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機嗎?山上桉樹越種越多,山下的水卻越來越少,到底是為什麼

森林驢 發佈 2022-05-22T16:53:23.052369+00:00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廣西一方面水體質量等環境指標連年排名全國前列,另一方面無處不在的桉樹卻非議不斷,說它是「抽水機」,甚至直截了當指責「山上的桉樹越種越多,山下的水卻越來越少」。





經過一輪史無前例的蒙眼狂奔,在短短20年時間裡,廣西桉樹種植面積迅速竄升至3200萬畝,這一外來物種得以成功「上位」,成為廣西人工林樹種最靚的「仔」。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廣西一方面水體質量等環境指標連年排名全國前列,另一方面無處不在的桉樹卻非議不斷,說它是「抽水機」,甚至直截了當指責「山上的桉樹越種越多,山下的水卻越來越少」。

廣西近年來不斷地乾旱,難道這都是因為「山上的桉樹越種越多」嗎?



我們知道,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

無論是生長百年的古樹,還是速生快長的桉樹,都是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同樣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調節水文湍流和鞏固土壤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總不能因為它是外來樹種或者因為它長得快,而將桉樹排除在森林之外吧。否則的話,不是雙重標準就是掩耳盜鈴。

森林總是同水聯繫在一起,「青山常在,碧水長流」嘛,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樹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樹下的枯枝敗葉和疏鬆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來,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過蒸發返回大氣。另一方面,森林能防風固土流,當狂風暴雨襲來的時候,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而雨水降落到森林裡,滲入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

因此,森林能涵養水源,就像一個巨大的「水庫」,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再回到桉樹上。

原產於澳大利亞及鄰近島嶼的桉樹,引入我國已有132年的歷史,主要種植於華南和西南南部地區,其中尤以廣西種植面積最多,占全國種植面積半壁江山之多。

桉樹生長快,成林早,顯然要達成這樣的速生快長,必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某些專家說桉樹屬於節水型樹種,我真不知道他們的基本認知和科學道德在哪裡,難不成桉樹的速生是空氣「吹」大的?

桉樹只是萬千樹木中的普通一種,不會有什麼「特殊功能」,論絕對水分消耗量、養分消耗量的話,桉樹會超過其他樹種,但是在水分和養分的利用效率上高於其他樹種。有研究表明,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乾重),桉樹只需水510升,而針葉樹需水1000升,相思、黃檀需水800升以上,消耗同等的水分、養分,桉樹合成的生物量優於其他樹種,這也就是桉樹比其它樹種生長更為迅速的原因。

桉樹是淺根系樹種,其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0.5米至1米,最多達2 米,在年降雨量大於800毫米的情況下,桉樹根系不吸收地下水。即使遇到乾旱天氣,桉樹根系最多只吸收地下4米以內的土壤水分,不會對數十米之深的地下水位產生嚴重影響。

一般情況下,植物從根部吸收到的水分,大約只有1%留在體內,而其餘的99%會通過樹幹、枝、葉(主要是樹葉)散失於大氣之中。在學術上,稱之為蒸騰作用。由於桉樹的種植密度較大,且枝葉呈塔狀密集分布,所以桉樹的蒸騰量很大,據測算,1公頃一年蒸發8000噸水以上。這種蒸騰作用,會使得林區空氣濕潤,降水增加,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


說到這裡,有人就會問,走進桉樹林子裡,特別是在夏天,會明顯感覺比其它林子悶熱,你不是自相矛盾嗎?

哎,「桉樹本無過,都是人類惹的禍」!

桉樹種植戶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把原本複雜的生態系統簡單化,經營手段既簡單又粗暴,比如把林內的雜草、灌木全部清除,這種「一刀切」的做法,直接導致很多人看到的那樣——「林下不長草」。沒有了雜灌、雜草,林下只有些枯枝落葉,有的甚至林地直接裸露出來,顯然已經喪失了部分、大部分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功能。

桉樹林裡局部的小環境無法構建,那些蒸騰到了空氣中的水分子沒有停留,飄散到大氣層之中,再重新組合,才會形成降雨。至於這降水到底會落在哪裡,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我們再翻開廣西桉樹的發展史。在廣西桉樹迅猛發展的那些年裡,恰好遇上了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候變暖,冰川加快消融、海平面上升、降水量重新分配,造成了極端天氣頻發、強度增強,比如突然性的暴雨、長時間的乾旱等等,「風不調雨也不順」,再加上桉樹是非四起、爭議不斷,難怪會讓人聯想到山上的桉樹在作祟。

世界上有一個共識:所有的乾旱地區,沒有一處是因為造林種樹引起的,反而因為森林匱乏會引發乾旱。

科學調查也沒有發現哪一處是因為種了桉樹造成乾旱的,更何況無論在全球、在我國,還是在廣西,桉樹都不占整個森林的主導,根本不足以改變整個生態的狀況,更不可能改變整個氣候的態勢,我們總不能為了找人背鍋,而把那些極端天氣的「鍋」甩給桉樹吧。


全球整個大氣候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廣西等地局部地區出現的乾旱,是天災人禍綜合因素作用所致,主要原因應屬全球氣候變暖,但也不能否認人為方面的因素,比如水利設施落後,汛期有水留不住;又比如森林質量不高,水源涵養能力不足;再比如局部桉樹過多過純,生物多樣性面臨挑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