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和方案傳遞了哪些關鍵信號?學校教學怎麼跟著變?

新網師 發佈 2022-05-22T23:50:49.245537+00:00

近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公布。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執行20年來的首次系統修訂;

新網師 2022-04-27 05:00

近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公布。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執行20年來的首次系統修訂;就課程標準而言,這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執行10年來的一次系統修訂。新的方案和標準將在今年秋季開始執行。

課程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教材編寫、教師教、學生學、質量評價的直接依據。有理由相信,新課標的頒布,將開啟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新的方案和標準傳遞了哪些育人信號?對中小學校而言,教學該怎樣跟著變?

01

保證育人方向

以落實核心素養為關鍵抓手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新修訂課程方案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素養導向」,素養導向貫穿於課程編制、課程實施的全過程,從根本上保證了育人方向。

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是新課標釋放的一大重要信號。

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各門課程都要思考,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有什麼獨特的貢獻。通過修訂,明確本課程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如數學老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得怎麼樣,語文老師不僅要關注語文學得怎麼樣,還要關注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這就是核心素養的要求。

權威解讀——

申繼亮

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

這次修訂就是要落實核心素養,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育人觀念、育人理念,推動育人方式的改革。

比如,道德與法治,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明確強調要著力培養學生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這些素養在教育教學中如何落實?課程標準提出了三條要求——

第一,確定的教學目標政治立場鮮明。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要求,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立場,對錯誤的社會思潮旗幟鮮明地加以批判。

第二,價值導向清晰。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符合人類共同價值。

第三,知行要求明確。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不同學段特點進行科學設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對教學目標提出這三點要求,就是為了把核心素養融到教學中。

再如,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這四個方面的素養如何落實在育人方式改革上?

這次修訂還突出強調了語文實踐活動,把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作為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沒有語文實踐活動,我們的核心素養就無從形成。

02

以學科實踐為依託

構建實踐型育人方式

此次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以深化教學改革為突破,強化學科實踐,推進育人方式變革。

傳統育人方式的典型特徵是「坐而論道」,它以聽講、記憶、理解、練習、考試為主要活動形態,可以稱其為書本型或認識型的育人方式。實踐育人,則是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在真實豐富的情境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為此各課標在教學建議和教學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要求,如觀察、考察、實驗、調研、操作、設計、策劃、製作、觀賞、閱讀、創作、創造等。從這個角度說,落實課標就是要把這些實踐性活動真正落在實處。

權威解讀——


崔允漷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組組長

學科實踐超越了傳統知識授受的學習方式和探究學習,代表學習方式變革的新方向。學科實踐既注重學科性,也注重實踐性,因此強調學科實踐並不是拋棄「知識」,而是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為基礎。

學科實踐更強調通過實踐獲取、理解與運用知識,倡導學生在實踐中建構、鞏固、創新自己的學科知識學科實踐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強烈的自主性,而且強調真實的社會性。探究學習的本意是模擬學科專家進行科研的過程,雖然不要求學生通過探究獲得全新創見,但希望能夠通過探究的過程使得學生理解、運用和應用知識,感受知識創生、驗證、傳播與分享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來說,探究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實踐形式。

但作為一種普適性的學習模式,探究學習的學科性不強,沒有很好地與學科融合,也就是說沒有「學科味」,成了解決學習方式問題的「萬靈藥」。正因為探究學習沒有很好地與學科結合起來,而且呈現給教師的探究學習大都以「探究五步法」「科學探究七要素或程序」的形式出現,因此教師在實施探究學習時關注更多的是上述的步驟與程式有沒有完成,而不是探究本身的目的與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學科實踐並非是對探究學習的否定和取代,而是體現了人們對學科教育理解的進一步深化,呼喚「源於實踐、在實踐中、為了實踐」的真正的學科探究。

03

以課程結構化引領教學實踐變革

課程內容是課程標準修訂最為實質的問題。課程內容不變,核心素養理念很難落地。本次課標修訂的一項重要變革,是跳出了學科邏輯和知識點羅列的窠臼,以結構化的方式(如主題、項目、任務等)來組織課程內容反映了課程內容改革的新動向。

這種複合型的課程內容觀,更利於從學科知識本位轉向核心素養本位,突出習得知識的學習方式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價值,打破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知識技能訓練魔咒,克服高分、低能、價值觀缺失等亂象。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中,通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親歷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學習過程,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本次課程修訂引入大觀念、大任務或大主題驅動的問題式學習、項目學習、主題學習、任務學習等綜合教學形式,重構課程內容,優化呈現方式使各部分內容彼此間建立有機聯繫,實現「少而精」,做到「綱舉目張」。

權威解讀——


郭華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課程內容結構化意在改變知識、技能的簡單線性排列方式,強化知識間的內在關聯,凸顯學科的本質、思想方法以及內在邏輯。

課程內容結構化既強調學科知識結構,還強調在這樣的結構中所隱含著的學生的活動及活動方式的結構化,為課程內容的活化、動態化,教學活動的綜合性、實踐性提供內容基礎。結構化的內容組織方式,凸顯出不同的知識技能在學科知識結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所承載的不同教育價值,提示著教學實踐以整體有序、多樣綜合的方式來挖掘知識的育人價值。

課程內容結構化有利於克服教學中知識點的逐點解析、技能的單項訓練等弊端,引導教師主動變革教學實踐,從關注知識技能的「點狀」「傳輸」自覺變革為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主動學習和思考,關注教學的關聯性、整體性,關注學生在主動活動中所形成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態度、品格、境界的綜合效應,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需要指出的是,內容結構化,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或無視知識點,而是要在知識結構中去重新認識和定位知識點的意義與價值,要在學生的主動活動中實現知識點的教育價值。在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一章,有「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內在關聯。「內容要求」指向「學什麼」——強調在結構中的、紮實的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防止知識虛化;「學業要求」指向「學得怎樣」——結合教學內容要求,提出素養發展目標;「教學提示」指向「怎麼學」——即:學習這樣的內容、達到這樣的要求,學生必須經歷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動,讓課程「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進入課程,讓課程內容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活動。

04

一體化設計:

橫向關聯互動、縱向進階銜接


方案、課標在總體設計上體現了一體化的設計思路。在學段一體化設計方面,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正在形成專門的方案有望得到有效加強。在學科整合上,除進一步加強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外,還鼓勵將小學1-2年級道德與法治、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班隊活動等相關內容整合實施,這更符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


在跨學科學習方面,專門設立了占10%課時比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帶動了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了實踐性要求。在課內課外學習活動方面也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在保證教學時間與原方案不變的前提下,明確課後延時服務時間與教學時間的關係。

05

命題改革的方向:

以學定考、教考一體

過去考試很大一個問題就是著眼於知識點的考查,導致了死記硬背。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變化之一,是堅持教、學、評一體化原則, 增加了學業質量標準和考試命題建議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素養立意的命題思想。這一變化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它將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評價工作尤其是考試命題工作產生重要影響。

指向素養立意的試題更有結構性、整體性、情境性等真實任務的特點;更關注任務的價值導向;更追求用做事活動來牽拉、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探究水平;更關注思維、探究的動力狀況,以及思維結果、探究結果的價值意義。

權威解讀——

張卓玉

山西省教育廳原副廳長

既然教學堅持以問題解決為出發點,堅持學習開始於知識正在發生或正在應用的真實境況中那麼,命題改革的方向就是:減少裸考知識現象,讓測評發生在知識處於生成狀態或應用狀態的情境之中。不論是客觀性測試還是主觀性測試,考點必須「生長」在產生知識或應用知識的「土壤」之中。這種命題思想與「無應用即無學習」的教學原則完全一致。

既然教學重心將從重結果回到重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探究能力培養和做事能力培養將成為最重要的教學任務那麼,命題改革的方向就是:強化對思維過程、探究過程和做事過程的測量和評價,從注重考查記憶理解的結果到注重考查思維過程、探究過程和做事過程的發展水平。最好的教學在於如何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的探究和指導學生的做事。

既然教學堅持從真實生活出發,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那麼命題改革的方向就是:堅持試題的應有開放度和綜合性,注重考查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問題解決方案和評價問題解決結論的素養。必須把批判性思維素養與創新素養的培養作為教與考的重要內容,因為一旦教學從直接的知識傳授走向直面真實的探究,學生所面對的社會、自然、人生等學習對象本身就是多元的,不確定的和開放的。

既然教學將通過大任務來承載大觀念,以主題、活動、項目等任務的實施來實現對原理、法則、態度等大觀念的掌握那麼命題改革的方向就是:從碎片化、點狀式測試走向整體性、結構化測試。測試的過程,也是學生完成一個有思維含量與探究含量任務的過程,或做一件完整且有挑戰事情的過程。


06


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改革勢在必行

作業,是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領域。在評價建議部分,專門增加了作業評價建議對作業類型、作業層次、作業立意、作業量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在教學提示、教材編寫建議部分,也明確提出了作業習題設計要求,要減少死記硬背、機械重複作業,豐富作業類型,增強作業針對性,增強實踐性作業,要控制作業量和作業難度。

課程改革是涉及到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材、教學、作業、評價等方面的系統工程。作業作為占據學生大量課餘時間的學習任務,對學生學業質量、診斷改進教學、家校關係、學生素養發展等至關重要。學校教師如何設計與實施體現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布後的難點所在。

權威解讀——

王月芬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

如何設計體現核心素養的作業?單元作業整體設計與實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實施路徑。以單元為單位整體設計作業,有助於避免以課時為單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問題,更加有助於知識的結構化,問題解決的綜合化,有助於核心素養的落實。

首先單元作業需要設計體現核心素養要求的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目標切忌碎片化的知識點羅列;其次,基於單元作業目標,結合課時安排,通過選編、改編和創編等方式整體設計該單元所有作業。單元作業設計需要關注科學性,作業類型,作業難度,作業時間,作業結構等關鍵要素。第三,確保相關作業題的設計體現情境性、綜合性、開放性等特徵。情境,既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之一,也是檢測學生素養水平的重要手段。

高質量的學科基礎性作業不僅需要必要的日常性抄寫背誦類作業,也需要體現核心素養要求的書面練習,還需要一定數量比例的跨學科作業、長周期作業、綜合實踐類作業等,但跨學科、長周期的作業類型要適量、適度和有效,不能「為跨而跨」、「為長而長」,不能流於形式和走過場。學科基礎性作業應該是有助於促進核心素養發展的各種類型作業的結構化組合,而不是單一作業類型的「一統天下」。

作業不僅包括作業設計,還包括作業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分析,作業講評、作業輔導等各個實施環節,這些環節需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能發揮最佳的作業效果。

高質量的作業設計是基本前提但如果只是設計了很好的作業,教師沒有認真批改,也沒有認真分析學生在作業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和可能存在的原因,更沒有通過作業講評輔導去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沒有進行跟進輔導,再好的作業設計也無法發揮真正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從作業設計、作業布置、作業批改、統計分析、講評輔導等方面齊抓共管,這樣才能確保產生好的作業效果。

07

為「雙減」政策深入實施

提供課程依據和專業支撐


「雙減」工作,這是近年來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介紹,在義務教育課程修訂過程中,把落實好中央關於「雙減」的要求全面融入到修訂工作中並且把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認真地落實貫徹。

這次課程標準修訂,跟以往不同,有一個創新點,首次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專門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對於教師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實際教學中學得過多、學得過難的問題,對於下一步有效地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供了指導。文件在作業設計、改革考試評價等多方面呼應了「雙減」的要求。

權威解讀——

成尚榮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國家督學

方案和課標的修訂始終將中央有關新決策、新部署作為根本遵循,堅決落實「雙減」工作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方案、課標修訂明確提出要堅決執行「雙減」這一決策部署,將「減負增效提質」作為修訂的重要目標,旗幟鮮明,態度堅決。為此,提出要加強義務教育課程建設,必須對教與學的內容、方式進行改革,做好做實做強學校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案、課標對修訂背景的認識是敏銳的,指導思想是明確的,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方案、課標修訂始終堅持以課程育人為宗旨,為落實「雙減」政策提供育人原則和方式。「雙減」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為實現這一根本目的,方案與課標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加強正確價值觀引導,重視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育,聚焦並凸顯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與此同時,又圍繞核心素養確定基本原則。「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是其中兩條重要原則,概括起來是「綜合育人」與「實踐育人」。方案、課標在育人原則上保持了與「雙減」精神的一致性,確保了方向,也為落實「雙減」精神提供了新方式。

方案、課標一體化設計,為教育回歸學校提供了多方面保障。「雙減」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進行整體設計。方案、課標在總體設計上體現了一體化的設計思路。在學段一體化設計方面,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正在形成專門的方案,有望得到有效加強。在學科整合上,除進一步加強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在跨學科學習方面,專門設立了占10%課時比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帶動了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了實踐性要求。

綜合整理自教育部官網「介紹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情況」文字實錄、《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及專家文章《張卓玉:談新課標背景下的考試命題改革》《崔允漷:學科實踐,讓「自主、合作、探究」疊代升級》《郭華: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王月芬: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改革勢在必行》《成尚榮:為「雙減」政策深入實施提供課程依據和專業支撐》等。

來源:中小學校長論壇、校長派

轉載: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編輯 :趙鳳金

審核 :李 勇 孫國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