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能拯救拜登?美國CNN出了這個思考題,專家撓頭:幫倒忙

劉瀾昌 發佈 2022-05-22T21:24:30.863492+00:00

近期,俄烏戰事膠著,拜登的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到了基輔,鼓動澤連斯基長期打下去,美國軍火保證源源不斷供應,即使「標槍」反坦克飛彈已用去美國庫存的三分一也沒有問題。

文|劉瀾昌 今日頭條原創首發

近期,俄烏戰事膠著,拜登的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到了基輔,鼓動澤連斯基長期打下去,美國軍火保證源源不斷供應,即使「標槍」反坦克飛彈已用去美國庫存的三分一也沒有問題。拜登也要求國會追加330億美元撥款用於支持烏克蘭。

這架勢,似乎戰爭越持久,拜登政府越得利。所以,「俄烏戰事能拯救拜登嗎?」美國有線網絡CNN提出的這個思考題,頗有點反潮流的意味。

平時看,俄烏戰事在五月九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日是結束不了。俄軍目前的部署,是在奪取馬里烏波爾控制權之後,打通了克里米亞到俄國本土的陸路通道,進而要控制頓巴斯。最終的結局,很可能就是以德聶伯河為界,烏克蘭一分為二。無疑,這個結局是普京想要的戰略勝利。但是,還有一周多,在頓巴斯地區被圍困的十來萬烏克蘭正規軍,未必能被解決掉。戰爭可能要從春天打到夏天。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到過莫斯科和基輔,然後說,戰爭會繼續打下去,直到「俄羅斯決定喊停」。這個老頭其實裝傻,他其實是知道拜登政府不讓停。澤連斯基是美國的吊線木偶,百分之一百聽指揮。以普京的意志和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尤其是3月的能源還賣出220億歐元的好收入,打下去是沒有問題。五月九日紅場閱兵,普京必然將騎上大白馬表達這一意志。

倒是澤連斯基現在的戰略目標是混亂的,畢竟他只是個戲子。不知道有沒有人給他出主意,保存烏東的十幾萬部隊,讓普京同意撤回德聶伯河以西,然後以河為界分治。否則,這部分軍隊被吃掉,他可能只能龜縮在基輔了。

那麼,回到CNN之問:俄烏戰事能拯救拜登嗎?

從牌面上看,拜登要求國會追加330億美元支持烏克蘭,應該是一種支持烏克蘭打持久戰的部署。不過,他也不小心,漏出點「玄機」。他說,「這場戰鬥並不便宜,但向侵略屈服的代價將更高」。

筆者一直想知道,拜登給澤連斯基的錢是白給的嗎?事實上,美國可是欠債大戶,政府債務高達30萬億美元,超過年產值23萬億美元。儘管,由於美國加息美國升值,但是拜登要求國會追加的這330億美元,要從哪裡出?所以,拜登不得不也收起君子面孔說,要將扣押俄羅斯富豪的豪華資產來補償。

拜登要求增加的330億美元,其中200億美元用於提供武器、彈藥及其他軍備,85億美元直接用於經濟援助,人道援助款項則為30億。

於是,CNN資深專欄作家柯林森(Stephen Collinson)指,突發的俄烏戰事使拜登獲得的最大好處,是使他走出阿富汗災難性撤退的陰影,但這場戰爭並非對他完全有利。尤其是,戰事時間拖長了,美國選民麻木了,而被更為切身相關的經濟問題壓過。

他說,2021年發生的阿富汗政府意外迅速垮台、喀布爾機場遭遇重大炸彈攻擊以及倉皇出逃,使美國選民又想起的「西貢時刻」。再加上,美國面臨史無前例的嚴重通貨膨脹等內部問題,嚴重打擊拜登政府的民望。因此,俄烏戰事瞬間使美國選民轉移目光,也讓拜登政府有了喘息時間。

但是,戰事長期化,美國入的目光必然回到自己身邊。雖然拜登試圖將經濟問題完全歸咎於俄羅斯,但顯然選民們並不買單。柯林森認為,若俄烏戰爭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美國選民對國內經濟問題的關注恐壓過戰事,不僅影響今年的中期選舉,更可能讓川普在2024年捲土重來。

柯林森還強調,與拜登擊敗川普的2020年相比,美國人真想不到全球政治局勢發生了如此重大轉變。2020年的美國人,怎麼會想到現在會與俄羅斯進行一場「代理戰爭」,並且要承受普京的核武威脅。雖然,拜登堅持不出兵,減少了核戰的威脅,但是,美軍從阿富汗撤回了,但是也實際捲入了另一場不相干的戰爭。

根據美國最新民調,俄烏戰事後,拜登的支持率並無顯著回升,僅有約41%的美國受訪民眾對其施政感到滿意,不滿意者則達56%。

筆者想補充的是,拜登從阿富汗撤軍是明智的,一方面是避免美國軍人無謂的死亡,一方面也是緊縮了美國赤字的財政口袋。那場打了20年的戰爭,美國耗費了2萬3千億美元。現在,拜登要搞「大基建」,也是正確的,但是,本來就是缺錢,現在還要投錢到烏克蘭。俄羅斯一年的軍費才600多億美元,可是這回拜登卻要投330億美元。筆者很懷疑,拜登現在被「軍工複合體」挾持了。他的國防部長奧斯汀,退役後就去做標槍反坦克飛彈的雷神公司任職,然後「旋轉」回政府作國防部長。

再就是,大出人意外的是,拜登儘管大手投入金錢刺激經濟,俄烏戰事又大賣軍火,以及大賣天然氣賺錢,可是,第一季度美國GDP環比反而下降了1.4%。這可是對拜登政府最傷的。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