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之子袁尚和袁譚的啟示:兄弟不和,反被對手抓了把柄

睿語佳音 發佈 2022-05-27T21:03:24.633166+00:00

官渡之戰以後,袁紹大敗,抑鬱而死。他的少子袁尚繼位,長子袁譚心有不平,於是命令車騎將軍駐守黎陽。袁尚懷疑哥哥袁譚的意圖,撥給哥哥的兵力很少,還派親信跟蹤並監視他。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繼續進攻袁尚兄弟。他先渡過了黃河,攻打袁譚。袁譚不得已向袁尚告急。

官渡之戰以後,袁紹大敗,抑鬱而死。他的少子袁尚繼位,長子袁譚心有不平,於是命令車騎將軍駐守黎陽。

袁尚懷疑哥哥袁譚的意圖,撥給哥哥的兵力很少,還派親信跟蹤並監視他。

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繼續進攻袁尚兄弟。他先渡過了黃河,攻打袁譚。袁譚不得已向袁尚告急。

袁尚想發兵救助他,又怕哥哥袁譚得了強力兵力後據為己有,就親自率兵救助,與曹操交戰於黎陽。

袁軍趁夜逃跑,曹軍追到鄴城下。連戰幾次,都是曹軍勝出,曹方諸將打算乘勝攻城,而郭嘉卻在大勝之機提出撤軍,出軍向南,征伐劉表。

曹操對郭嘉提出的消滅二袁的謀略連連稱道。

郭嘉當時提出的建議是,放棄進攻,待袁氏兩兄弟火併,自相殘殺之時,再一舉將其攻下的謀略,是建立在對袁氏政權內部矛盾深刻分析的基礎上的,非常高明的謀略。

當時,袁尚與袁譚之間存有矛盾,如果急攻,二袁則共處滅亡的邊緣,必然會為了免於滅亡而共同抗曹以求存;而如果曹方撤軍,假裝回軍進攻劉表,二袁就沒了外憂,內患才顯露出來。矛盾一旦上升,定會自相爭鬥。

曹操於是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八月下令撤軍,南征劉表。

二袁大喜,隨之爭奪冀州。袁譚被打敗,向曹操投降。

曹操假裝南征伐劉表,見二袁如郭嘉所料想的那樣,正中圈套,不禁大喜,他答應袁譚的請求,出兵救援。袁尚只得退守鄴城。

曹軍於公元204年八月攻破鄴城。十二月又轉手殺了袁譚。郭嘉的謀略順利實現。

唐代柳宗元在《敵戒》中也提到:「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只益為愈。敵存滅禍,敵去召過。」

意思是:敵人一出現,他們就害怕;敵人一消失,他們就高興,解除了防備便自我滿足。局勢稍微穩一點,他們就以為萬事大吉,不懂得敵人的存在是提醒自己要免遭災禍,敵人一消失,還會因為疏忽而招來過失。

作為全軍的指揮官,在實施作戰指揮時,只考慮有利的因素,而不考慮有害的因素,就會麻痹大意,輕舉妄動。

相反,如果只考慮有害的因素,而忽視有利的因素,就會喪失信心,動搖士氣。

因而,戰爭中的利與害,有虛有實,彼此依存,還可以互相轉化,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它貫穿於戰爭的全過程中。


歡迎關注我,共同探討有價值的事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