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裡的「洋玩意」

怡樂兒 發佈 2022-05-22T14:49:50.572510+00:00

特別是在光緒二十八年後,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經常在頤和園內的仁壽殿接見各國使臣、眷屬,據《起居注》記載,光緒二十八年到光緒三十四年,慈禧每年在頤和園接見外國使臣少則幾次,多則十幾次,最多的時候一次就接見了98人。

關於皇家園林的紀錄片,歷經兩度寒暑的拍攝《頤和園》無疑是震撼的,不僅用三維復活清漪園久已消失的絕世風景,也復原了頤和園內的皇家生活。

晚清時期,頤和園成為紫禁城之外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外交中心。特別是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後,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經常在頤和園內的仁壽殿接見各國使臣、眷屬,據《起居注》記載,光緒二十八年到光緒三十四年,慈禧每年在頤和園接見外國使臣少則幾次,多則十幾次,最多的時候一次就接見了98人。

外國使臣為慈禧太后進獻了各種洋式珍奇,同時為了符合外國人的習慣,頤和園內也準備了洋式家具,供應西餐,演奏西樂。為了接待洋人來訪,仁壽殿內裝上了西洋吊燈。

此時,洋物成為宮廷時尚,王公大臣也儘可能的搜羅各式洋物作為慈禧和光緒的萬壽賀禮。

頤和園內收藏的外國文物,主要來源於外國使臣進獻、官方採辦和萬壽賀禮。種類有洋瓷、玻璃器、鐘錶、化妝用具、家具、樂器、洋車、輪船等,涵蓋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

化妝品

各國使臣夫人及有外國遊歷經歷的女官在清晚期得以頻繁出入宮廷,比如中國駐法公使裕庚的兩個女兒德齡和容齡,就因長期生活在國外,精通外語,熟悉中外宮廷禮儀,而被慈禧太后召進頤和園,她們向慈禧太后介紹各國風土人情、社會潮流和時尚。慈禧太后最喜歡她們送的法國化妝品和香水,一時間,各式香水、香粉、銀柄手鏡、手刷等外國化妝用具風靡清宮,深受后妃的青睞和鍾愛。

洋瓷

頤和園現藏外國瓷器器形多樣、題材豐富,包括各式茶壺、蓋盒、彩蛋、皂盒、盤子、花插等。這些器物飽含濃郁的外國造型和藝術風格,釉色明艷、風格華麗、紋飾生動,部分器物採用浮雕的藝術手法,代表了當時海外瓷器的較高水平。

日本茶道用壺分為兩種,一種是煮水專用的大壺,一般為鐵製品,另外一種是泡茶用的小壺,就叫急須。日本的「急須」以壺口和壺把垂直的「橫手」為主流。

七寶燒是日語中對金屬琺瑯器的稱謂。因其燒制工藝源於中國的景泰藍,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藍」之稱。頤和園現收藏的七寶燒為日本贈予清皇室的禮品,其器型規整、胎骨輕薄,釉質細膩、釉色鮮亮,是日本琺瑯器的代表。

洋玻璃

清晚期,外國進貢而來的洋玻璃器,因其質厚瑩淨如水晶,滿足了皇家宮廷生活的需求及帝後的喜好。頤和園現存外國玻璃器可分為藝術品和實用品兩大類,主要為各式花瓶、花插、花籃、盂洗等,造型別致,色彩絢爛、瑩潤剔透,外國紋樣和藝術風格突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洋家具

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開始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外國駐華使節及其眷屬,舉行覲見儀式,並賜予他們宴飲、游湖。為滿足外國人的起居習慣,光緒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十四日,外務部按慈禧太后的懿旨,置辦洋式方桌6張、洋椅70張,安設於頤和園各殿宇內。頤和園現藏外國家具有各式方幾、花幾、扶手椅、棋桌和掛屏等,立體感和裝飾性突出,是晚清皇家園林殿堂陳設的重要擺件。

洋鐘錶

頤和園現藏鐘錶主要來自英、法、美、德等地,種類繁多、造型豐富、機械裝置精巧,以銅鍍金和木質為主,多鑲嵌寶石與琺瑯。製造年代大多為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以英、法兩國數量最多,大部分鐘表上都標註有明確產地、時代和廠商等信息,體現了當時先進的工業成果。

在上面這兩張「光緒二十五年·慈禧太后六十五歲萬壽慶典貢品清單中涉及洋式鐘錶貢品」中,不僅有載入《清史稿》的最後一位公主,恭親王奕欣的長女榮壽固倫公主、還有太監總管李蓮英,京劇藝術家譚鑫培、田際雲,也有茶房、匠役、各宮小太監幾個人湊錢採買給慈禧太后獻禮。

下面這張民國時期樂壽堂原狀陳列和紀錄片《頤和園》視頻截圖,玻璃罩里的洋鐘錶似乎就是銅鍍金嵌琺瑯水鑽八柱圍屏式鍾。

洋樂器

頤和園現藏外國樂器主要為鋼琴和八音盒,它們以機械發條為動力,依樂譜演奏各種美妙的樂曲,是帝後閒暇生活、文娛雅趣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外務部檔案載,總稅務司赫德致外務部右丞陳名侃等信函中,曾邀請洋樂師攜帶樂器進入頤和園演出。清駐法國大使裕庚的女兒德齡在宮內生活的兩年中,曾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彈奏外國鋼琴曲。

鋼琴由羅切爾公司生產,該公司於1832年於德國創立,是德國最知名的鋼琴品牌之一。

鋼琴上門板以對稱式花紋作為裝飾,琴腿為束腰方錐式,上雕繁複花紋。1709年,義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利發明了類似於現代鋼琴的鍵盤樂器。

洋車船

頤和園現存晚清時期洋式交通工具包括人力車和永和輪,製作精良、富麗華貴,涵蓋了陸路、水路兩支出行路線。

「森大製造」款廂式人力車(日本)

車廂採用的是中間寬、前後逐漸變窄的六邊形設計。廂身為金黃色,車門正面隱約能辨認出正龍圖繪。

上層表面為黑色漆皮,四周垂下一圈手工編織的金色掛穗。

車廂每一面都帶有玻璃窗,保證車廂內良好的視野和採光。車門窗可拆卸,以便通風,每面窗頂都配有遮陽捲簾。

車燈前圓後方,安放在了車頂下面、車門兩側較為醒目的位置。

車內配飾和篷式車採用相同的掛絨座背墊,不同的是廂內兩側和座背墊上都有一層黃龍刺繡的絲綢套子。座位下還有一面繡著兩條金龍的掛簾。

兩個輪子是木製的,比較高大,車幫上包了一層鐵皮。

扇形的車廂背面繪有雙龍戲珠圖繪。車門正面則是正龍圖繪。

摺疊蓬式人力車(日本)

在配色方面,同樣採用了皇家專用的明黃作為車篷的顏色。

車篷前部刻有塗金漆的龍鳳鏤雕,造型別致。

兩個車把手處分別雕刻著龍吐珠造型的龍頭。

注意看下圖右下角,廂式車同樣配有兩盞蠟燈,款式與篷式車不同,車燈方正,安放位置在車輪與車身之間。

車廂背部是皇家象徵的正龍圖繪。

永和輪

「永和輪」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政府為答謝「日俄戰爭」中清政府給予日本的支持,而贈送給慈禧的一艘機動遊艇,船名為慈禧親自圈定。該艇由日本川崎造船所根據昆明湖的水位深淺量身製造。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日方將材料從日本神戶運至北京,借用頤和園船塢裝配。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川崎造船所派日本工學博士萬籟貞雄等60餘人在頤和園知春亭畔組裝船體,4月份建造完畢。

1914年,清室內務府管理頤和園開放遊覽後,永和輪可供遊客乘坐。後因年久不堪用,於1931年沉入湖底。1939年,川崎造船所打撈修理永和輪,由圓生厚鐵工廠施工,於1940年12月修復完畢。修復後放置石舫以北百米左右、萬字河東岸邊,可供人登船觀看。

相關閱讀

在頤和園博物館裡,見到了慈禧六十大壽收到的盆景賀禮

重達1噸的10扇銅窗,是怎麼從頤和園「飛」走的,迄今仍是謎

#全民熱遺#頤和園不僅有500公斤的龍榻,還有讓故宮看走眼的國寶

#全民熱遺#到底是什麼技藝,竟得宋徽宗和乾隆兩位大咖瘋狂打call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