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隨筆-第二十七章 大宋文化一

奢萬 發佈 2022-05-26T16:39:01.964734+00:00

九秋風露瓷窯開,奪得千峰翠色彩,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大宋文化的光輝,當真是數不盡數。今兒個來說下一種另類的文化巔峰。宋瓷,是中華瓷文化的巔峰,這個毫無疑問。在當今的拍賣市場可清晰的發現,瓷器,字畫一直是拍賣市場的熱點和主導者,而宋瓷依舊是拍賣市場的寵兒。

九秋風露瓷窯開,奪得千峰翠色彩,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大宋文化的光輝,當真是數不盡數。今兒個來說下一種另類的文化巔峰。宋瓷,是中華瓷文化的巔峰,這個毫無疑問。在當今的拍賣市場可清晰的發現,瓷器,字畫一直是拍賣市場的熱點和主導者,而宋瓷依舊是拍賣市場的寵兒。市場價值也是驚人不已: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歷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三十口叫價,以天價兩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

宋瓷,即宋代瓷器,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現時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一百七十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一百三十個縣,占總數的八成。陶瓷史家通常將宋代陶瓷窯大致概括為六個瓷窯系,它們分別是:北方地區的定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和磁州窯系;南方地區的龍泉青瓷系和景德鎮的青白瓷系。

從文化史說,宋代有五大名窯之說,始見於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吾華制瓷可分三大時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由於柴窯至今未發現窯址,又無實物,還有說法它是五代燒制,因此通常將鈞窯列入,與汝、官、哥、定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瓷,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也有"中國"的意思。瓷器脫胎於陶器,它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在燒制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的。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制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燒制瓷器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須是富含石英和絹雲母等礦物質的瓷石、瓷土或高嶺土;二是燒成溫度須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面。

實際上,全世界所有的史前部落,都有燒制陶器的本事,(這要感謝文化傳播學?)但唯獨中華發展出了瓷器(文化傳播學不靈了?)也許每個文明到了高溫燒制年代就到了他們的瓶頸期?還是感謝中華文明的長命吧。瓷器初進入歐洲時,往往被當成最名貴的禮物,只有國王和貴族得以擁有,在海上絲路的終點埃及和阿拉伯,當時單件瓷器的價格更是抵上好幾個奴隸。由於瓷器收藏成為歐洲上層貴族的風潮,瓷器又甚為昂貴,歐洲人還曾相信瓷器有驗毒的功能,若在瓷器里盛放毒藥,瓷器便會裂開。

真正成品的「瓷器」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樸,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瓷器流播海外,是與絲綢齊名的東方文明的象徵,也是思路上最大宗的商品。

而中國的陶瓷藝術發展到宋代,已經達到了舉世公認的歷史巔峰。宋瓷不僅繼承了過去的優良傳統,而且在陶藝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無論是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上彩、釉下彩的製作均有很大的提高,其中馳名中外的五大名窯,在造型、胎釉、紋飾等技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在藝術審美等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此外,宋代的南北各大窯口也同時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的繁榮。宋代的瓷器不僅品類繁多、卓越,而且影響深遠,成了後代各類陶瓷的典範。

宋代也是中國的瓷器藝術流派臻於成熟的時代。宋瓷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上,以單色釉的高度發展著稱,其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當時出現了許多舉世聞名的名窯和名瓷,被西方學者譽為"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在燦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窯中,景德鎮青白瓷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滿天下,而其中以湖田窯燒造的青白瓷最為精美,冠絕群窯。它的胎土採用當地高嶺土,素白細密,潔淨緊實,經過一道道繁複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奪人的藝術效果。燒造出的青白釉瓷器色澤瑩潤,清素淡雅,純淨細膩。

宋代不管是在種類、樣式還是燒造工藝等方面,均位於巔峰地位。鈞瓷的海棠紅、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輝燦爛,其"窯變色釉"釉色變化如行雲流水。汝窯造型最豐富,來源於生活,如宮中陳設瓷,瓷釉顯得晶瑩柔潤,猶如一盅凝脂。翠綠晶潤的"梅子青"是宋代龍泉窯中上好的青瓷。被美術家譽為"缺陷美"和"瑕疵美"的宋代辭瓷(又名冰裂、斷紋)令人玩味無窮,其"油滴"、"兔毫""玳瑁"等結晶釉正是宋人的創舉。宋代定窯的印花、耀窯的刻花是瓷器裝飾手法的新貢獻。唐、五代時期窯工們創造的越窯如冰似玉的青瓷和邢窯白瓷,已不能同宋瓷爭高低了。而宋後的所謂的幾大高峰,元青花,明雞缸杯,乾隆粉彩,也都是在宋朝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宋瓷之美,首先美在她的氣質,是一種典雅的文化氣質,這種氣質內斂、沉靜、自信,宛如大家閨秀。當時,宋朝宮廷的審美出現了復古的傾向:皇室貴族間盛行程朱理學,上自帝王官僚、下至吏紳文人,構成了一個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為龐大的、且更有文化素養的階層。在程朱理學的倡下,宋人十分講究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美妙。

宋人的原則是「天工與清新,疏淡含精勻」,並形成了「順應自然、平淡天真、中厚質樸」的審美觀點,同時以此為標準,追求返璞歸真的自然主義。因此,宋瓷就極大地傾注了這種濃厚的人文色彩,來體現自然中的物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而且上升到一種透徹了悟的哲學高度。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因為宋代整體文化風氣的使然,有著不俗的氣韻和風姿,藝術品位歷經千年而不衰。

事實上,宋代以前的瓷器,絕大部分是以青色為美的。魏晉時期的青瓷風行,除了技術上的原因外,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這種崇尚青瓷的審美,到了宋代,得到為廣泛的推崇和發展。特別是陶工們在原有玻璃青釉的基礎上,開創出了失透的、乳濁狀的瓷釉。一改以往南青北白時期,那種一覽無餘、可透徹見底的青釉傳統,從而創造了可以展現獨特美感的乳濁釉、結晶釉、石灰鹼釉和多層釉。

因此,宋瓷之美,還美在她的釉色,這些釉所展現的特徵是淳樸、自然、大氣,但是無法讓人一眼看透,使得瓷器的美學含義和科技含量都達到了中國陶瓷歷史的巔峰。 像汝窯、官窯、哥、鈞窯、龍泉窯等都是如此,它們不僅具有玉一般的質感,有著「汁水瑩潤如堆脂」的色澤之美。這種美釉渾然天成,間或點綴著自然的開片和窯變,典雅、純潔而令人回味,如幻如穹!不僅迎合了當時社會所熱衷的審美心理,也開創了一個瓷器美學的新時代。

有一首很著名的歌曲《青花瓷》,詞作大家方文山這麼寫到:「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看似不經意的歌詞,其實大有來歷,傳說瓷器的天青色是無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爐的那一瞬必須是煙雨天,釉色才會漸變成夢幻般的天青色。因此天青色對煙雨的等待,是一場驚艷。這個註定了大多數青瓷無法呈現雨過天青的絕色。所以有追求的青瓷,對煙雨的等待,是對完整生命的渴望和肯定;一如有追求的生命對另一半的等待、對完整生命的渴望和肯定。有生命的歌詞才能動人心嘛。當然,這是形容青瓷的,與青花瓷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我也把玩越窯系青瓷茶具,即現在的所謂龍泉青瓷,號稱「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多次施釉,潤澤肥厚,其豐潤多汁,簡直是與其他窯的青瓷的最大區別的特徵。龍泉青瓷釉色主要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粉青是青色中透出粉色底,也是青瓷的一種經典色系;豆青是一種淺色的青;而我尤愛梅子青,捏在手裡,晶瑩剔透,宛如青玉。梅子青是南宋龍泉窯創製的傑出青釉品種,也是釉色新品種。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對「梅子青」胎釉測試結果表明,胎土內摻有適量的紫金土,降低胎的白度,成為灰白色,並採用石灰鹼釉多次施釉法,使釉層厚而不流,釉面光澤柔和,燒成溫度提高到1250-1280℃,在強還原氣氛下燒成,呈色青翠滋潤。我想,所謂雨過天青色,不過如此吧。

宋瓷這一中華藝術界的瑰寶,如那時的一道璀璨照亮時空的光華,穿越千年,迄今的中國人仍能感受到那感染力的震撼。燦而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