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原來在這裡,期待中國象棋成為「校本課程」

國粹使者 發佈 2022-05-27T05:08:56.461650+00:00

在公園長廊上,樹蔭下,我們常常看到二人相對,一群人圍著或蹲著、或站著,二人征戰殺伐,互不相讓,時而有人指指點點,或搖旗吶喊,沉浸在這氛圍的眾多——中國象棋也。在村口田間、大街小巷、二老者右手拿著茶杯、左手執著蒲扇、怡然自得,逍遙其間——中國象棋也。這正是中國象棋的魅力。

在公園長廊上,樹蔭下,我們常常看到二人相對,一群人圍著或蹲著、或站著,二人征戰殺伐,互不相讓,時而有人指指點點,或搖旗吶喊,沉浸在這氛圍的眾多——中國象棋也。在村口田間、大街小巷、二老者右手拿著茶杯、左手執著蒲扇、怡然自得,逍遙其間——中國象棋也。這正是中國象棋的魅力。 棋之道,藏心為志,運籌帷幄;棋之具,執手怡情,可修真養性。中國象棋早已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成為當今普及面廣泛的體育娛樂活動。

象棋起源

中國象棋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由戰國時期的六博,到南北朝時期北周的象戲,再到唐代的「寶應象棋」,最後到宋代的象棋,歷經時代的變遷,融合了時代的文化,而日趨完善。從棋子與棋盤上看,將軍穩坐九宮,與謀士和丞相運籌帷幄,指點沙場,士兵陣前衝鋒,大將車馬炮深入敵營,各展威力,中國象棋就是一門象徵古代戰爭的遊戲。

象棋棋子的布陣與走法,兵不得後退,帥不能離宮的規則,以及車大將鎮守邊關(怕大將倒戈),這種等級安排象徵著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象棋是古代戰爭模型的縮影,它融匯了統治階層的思想和意識,濃縮了中國古代的治國之術與統兵之術。棋的本質是一種文化。中國象棋蘊含著兩千多年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文明非物質文化經典產物,是中華民族智慧的集中體現。

楚河漢界

一塊方形棋盤上分黑紅兩色共三十二個棋子走法千變萬化。雙方營盤以「楚河漢界」字樣為界線,那麼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滎陽不知你是否聽說過,它是河南省鄭州的一個縣級市,滎陽背靠黃河邊上,從駱駝嶺沿黃河西行3公里左右,有一座東西走向的山嶺,當地人稱為廣武山。山上有一條由南向東北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這裡就是楚漢相爭的古戰場,當年劉邦、項羽在此決戰,那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指的就是這條鴻溝。

在中國還有一個城市對中國象棋有一種特殊的情結,這座城市就是徐州市,這裡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楚漢戰爭」的兩大領軍人物劉邦與項羽的誕生地,一位出生在徐州沛城,一位出生在徐州定都。因此,古城徐州至今不僅有「棋盤鎮」,而且還有「棋盤村」。

象棋特點

中國象棋作為一項歷史悠久、參與面極廣的體育娛樂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體委(現國家體育總局)將象棋列入第一批體育項目之中,並有了全國象棋錦標賽,它標誌著象棋向競技體育發展。中國象棋在現代體育項目當中一直具有其特殊的社會屬性,在不同階段發揮出了象棋運動特有的作用。

中國象棋同其他體育競技項目比,具有以下鮮明的特徵。

中國象棋的棋子較少,只要粗懂漢字,即可對弈,孩童都難不倒。棋子走法也簡單易掌握,將士不出九宮,象不過河,車走縱橫,馬行日,炮隔山打子,兵卒只進不退。僅此而已。棋規也不複雜,估計用不到半天功夫你就可以實戰了。勝負更是一目了然,將帥一旦被擒,即可推枰認輸。

走進課堂

象棋是我國一項融益智、娛樂、德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競技體育活動。象棋進課堂具有廣泛社會基礎,培養學生對中國象棋的興趣、愛好,用中國人的古老智慧開發孩子智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增強記憶能力,當然也能增強分析和想像能力。中國象棋的落子無悔、三思而行、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遵守規則等等道理,都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正確地估計自己和對待他人的良好習慣,所謂「棋如人生」,下棋有輸有贏,人生亦有沉浮……,中小學生在下棋的過程中,人生觀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象棋作為一門特色課程,我們期待隨著新課改成為「校本課程」,成為中國特色素質教育的新名片。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歡迎您的關注、轉發,評論,期待您的批評和建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