓他幾乎放棄掙扎。

在經過了大概半年的調養之後,幾乎痊癒的他,又開始著手做自己的生意了。他認為,老天這次沒讓他死,肯定是他自己的事業還沒有完成,於是他又決定將自己這個事業幹下去。他認為人不能半途而廢,自己要抓住眼前這個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於是他又回到了牛棚,繼續經營起了自己廠里的生意。但他不能辜負村民對自己的信任,當時自己受傷後。村民們也都紛紛來看望他,因為眼前這個人就是讓他們走上致富之路的希望。蘇國凱在心裡對自己說絕對不能讓他們失望。

在當地買牛賣牛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所有的生意都必須要經過一個叫做牛經紀人的職業,而這個牛經紀人就負責將買方和賣方的信息傳達過去,買方和賣方並不直接見面。

每成功收購一頭牛,賣方要支付經紀人支付100元不等的費用。於是, 蘇國凱就決定將這些經紀人網絡到一起,讓他們將自己要收牛的消息傳播出去,這樣就又能夠將自己的產業擴大。

同時呢,他向整個鎮宣傳自己要收購那種在古時候用來盛水的大缸。說是有多少要多少,這讓當時的人們感到很疑惑。

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要這麼個缸有什麼用呢?

然而令這些人沒想到的是,自己賣出去的缸卻成為了蘇國凱年入千萬的財富密碼,在他們老家有一種叫做老廟牛肉的美食,以前在當地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老廟牛肉是一種滷肉,發源於蘇國凱的家鄉,因其獨特的香味獨特而讓人們喜愛,是當地逢年過節必備的一道傳統美食。可後來有一些無良商家開始做起了這門生意,各種良莠不齊的產品充斥著那個市場。

許多老廟牛肉只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不少產品裡面甚至沒有真的牛肉,很多混的澱粉,豬肉,鴨肉的也一直在賣。當地許多老人都說吃不到正宗的老廟牛肉了,看到這種情況的蘇國凱感到十分的痛心疾首。

因為他自己就是吃老廟牛肉長大的。在他小時候,老廟牛肉還是一種非常正宗的傳統美食,然而到自己這一代卻要失傳了。這讓他既擔憂,又感到喜悅,擔憂的是,這種傳統美食在各種被妖魔化之後,當地人已經失去了信心,很難讓人們再去產生購買它的欲望。

他喜悅卻是因為自己可以把這種傳統美食再度發揚光大,通過自己現有的資源將老廟牛肉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產生這個想法的他決定說干就干。

而老廟牛肉製作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在大缸中的醃製,這就是為什麼蘇國凱費盡心機在當地通過各種方法來收購大缸的原因。蘇國凱對老廟牛肉很有感情,因為這也是他們那一代人的一個象徵吧!

老廟牛肉,傳統味道

那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規範老廟牛肉的做法。牛肉應該用什麼品種?醃製應該用什麼樣的大缸? 以及口味該如何定製這些都是擺在他面前的問題。

於是為了規範這個市場,他決定向那些做老廟牛肉的老師傅尋求經驗,收集他們的意見,許多老師傅聽聞他是為了將老廟牛肉發揚光大,便欣然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告訴他。為了迎合大眾的市場。

他還向當地人調查了他們喜歡的口味,通過將老廟流入傳統的精華與新興技術的結合,將老廟牛肉這一傳統美食現代化。如果它能夠被更多的人接受,那麼這樣在將來推廣起來的話也會更為輕鬆。一切的計劃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

新鮮牛肉去骨,之後迅速加入鹽,加鹽之後,迅速用手掌揉搓,這一步是為了將牛肉中的血水快速地去除。

使牛肉達到筋道而又不腥的地步,然後緊接著就將其放入大缸內醃製,接下來就要交給時間了,等到五到七天之後,將牛肉從缸內取出,晾曬一段之後再將其進一步加工。

然後再起鍋燒水,將各種八角,桂皮,香葉等等十幾味調料放入鍋內熬煮,等到香料的精華全部融入湯內之後。再將牛肉放入其中燉煮,悶煮兩個小時之後將前撈出,老廟牛肉就大功告成了。

但是怎樣把老廟牛肉以標準化的生產方式生產出來,然後賣出去賺到錢才是最關鍵的。於是他決定投資建廠 ,以最標準的現代化工藝來生產老廟牛肉,但是蘇國凱決定作為老廟牛肉最為重要的古法醃製部分不能省掉。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之前到處收購大缸的原因,因為一旦缺失了這個最為精華的部分,那麼老廟牛肉也就失去了它的靈魂。

他所收購的那些大缸可是有講究的,所有的大缸都是手工製作土製成的。因為土具有獨特的透氣性。牛肉在其中發酵的時候,能夠和更多的微生物相結合,從而產生更為奇妙的化學反應。

而這樣做出的牛肉才更具風味。這也是現代工藝所代替不了的地方,而對於蘇國凱來說,用這種古法做出來的牛肉更有家的味道。

每當在餐桌上,嘗到老廟牛肉的時候,他總能想起那段時光,那段自己在村裡面和孩童們一起嬉戲,在田野上奔跑的那段時光。這裡面承載了他太多的回憶與過往。

打開渠道,銷往全國

雖然老廟牛肉在當地有了非常大的知名度,但是作為當地的一個明星美食。如果能把它推向全省乃至全國,這不僅會成為當地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名片,也會為自己的財富之路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但是這種東西怎麼能夠在全國打開市場呢?於是靈機一動的他決定開始在各個地區尋找經銷商,或者說是合作夥伴。自己將牛肉批發給他們,然後讓他們自己定價出售。通過總代理將這些牛肉銷往各地超市以及特產店。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打開自己的銷售渠道。他以66元每斤的價格出售給總代理,總代理可以自行定價。而且可以先拿貨,等賺到錢之後再付錢給蘇國凱。

而市場無疑證明了這種方式是成功的,當老賣牛肉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它的身影之後, 蘇國凱臉上也洋溢著由衷的笑容。

牛骨巧用

蘇國凱在自己工廠內看到工人們在剔牛骨頭的時候,他想著這些平常賣給骨粉廠只能一元一斤的牛骨頭,是不是有點太浪費了?每頭牛按500斤算,有100斤都是骨頭。那這筆錢丟掉就十分的不划算。於是他開始琢磨怎麼把這個牛骨頭的錢也一起掙了。

於是說干就干, 蘇國凱在經過了長達半個月的考察之後,他發現當地有一種十分不錯的行業,那就是牛骨頭餐館。

這種餐館基本上都是以牛骨頭為特色賣點,在當地有著不錯的銷售量。於是他決定要進軍這個行業。他這個人向來都是獨斷獨行的,只有當自己規劃好所有的計劃之後,他才會跟別人商量。

於是在得知蘇國凱要在當地搞一個餐館,家裡人還是十分的不放心的。他們認為沒必要去進軍一個不了解的行業。

而且由於之前的傷病,現在的他每天得騎著電動車代步。儘管這樣,他還是沒有放棄,在當地租了一塊十畝的地,決定在這個地方蓋一座牛骨頭餐館。

僅僅過了半個月的時間,這個餐館就拔地而起。看見自己的父親如此堅定,他的兒子也決定加入他。上陣父子兵,兩個人就在餐館內開始摩拳擦掌,他們對這個餐館十分有信心。

然而,現實卻狠狠地給他們上了一課,想必讀者朋友們應該不會為了專門吃牛骨頭而大費周章吧!當地人也是這樣認為的,當地的人都認為花這些錢吃牛骨頭實在是不划算。

於是這個餐館就開始以每天2000元的成本開始虧損。他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啊!每天虧錢的蘇國凱心裡自然是十分的不舒坦。每天早去晚歸,在餐廳幹活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這個牛骨頭打開銷路。他思來想去,發現自己忽略一個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捆綁銷售。

當地的牛骨頭餐館大部分都是和其他東西一起賣的,比如說和麵條啥的一起賣。這樣不僅能夠把面的錢賺了,牛骨頭的錢也順帶賺了。

想到這裡的他,立刻行動起來,開始在當地找做燴麵的餐館。很快,這兩個行業就一拍即合。顧客們在餐館內吃了一碗便宜的燴麵的時候。想著再加一點錢就能吃上一些帶肉的牛骨頭,也是非常划算的。

再加上老廟牛肉的獨特製法,讓牛骨頭也獨具風味,這一下就讓牛骨頭的銷路也打開了。

這下他養的牛,全身上下就沒有一個浪費的地方了,他的財富也源源不斷的來了,僅僅2018年一年,他的年收入就達到了2600多萬元,這個數字讓許多人瞠目結舌。

有人問到他做生意靠的是什麼的時候,他笑笑回答說:「靠的是誠信,靠的是自己過硬的品質,而最重要的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而不是一味的去吃老本。」

只有在傳統上不斷的創新,迎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才能夠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當自己賺的錢不忘記鄉親父老,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兒在哪兒。

這也正好詮釋了作為一個企業家的精神內涵,只有為周圍人帶來價值,共同富裕才是一個富人該有的態度,而那些選擇去壓榨周圍人的價值賺取利益的人,最終都不會落得好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