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沙場氣化虹,飛揚跋扈為誰雄」,大隋王朝武力天花板

大萌談歷史 發佈 2022-05-24T13:04:22.476101+00:00

《孫子兵法》在《計》這一篇中總結了一名優秀將領具備的五德,「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勇」,這是五德中最快捷也是最有成效讓士兵服膺的一點,勇者,悍勇無敵也,臨敵殺伐果斷也。

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戰爭中將領的作用毋庸置疑。一名合格的將軍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


《孫子兵法》在《計》這一篇中總結了一名優秀將領具備的五德,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勇」,這是五德中最快捷也是最有成效讓士兵服膺的一點,勇者,悍勇無敵也,臨敵殺伐果斷也。

戰場上瞬息萬變,誰也無法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一員武藝高強剽悍無比的勇將,能夠起到定海神針的巨大作用。


相信這也是眾多歷史愛好者最喜聞樂見的一點。


中國歷史上素有強漢盛唐的說法,漢朝大軍非常強勢,衛青、霍去病等深入漠北千里,打得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號哭遁去,再不復漢初那等強盛局面。


而唐朝號稱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歷來以盛唐冠以美名。為什麼說盛,而不說強呢?這也從側面說明唐朝的軍事力量並非是無敵的存在。對戰周邊遊牧民族的戰役中,大唐也是吃了不少虧,打了不少敗仗。


然而唐朝之前就有那麼一個短暫的朝代在軍事上超越大漢王朝,打遍天下無敵手,它的皇帝甚至被所有周邊附屬國尊稱為「聖人可汗」。

唐太宗文治武功在歷代皇帝中名類前茅,突厥人直覺上封號「天可汗」,意為天下所有人共同的皇帝,其實這個稱號早已在唐太宗之前就已經存在。


這個朝代就是大隋王朝。大隋歷經二世而亡,在歷史長空中如同流星一般璀璨而又短暫,一直以來存在感很低。但是它的兩任皇帝都被少數民族尊為「聖人可汗」,而且是「天可汗」的原版,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中原王朝歷來都受到周邊最主要是北疆遊牧民族的威脅,隋朝北面活躍著一支強大野蠻的民族——突厥,時常威脅邊疆的安危。


突厥人逐水草而居,以狼為圖騰,自認為是狼神的後代。勇武善戰,最尊敬勇敢武藝高強的戰士。能夠讓這樣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心甘情願臣服,沒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是不可能降服他們的。

隋朝僅僅存在38年,在這期間周邊無論是突厥,還是契丹、吐谷渾、高句麗、鐵勒等,全部被隋朝鐵騎打了個遍,南疆夷族也不例外,也在隋朝大軍征伐範圍內。


公元581年到618年,甚至是唐初,整個東亞的秩序都是一個宗主國,其他全是附屬臣服之地。遠在海外的倭國也上表表示臣服,請求大隋皇帝冊封。可想而知,大隋王朝在當時軍威是何等的強橫無敵。


強大的軍隊如同一群獅子,如果沒有勇武善戰的將領,也是沒辦法發揮它的威勢。大隋數十年間湧現出眾多名將、悍將。


今天咱就列舉三個竊認為是大隋王朝排名前三的勇將。


第三名,張須陀,被稱為隋朝最後的將軍。最初張須陀是越國公楊素帳下大將,因征討漢王楊諒,積功封為齊郡郡丞。就是在齊郡這塊大地上,張須陀打出了威名。

隋朝大業年間,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鬧得天下民怨沸騰,王薄自稱知世郎,聚眾造反,很快聚集亂民土匪數萬人,四處燒殺搶掠,並且多次擊敗官軍。


王薄率領亂軍打到齊郡,數次被張須陀擊敗,瘋狂逃竄,最後被打得一蹶不振。


每次征戰張須陀喜歡身先士卒,總是沖在隊伍的前方,激發士氣,他治下的兩萬郡兵也都承襲了主將的作戰風格,打仗勇敢,作風硬朗,很快,張須陀的大名天下聞名。


史書描述張須陀「勇決善戰」,勇敢果決,非常善戰,是隋末少有的有勇有謀的將軍。


有一次,裴長才和石子河兩萬賊軍包圍齊郡,在附近的村莊大肆劫掠。張須陀聞之,來不及集合郡兵,自己率領五名親衛出城掠戰。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城外賊軍雖說大部分是破產百姓和無業游民,戰鬥力低下,但畢竟有兩萬多人。


六個人就敢沖營,張須陀膽氣驚人,堪比三國張遼八百破十萬。


賊軍眼看張須陀人少,於是里一層外一層包了過去,「圍百餘重」。就在這樣生死存亡之際,張須陀高超的武藝展現得淋漓盡致,奮起神威,左突右沖,掌中大刀下亡魂無數。一時間,賊軍竟然奈何不了。等到城內大軍集合,衝出城外,張須陀身上已經好幾處創傷,手下騎兵都傷痕累累。即便是這樣,他依舊鎮定自若地指揮軍隊繼續戰鬥,裴長才等人被擊潰退走。

至於後來,像左孝友、秦君弘等賊眾,無不敗在張須陀手下,而且每一次都是以少勝多,他手下的兩萬步騎橫行河南山東,無人再是他的對手,即便是聲名顯赫的瓦崗寨也多次被擊敗,以致翟讓每次看到張須陀的大旗望風而逃,連對戰的勇氣都沒有。


張須陀最慘烈也是最後一戰,便是和李密之間的大海寺之戰。


李密投靠瓦崗寨後,認為瓦崗寨想要有前途,必須向南發展。張須陀是阻礙瓦崗寨最大的攔路石,不得不清理。於是李密和翟讓定下計策:翟讓率領瓦崗主力負責正面吸引張須陀的火力,佯裝敗退,而李密則親自率領數千精銳騎兵埋伏在大海寺附近。

大戰一開始,翟讓一方根本不需要詐敗,瓦崗軍碰到張須陀旋即一戰即潰。張須陀縱兵追殺,他的馬快,麾下數百騎兵隨之追殺數里,在追到大海寺附近一片密林中,一陣鳴鏑聲,李密埋伏的軍隊萬箭齊發,隨後和翟讓前後夾擊,將張須陀重重包圍。


這時,張須陀才知道中了計,立刻奮起神威,帶著親衛前後劈砍,殺的瓦崗寨眾軍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硬是從重重包圍圈中突圍而出。然而他的軍隊還有很多陷入包圍中,張須陀素來以愛兵如子著稱,不忍之際,揮刀躍馬再次衝進敵軍中,往返數次,「來往數四,眾皆敗散」。


無奈人力有窮時,四次殺進殺出,張須陀胯下青驄馬被射死,自己也接近力竭,於是下馬仰天長呼「大軍兵敗,還有什麼面目見天子。」,然後步戰奮力直至戰死。

張須陀死後,麾下殘軍卷旗敗退,三軍縞素拜祭主將,大哭三日,時人莫不嗟嘆。


堅守大隋王旗最後一位將軍戰死,大隋這座大廈也即將傾倒。


第二名,敦煌戍卒史萬歲。

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個人不簡單。史萬歲,長安人,父親是隋朝刺史,出身官宦之家。史萬歲年少的時候,就已經武藝精熟,尤其擅長騎射,騎在馬上高聲呼喝,弓似霹靂,箭似閃電,迅捷如飛,而且他還喜歡讀兵書,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少年郎。


史萬歲初露崢嶸是在北周大象二年,也就是公元580年,尉遲迥叛亂,史萬歲跟隨行軍總管梁士彥出征。


軍隊來到馮翊這個地方,天上一群大雁飛過,史萬歲策馬向主將說,我要射這行大雁中的第三隻,隨即張弓射箭,果然,第三隻大雁應聲落下,從此軍中無不嘆服,總管梁士彥也開始重視提拔這個箭術高超的少年。


大軍會戰於鄴城城下,尉遲迥十三萬大軍步步緊逼,打得北周軍節節敗退,眼看即將潰敗,史萬歲手持馬槊,大聲喊道,「事情危機到這個地步,我去殺了他們」,於是縱馬沖入敵軍中,殺死數十人。在史萬歲的鼓舞下,梁士彥軍中無不受到激勵,奮勇殺敵,頹勢慢慢被扳回來。

後來,史萬歲因為捲入爾朱勛謀反案,被發配到敦煌戍守邊防。邊境困苦隨時有戰爭發生,最是能磨練人,尤其是史萬歲這樣武藝高強的人,對他來說這裡就是天堂。


史萬歲經常配弓帶刀深入草原劫掠牛馬,每一次都滿載而歸,他的大名迅速在草原上流傳,突厥等民族給他起了個「敦煌戍卒」的綽號。


隋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突厥四十萬大軍南侵,史萬歲跟隨竇定榮西出涼州迎戰阿波可汗(突厥五大可汗之一)。


大戰即將爆發時,主帥竇定榮突然派使者去向突厥人下戰書,說兩軍大戰必然死傷無數,士兵們何其無辜,不如各自挑選一名勇士,二人單挑,輸的一方立即退兵。


突厥人最是崇尚武勇,陣前單挑非常符合他們的脾性,於是很爽快地答應迎戰,派出一位突厥勇士出戰。


竇定榮敢這麼玩,當然是胸有成竹,他手裡握著一張王牌,就是史萬歲。


兩軍戰鼓隆隆作響,隋朝和突厥士兵刀槍狠狠地敲擊盾牌,各自為自己的勇士加油喝彩。


史萬歲策馬閃電一般沖向突厥勇士,二馬交錯電光火石之間,他的長刀已經把對方的頭顱砍下,大刀挑起突厥人的腦袋,得意洋洋的回到隋軍中,到了這個時候,突厥人還沒反應過來。

阿波可汗憋了一口惡氣,但又不得不遵守約定,率領大軍後撤,後來他派人打聽清楚,出戰的隋軍大將正是聞名草原的敦煌戍卒。


後來隋文帝問賀若弼,朝中誰人可以為將,賀若弼回答,「楊素為猛將而非謀將,韓擒虎為斗將非領將,史萬歲為騎將非大將。」雖然有所偏頗,但依舊比較中肯,史萬歲作為領軍大將可能不太合格,可作為大隋王朝首屈一指的騎將,單挑之王非他莫屬。

第一名,鐵血大將達奚長儒。

達奚長儒,鮮卑人,父親達奚慶是北魏的驃騎大將軍。達奚長儒少時膽子非常大,弓馬嫻熟尤其擅長用刀,繼承了鮮卑人勇武英烈的傳統。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達奚長儒隨烏仁軌在呂梁對戰南陳名將吳明徹,陳朝派出猛將劉景率領七千勁卒援助吳明徹。達奚長儒接受烏仁軌的軍令,消滅這支南陳援軍。


達奚長儒命令手下取出數百隻車輪,全部用大石塊捆綁沉入水中。劉景大船開到這裡,被水中的車輪阻攔無法前進。達奚長儒埋伏好的奇兵盡皆殺出,水陸並進,大破劉景軍,殺死俘虜數千人,劉景只帶數百人狼狽逃回。


而達奚長儒封神一戰是和敦煌戍卒史萬歲同年同一場戰役,都是在與突厥的對戰中揚名。


史萬歲對戰的是阿波可汗,而達奚長儒迎戰的卻是沙缽略可汗。


主帥虞慶則派達奚長儒及麾下兩千騎兵作為前哨,外出刺探敵情。正好碰到沙缽略可汗率領的十餘萬突厥騎兵。

突厥大軍戰陣橫貫十幾里,遠遠地望不見邊際,達奚長儒手下都被突厥人嚇得亡魂冒出,心想這下死定了。


擺在他們面前有兩條路,戰或者逃。


達奚長儒神色決絕,對麾下士兵說道,「如果此時逃跑,突厥人馬快,很快就會追上,到時候我們一定全軍覆沒,不如拼死一戰,尚有一線生機。」


一番鼓舞下,全軍在達奚長儒的指揮下,整齊地擺出戰陣,徐徐向宏化方向撤退。


突厥人自然不會讓到嘴的鴨子飛走,揮舞彎刀硬弓,烏壓壓的一片壓了過來。


這已經不是以一敵十,而是以一敵幾十,縱然達奚長儒麾下戰士英勇無比,依舊在突厥人狼群一樣不斷地撕咬攻擊下,戰陣一次次被攻破。


這個時候,主將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達奚長儒厲聲長嘯,長刀劈砍敵軍的同時,不斷地給屬下下達軍令,在他的指揮下,散亂的軍陣再次合攏,就這樣在聚攏合散之間,這隻兩千人的隊伍傾力血戰三天三夜,一共抵擋住突厥人十四次瘋狂的進攻。

戰鬥的慘烈程度不可言表,隋軍所有戰士起初刀砍箭射,奮力殺敵,一直拼到刀卷刃,箭矢盡,「五兵咸盡」,還是沒有屈服。戰士們沒了兵器,用牙咬,用拳頭擊打,直至拳頭上骨頭都露了出來。到最後隋軍兩千士卒傷亡十分之八九,只剩下二三百人。


主將達奚長儒身上重傷五處,貫通傷兩處,其他傷痕無數,滿身鮮血,戰袍盔甲破碎,依舊揮舞長刀呼喝殺敵。

仗打到這個份上,隋軍固然傷亡慘重,可他們給突厥人造成的傷亡更大,十餘萬突厥騎兵傷亡以萬記,如此大的損失讓突厥人異常沮喪。


突厥大軍里其實大部分都是牧民,他們南侵是為了搶奪糧食財寶,哪曾想遇到這麼一群惡鬼也似地隋朝士兵,突厥人被殺的心驚膽寒,亡魂冒泡,心裡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


達奚長儒等人退到宏化城附近,按理說宏化城內的隋軍早應該出城接應,可惜的是主帥虞慶則遠遠望見不見邊際的突厥大軍,心中害怕,竟然緊閉城門。


那麼這支隋軍鐵軍最後怎麼樣了?


他們退到宏化城附近,傷亡慘重的突厥人不知道虞慶則不敢出城,他們也害怕隋軍援軍突然殺出,再加上突厥人已經沒有了勇氣,於是自己焚燒死去突厥人的屍體,第二天便退軍了。


隋文帝聽聞這場慘烈的戰鬥,下詔,所有倖存的士兵連升三級,戰死之人子孫可以襲承官位,另外賞賜財寶無數,達奚長儒封上柱國,長子可繼承爵位,其他勳爵可再授給另外一個兒子。

大隋王朝崛起了無數英雄豪傑,名將名帥數不勝數,如楊素、高熲、韓擒虎、賀若弼、劉方、李景等等,這些將帥可稱得上謀將、名將,然而論及戰陣格鬥,私以為上述三人可稱得上猛將勇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