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自我的4個微習慣,勝過1000句大道理

午夜菸灰缸 發佈 2022-05-28T03:20:53.201755+00:00

「明明想通過早起鍛鍊收穫勻稱的體型,可不到一周自己就放棄了。」 「很想徹底改變自己,卻因畏懼困難遲遲不敢行動。」菸灰缸在後台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為什麼重塑自我、改變習慣就這麼難呢?實際上,一味靠意志力和自控力去鞭策自己,不僅痛苦,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明明想通過早起鍛鍊收穫勻稱的體型,可不到一周自己就放棄了。」 「很想徹底改變自己,卻因畏懼困難遲遲不敢行動。」


菸灰缸在後台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為什麼重塑自我、改變習慣就這麼難呢?實際上,一味靠意志力和自控力去鞭策自己,不僅痛苦,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如果你想脫胎換骨,合適的策略遠比自律更重要。而每一種好習慣的締造,都有其方法和訣竅。


今天分享的這本《65種微習慣:輕鬆掌控你的行為、思維和情緒》,作者就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為我們剖析了習慣的養成。他認為,要想改變自身,我們先找出妨礙它發生變化的癥結。只有從源頭根治,大腦才會衍生新的思想和行為,我們才會收穫截然不同的自己。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第一位習慣養成顧問古川武士,他還提出了「0負擔」自我管理法則。書中通過生動的案例向我們闡述了「堅持不下去」「改不了」「戒不掉」等一些習慣難題。而且每部分都是獨立主題,觀點簡明易懂,行動容易操作。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本書當成「習慣調整辭典」。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指導和建議,付諸實際行動,去升級未來的人生。

管理好內在的欲求

是掌控好情緒的最佳良方


菸灰缸經常聽到有人說:「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物」,甚至「感受不到工作的意義何在?」


之所以有這種苦惱,是因為我們的心態出了問題。消極的內心會讓人產生焦慮、不安、挫敗等情緒體驗。那該如何改變呢?答案是培養良好的情緒習慣。


古川武士說過:我們在行為和思維方面各有各的不同,在情緒方面同樣也如此。為此他把這稱為 「情緒習慣」。不過,說起習慣,他必然要強調聚焦於內心的情緒。


為什麼呢?因為對快樂的事情,我們很容易持續。而對痛苦的事情,我們則無法堅持。而人的行動和思考,卻很容易受情緒的驅使。


對此,作者認為:我們要學著感知內心,才能挖掘潛藏在深處的「著迷」和「狂熱」兩種欲求。做熱衷的事情,便是對情緒最好的滋養。


作者在書中有個客戶,他是小學班主任,為了擺脫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狀態,他求助古川武士。而作者建議客戶先回顧過往的經歷,去尋找自己「表現」的欲望,就是願意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展現自己。客戶說想玩爵士樂。


接著作者又結合玩音樂夥伴的意見,讓客戶把職業與愛好結合起來,當一名音樂老師。最後客戶通過努力當了老師,並且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還找回了久違的快樂和自信,並發現了自身的價值。


煙‬灰缸認為,只有找到自身的欲求,我們才會感受到更多幸福因子。產生的愉悅情緒,繼而決定著你做事的體驗和認知。


這讓菸灰缸想到了作家村上春樹,他30歲時因為看棒球聯名揭幕站,於是對小說產生了深深的著迷。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每天四點起床寫作,雷打不動地堅持了三十多年。


即便他獲獎,面對成名後的巨大誘惑,他也沒被外界的名利和讚譽束縛,而是坦然看待,始終遵循自己的節奏。


因此,改變自己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理性看待那些狂熱的欲求。學會節制,才能減少期望與現實的落差,你才能避開一些彎路。



為拖延設置難易梯度,

培養即刻起身的習慣


想起看過的一個TED演講:「如何不讓自己的生活一團糟。」


演講者梅爾·羅賓斯說:你想要什麼?健康的身體、更多存款?還是想要孩子成績更好?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只要打開手機搜索,就會有無數人分享他們的運動、理財、學習等問題的經驗。但為什麼這些方法改變了別人,卻沒有改變自己呢?


其實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想做和行動之間,有些人始終被拖延所困。作者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無法堅持做一件事,是因為大腦有一種機制,它為了保證安全就牴觸新事物,然後我們就會陷入「維持現狀」的階段。


時間久了,慢慢就會形成拖延症。如果想克服它,我們必須找到一種積極的行為習慣,來代替這種不良行為。


古川武士覺得,所謂習慣就是不用思考就直接去做的下意識行為。


那麼,哪些習慣不需要我們深思就心甘情願去踐行呢?


書中的這幾點值得借鑑。


第一點,嬰兒學步式習慣養成法,意思是當你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要向嬰兒走路似的邁出一小步。


比如早起,你不必要求自己五點鐘起床,但可以試著比以前早15分鐘;或者你想減肥,也不必太嚴格,先把午飯的量減半再說。一小步不僅能促使人立刻行動,還能消除一些臆想障礙。


第二點,把時間節點編入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把「什麼時候開始做」「做到什麼時候停止」等時間納入計劃。在積極心理學中也叫「制定帶附加條件的計劃」。


例如,我們可以給「下午下班後」設置 「在哪裡做什麼事情」的時間節點,像「每天下班後在地鐵上,花20分鐘做好明日的工作計劃。」時間節點越明確,大腦接收的信息越具體,你會更容易執行。


菸灰缸想到了得到創始人羅振宇,他高中時成績不是很好,而且還要背誦記憶大量內容,可羅振宇依舊擺脫不了拖延。


最後,他想了個辦法,把需要背誦的知識完整地抄5遍。結果,不僅完全掌握了,高考也考出了理想的成績。


煙‬灰‬缸‬覺得,想改善拖延,我們先給大腦釋放一個清晰的信號。就是先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培養自己即刻起身的習慣。一旦畏難情緒消失後,身體就會主動進入狀態,這亦是促進我們堅持下去的精髓。



具備積極的思維認知

方能跳出眼前的局限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並且隨著時間會越來越大?


商業諮詢顧問劉潤的回答堪稱經典。


他說:「平庸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基因,而高級的人改變思維。」


誠然,如果你也想解鎖困擾自身的難題,轉變思維才是破局的關鍵之道。書中說,思考方式和認知方式都與思維習慣密切相關。


古川武士認為,針對同一個事實,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從而導致了選擇和行動上的差異。


因此,若想解決問題,你就得改變思維習慣,重新審視自己的固有認知。唯有從內在自省,我們才會改變理解問題的方式,進而打開新思路。


作者曾講述過,他參加工作的第二年,被分配到信息部新項目開發小組。公司要求每天打50個電話,一開始,作者經常吃閉門羹。甚至有段時間,工作不見任何起色。


但作者卻不氣餒,他覺得只要主動出擊,就有可能獲得機會的青睞。正是這種積極的思維意識,讓他在行動中能力不斷突圍,亦加速了後來的成長。


如果你想人生由量到質的突破,那就要為自己樹立一種積極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摒棄掉「我能力不行」「我做不到」等負面意識。遇事多關注正向的一面,或許會發現新路徑。


這讓菸灰缸想起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剛入行時,他每次採訪大咖都覺得吃力,總擔心出什麼差錯。好在,他及時轉變了觀念,意識到沒有誰是完美的。


與其焦慮,不如做點可控的事情。於是每次工作完成後,白岩松都會主動學習,或利用空餘時間夯實核心技能。


當他積極去做時,看問題的視角也隨著行動在革新。後來遇到難題,他也能順利地化解。


煙‬灰缸想說,積極的思維習慣,會帶給人新的體驗。然後我們從這些體驗中去重新認識世界,豐富新的認知。如此往復,就能抵達全新的自己。



明天的你,

是由你今天的心境所塑造的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的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習慣。」 它不僅是一個人外在行為的體現,還是大腦里遇到問題如何做選擇的無形過程。


書中也說,習慣分為兩類,一類是看得見的外在習慣,另一類是看不見的潛藏在思維和情感深處的隱性習慣。


例如,「我比別人差」這種自持的觀念,深深紮根在我們的意識里,影響著心理,甚至阻礙著我們的行為。


習慣往往是我們心理的一種外在表徵。可見,我們想管理好自己,祛除思想的痼疾,就得先改變心理。只有內在改變了,我們才能培養新的行為模式,進入到另一種人生狀態。


菸灰缸想起知乎上一個故事。


林達原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考慮到照顧孩子,她選擇做全職太太。


可自從林達不上班後,原先體貼的丈夫也逐漸變了樣。她心情不好尋求丈夫開導時,得到的卻是冷漠回應。


時間長了,她便開始懷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後來林達出去工作後漸漸找回了自信,她這才想通原來自己一直活在丈夫的打壓下,連做事也變得很被動。


曾幾何時,我們也會因別人的意見覺得自己不夠好,可這種責備只會讓人更封閉。只有改變消極的心理模式,從心底認同自己,打破一些習慣陋習,你才能建立起全新的秩序。


頓悟後的林達給自己重新制定了一套人生成長計劃,隨著她脫胎換骨的轉變,林達也得到了家人更多的認可。


知名心理諮詢師陳海賢曾說:「改變的本質就是創造新經驗,通過強化,變成習慣。」這也是我們常常說的覺醒。畢竟你明天的行為,就是被今天的習慣塑造的。


菸灰缸也認為,這樣的心智意識一旦養成,你才有了重塑自我的契機。在習慣的加持下,你才能收穫更多的正向反饋。


其實改變習慣並不是一個宏大的課題,只需我們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而無需反覆糾結就會自發去做,看似不經意的小習慣,創造出的結果卻是天壤之別。


菸灰缸想說,一旦我們具備這種意識,未來或許會發現天翻地覆的改變。這才是習慣的可貴之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