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糧庫胡同 胡適的名人朋友圈

北京西單傳統文化聯盟 發佈 2022-05-28T15:04:12.382629+00:00

在米糧庫這條三百餘米長的胡同中,近百年來,居住過無數文化名人與政府官員,陳宗蕃、陳半丁、胡適、陳垣、傅斯年、徐志摩、鄧小平、李克農、孔原等,他們都在這裡這裡留下了足跡和身影。

在米糧庫這條三百餘米長的胡同中,近百年來,居住過無數文化名人與政府官員,陳宗蕃、陳半丁、胡適、陳垣、傅斯年、徐志摩、鄧小平、李克農、孔原等,他們都在這裡這裡留下了足跡和身影。

胡適曾在米糧庫胡同4號居住六年之久,在這期間4號院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有白丁」。

米糧庫胡同位於北京地安門內大街路西,全長329.4米,胡同東起地安門內大街,西至恭儉胡同,因以前胡同里有存放米糧的倉庫而得名,今稱米糧庫胡同。 京師坊巷志稿米糧庫,疑即明之米鹽庫。


「我的朋友胡適之」

1930年12月,胡適來到北京,攜家帶口入住在米糧庫胡同4號院。這是他在北京居住時間最長的家,有六年之久。

米糧庫4號是三層小洋樓,房間比較多。最大的一間房是胡適夫人江冬秀的寢室,其他幾間是胡適的兩個兒子胡祖望、胡思杜的寢室,以及家裡傭人的住房。即便如此,空餘房間還有許多,這些房間就成為胡適朋友們的客房,徐悲鴻、徐志摩、丁文江等人來北京,就會應邀住在小洋樓。

由於空間寬闊,胡適的朋友和當時的文化人經常聚集於此。來這裡吃飯敘舊的客人有文化界名人,如:葉公超、馬君武、羅隆基、潘光旦等;還有胡適從前的同學、學生,如:任叔永、周枚生、蔣廷黻、傅斯年、羅爾綱、顧頡剛等。

胡適的好友黎東方回憶說:「適之先生在北平,住在米糧庫。每個星期天,他一定在家,而且客人可以不經守門的老僕傳遞名片,直入書房。」

當時,訪客無論什麼身份,胡適一律稱其為「朋友」,故一時之間,胡適的「朋友」遍天下。「我的朋友胡適之」,成了那個時代一句十分有調侃味道的流行語。

著名歷史學家何茲全在北大讀書時,聽過胡適的課,也很佩服他。有一天,何茲全來到了胡適在米糧庫胡同的4號院,只見賓客滿座,都是年輕學子。他們與胡適有問有答,有討論,有辯論,氣氛熱烈。江冬秀曾笑言道:「這是胡適之『做禮拜』呢!」

原來,在胡適成名之後,前來拜訪他的人絡繹不絕。為保證教學研究工作能正常進行,胡適每周日特別騰出半天時間來接待客人,也被他自己戲稱為「做禮拜」。


「街坊」陳宗蕃與「淑園」

胡適的三層小洋樓東邊也是一氣派的別墅,主人名叫陳宗蕃。

陳宗藩,光緒甲辰科(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光緒末年官費留學日本,在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法政、經濟,畢業回國後在郵傳部任職。辛亥革命後曾任國務院參事、北平市參議員等職。

1923年陳宗蕃在米糧庫胡同東口內路北,置地十餘畝,自行設計,建成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式的住宅,取名「淑園」。

淑園的東牆與皇城城牆緊緊相連,在1927年,當時的內務部要將部分皇城分段招商拆賣,陳宗蕃出資將淑園旁的紅牆買下,這段內皇城牆才得以保留。

在淑園居住期間,陳宗蕃完成了最重要的著作:《燕都叢考》。它是研究北京歷史地理的專著,此書參考了大量資料,僅引用書籍就達205種,陳宗蕃還親自踏勘、調查,書中所述內容真實可靠,成為研究近代北京歷史地理的一部重要著作。

有趣的是,歷史學家傅斯年在1930年至1933年曾借住在淑園的北房;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在1932年至1937年曾借住在淑園的南房。這給他們拜訪胡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傅斯年到胡適家從不事先約定,有事沒事,敲門就進。據胡適的親戚回憶說:「傅斯年經常到胡適家來,胡在家即與胡談,胡不在家,即與其家人談。我們都喊他『傅胖子』。」

在《陳垣來往書信集》中,收錄了陳垣、胡適兩人來往書信36封,寫於米糧庫共同居住期間的信件就多達24封。兩人雖為鄰居,卻用書信的方式討論問題,原因咱們不得而知,但正因如此,才為後人留下了兩人交往的重要實錄。


徐志摩在北京最後的一處住所

1917年,徐志摩從天津來到北大上學,他在北大隻選修了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習生活十分輕鬆快樂,並等待時機去美國留學。在他離國前,他的妻兄(張幼儀的哥哥)張君勱與梁啓超溝通之後,梁啓超收徐志摩為入門弟子。後來,徐志摩走出國門,在老師梁啓超的幫助下學業有成。

回國後,1924年創辦了新月社。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一年後,他與陸小曼熱戀。1926年10月,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海公園舉行婚禮。兩個月後,陸小曼提出遷居上海。此後,徐志摩先後在上海和南京等大學擔任教授。

1931年初,胡適聘請徐志摩來北大任教。由於「上海生活於我確實不相宜,再兼北方朋友多,加以再三的敦促」,徐志摩再次來到北京。胡適在米糧庫胡同的家中,特意為他準備了房間,但這裡也成為徐志摩在北京最後的住所。住在米糧庫的期間,徐志摩與其同人創辦了《詩刊》雜誌,並任主編,這為他們這些志趣相投的詩人開闢了另一塊陣地。

因妻子陸小曼的原因,徐志摩奔波往返於北京上海兩地之間。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飛機從上海返回北京,途中突遇大霧,飛機在濟南郊外的党家莊觸山墜毀。徐志摩再也沒有回到北京,沒有回到米糧庫胡同的家中。


鄧小平卓琳夫妻與兩棵松樹

1937年夏。胡適離開了米糧庫胡同居住了六年的家,相傳畫家陳半丁購買了這個院落,也有人認為,陳半丁購買的是西側的半個「淑園」,但兩個院落相鄰,如今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了。

解放初,開國上將李克農與中央社會調查部副部長孔原居住在這個院落中。

巧合的是,在鄧小平100周年誕辰的紀念畫冊中,有幅1939年的照片,上有兩對新婚夫婦,一對是鄧小平和卓琳,另一對則是孔原和許明。原來結婚那天鄧小平夫妻才聽說,孔原和許明也在當天結婚。由於當時膠捲十分珍貴和匱乏,便拍了同一張結婚合影。幾十年風雨過後,解放初孔原居住的小院,又成為鄧小平的宅院。

院子裡有兩棵松樹,枝葉交織,難分彼此。兒女們認為,這兩棵樹象徵著鄧小平和卓琳的感情,相依相伴。又因兩人都屬龍,兒女們便為兩棵樹取名「雙龍樹」。


從恭儉胡同西側的路口進入米糧庫,第一感覺就是胡同非常狹窄,僅容一人一自行車並排通行。但是拐過「凹字形」的三個彎兒,胡同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幾十年過去,胡同南側古老的院落還大多保存著,胡同北側歷史的遺存正在漸漸消逝,擺在人們面前的多是「鋼筋混凝土」,以及密不透風的磚牆和緊閉的鐵門,絲毫看不出數十年前「談笑有鴻儒,往來有白丁」的景象,這不禁令人感到些許的抱憾和失落。


參考文章:

[1] 米糧庫胡同名人街坊.吳雅山.北京晚報

[2] 鄧小平與卓琳的8個家:從陝北窯洞到米糧庫胡同,58年風雨同舟.觀史行天下

[3] 胡適在北京居住時間最長的居所.公眾號萬物有的說


關於米糧庫胡同,您還有哪些故事?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有興趣的老街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傳統文化聯盟」

後台回復「老故事」

進入「西城老故事群」

您身邊如果有特別的人和事,

或者需要發布租房、尋人、尋物等信息,

都可以聯繫我們。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