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清政府在英國買了一塊地,面積只有16.7,上面立了5塊碑

墨史淺吟 發佈 2022-05-27T01:05:21.908649+00:00

在英國東北部有一個叫紐卡斯爾的城市,這座城市最出名的應該是他們的足球俱樂部紐卡斯爾聯隊,曾經奪得四次英超冠軍。

在英國東北部有一個叫紐卡斯爾的城市,這座城市最出名的應該是他們的足球俱樂部紐卡斯爾聯隊,曾經奪得四次英超冠軍。但鮮為人知的是,在當地的聖約翰公墓里,竟然埋藏著五名清朝水軍的屍體。

大家聽著可能會覺得十分詫異,清朝水軍的屍體怎麼會在英國的公墓里?當年清政府的大批水軍,都是在自家門口犧牲的,這屍體又怎麼會到英國去呢?

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今天這篇文章就來還原一下當年的真相,解密這五具屍體的由來。

第一次鴉片戰爭

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殖民了印度後,把印度變成了製造鴉片的「鴉片工廠」,隨著產量的上升,英國為了開發新的市場,便把目光瞄準到了當時的清朝。

於是英國水軍屢次在廣東沿海地區挑釁清政府,在林則徐虎門銷煙後,隨後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英國政府派出47艘軍艦向清政府發起了進攻。英國每一艘軍艦都是鋼筋鐵板構成的,面對如此強大的英國海軍,清政府的小木船哪裡會是它的對手。

沒過多久,清政府便敗下陣來,無奈之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隨後長達100年的時間裡,中國人民都生活在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下。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的清朝政府,算是明白了自己與外界的差距,清政府也想建立一支隸屬於清政府的水軍艦隊。

在英國人赫德以及國內幾位大臣的慫恿下。清政府花費了大約六七十萬兩白銀購買了「阿斯本艦隊」,由7艘軍艦2艘供應船組成,並且裝備了40餘門火炮,可以搭載500名士兵。

但讓人感到可笑的是,這支艦隊雖然是清政府買的,但是艦隊的艦長以及各船船長都是英國人擔任的。這些桀驁不馴的英國人根本不聽清政府的指揮,甚至還要挾清政府以此討要高額的經費。

在英國人的要挾以及國內大臣的不滿下,清政府退回了「阿斯本艦隊」,清政府的第一次組建海軍的嘗試也就此失敗。

北洋水師

但是李鴻章、沈葆楨、左宗棠、曾國藩等一群思想較為先進的大臣,他們並沒有氣餒,更是認識到了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先進的海軍的重要性。於是李鴻章上書皇帝,請求批准自己創辦一支全新的水軍部隊。

獲得批准的李鴻章迅速著手海軍的建立。想要組建一支現代化的水軍,那就必須得有一批會駕駛外國軍艦的士兵,於是李鴻章決定自己培養人才。

有了皇帝的批准,也有了自己的海軍人才,軍艦又從哪裡來呢?

最初清政府是想自己打造軍艦,左宗棠成立了福州船政局,江南製造局也被改為了軍艦的生產基地,但由於技術的落後,清政府仍然只能建造木船。

同治十三年,日軍攻打台灣,清政府派出全新的海軍與日軍交戰。面對日軍的鐵甲船,清政府的木船顯得格外脆弱,沒過多久便再次敗下陣來,再次打擊了清政府海軍改革的積極性。

李鴻章意識到科技的差距,是清政府目前無法彌補的,於是清政府再一次打算向國外購買軍艦。

通過赫德的關係,清政府再一次向英國購買了四艘蚊船。1876年11月這四艘軍艦成功交付清政府,並由我們自己的士兵操縱。

但顯然四艘軍艦是不夠的,隨後清政府又一次購買了四艘蚊船,以及「揚威號」和「超勇號」兩艘巡洋艦。在重金加持下,北洋水軍的軍艦越來越多,清政府的海軍實力也日益上升。

渡英取船

1881年,李鴻章派丁汝昌帶人前往英國迎接「揚威號」和「超勇號」。由於當時的船隻動力遠沒有現代好,從中國到英國需要的時間不是幾天幾夜而是以月為單位。

漫長的旅途再加上船上的風吹日曬和營養不良,許多士兵都有暈船的現象。當時的海員在船上因病去世的機率十分大,丁汝昌率領的士兵中也有兩人不幸離開了人世。

當丁汝昌歷經艱難到達英國後,卻又被告知軍艦的交付期被延遲。身處異國他鄉,丁汝昌也不好在人家的地盤上說什麼,只得老老實實在英國等著。

落葉無法歸根是十分不幸的,旅途中去世的士兵顯然不能等著回國後再安葬,丁汝昌便帶人在英國尋找了一處公墓,將兩人埋葬於此。

在帶領「揚威號」和「超勇號」順利回國後沒多久,丁汝昌又接到了李鴻章的命令,需要他再去英國取船。明有鄭和七下西洋,清有丁汝昌兩渡英國。

這一次去英國的路上再一次有三名士兵因病去世,他們被丁汝昌安葬在了之前兩人的旁邊。於是大英帝國的土地上,第一次有了五名中國士兵的墓碑,他們的墓碑面向東邊。

最開始還有在英國的友人幫忙打理墳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沒有人打理,五名清朝士兵的墳墓也就此荒廢,就連墓碑都破碎了,上面的字也難以分辨。

後記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英政府的合作下,證實了位於紐卡斯爾聖約翰公墓中的五個墓碑就是清朝士兵的。英國政府重新修繕了墓地,不時也有留學生前往墓地為他們送上一束鮮花。

新修的墓碑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莊嚴,他們依然面朝東方,雖然他們最終沒有回到家鄉,但他們一生都是奉獻給了自己的家鄉。

晚清政府的懦弱與迂腐是我們可恨的,但在這樣腐敗懦弱的政府下,依然有許多的士兵他們努力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為守護自己的家園拋頭顱灑熱血。

這五名士兵雖然不是死於戰火中,但他們的犧牲推動了清朝水軍的發展,仍然是我們應該要尊重的。銘記曾經的歷史才有更美好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