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延安精神,中國交響樂團血脈傳承《黃河大合唱》

老炮張學軍 發佈 2022-05-28T16:31:07.305009+00:00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5月25日,中國交響樂團組織藝術家們召開了以「賡續延安精神,弘揚民族經典」為主題的座談會。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5月25日,中國交響樂團組織藝術家們召開了以「賡續延安精神,弘揚民族經典」為主題的座談會。與會藝術家暢談《講話》的時代精神和歷史意義,國交團長、首席指揮李心草以及指揮家譚利華、朗誦藝術家瞿弦和等藝術家則動情講述了與《黃河大合唱》以及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先生等前輩的淵源。

《黃河大合唱》這部偉大民族作品,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自1939年在延安首演,80多年來,在海內外獲得廣泛傳播,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作為國家藝術院團,66年來,從中央樂團到中國交響樂團,演出《黃河大合唱》上千場次,並在《黃河大合唱》的基礎上集體創作《黃河》鋼琴協奏曲等,一代代國交人,演繹著《黃河》,感動著自己,激勵著觀眾,讓《黃河》歷久彌新,讓黃河精神綻放新時代。


除了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國交相關領導出席,座談會還特邀嘉賓譚利華、瞿弦和以及國交老藝術家馮琬珍、胡國堯、李克與在職藝術家代表共20餘人出席會議。因疫情無法到場的著名藝術家後代張安東、李鹿、嚴鏑、盛平娜及國交老藝術家胡松華、李初建以視頻錄製的形式參與了會議。

國交黨委書記周宇介紹,為紀念《講話》精神,國交擬定了回延安尋根,組織《黃河大合唱》音樂會演出、召開座談會、參與《黃河》創作演出的老藝術家訪談等相關活動。不過,因為疫情原因,回延安的系列活動推遲,國交及時進行調整,加強線上宣傳和演播,陸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化和旅遊部相關媒體、國交官網官微、新媒體帳戶等組織宣推,陸續發表一些紀念文章,直播了「永遠的黃河」主題音樂會和系列音樂作品,社會反響熱烈。


01

團長李心草:演奏過、演唱過、指揮過《黃河大合唱》


座談會上,李心草代表國交進行了主旨發言,從《講話》的歷史意義,國交老一輩藝術家對延安精神的血脈傳承,自己與國交以及《黃河大合唱》的不解之緣,以及新時代國交在《講話》精神和重要論述的指引下,弘揚民族經典,奏響時代華章的不懈努力。發言中,李心草動情回憶起自己與李德倫、嚴良堃等國交老一輩藝術家們在傳承《黃河大合唱》與普及交響樂藝術的點滴往事。

李心草回憶點滴往事

李心草回憶,他最早聽到《黃河大合唱》是在十四五歲在雲南藝校學習的時候,學校組織觀看電視播放的大型文藝晚會,當時他立刻就被動聽的旋律打動了。李心草說,提起《黃河大合唱》一定要提到指揮家嚴良堃老師,嚴先生是從17歲開始指揮《黃河大合唱》,「很湊巧的是,我17歲的時候第一次作為樂隊隊員演奏《黃河大合唱》,正是在嚴良堃老師的棒下,當時我剛從雲南藝校畢業。」李心草回憶,當時自己演奏長笛聲部,他將全部的分譜都背下來,從排練到演出,他一眼都沒有看過譜子,眼睛始終盯著指揮台上的嚴良堃老師。中間休息的時候,他壯著膽子到找到嚴老師,說能不能把總譜借他看一下。老人家欣然答應,然後李心草找到一家複印店,將當時攢下來的不到50塊錢將那本總譜全部複印下來,這是他當時的全部家當。嚴良堃先生發現這位吹長笛的年輕人好像對指揮很感興趣,李心草當時就跟嚴老師說自己正打算報考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嚴老師鼓勵他說:「小伙子,努力,希望能在北京看到你。」後來,李心草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有一次在國交排練廳聽嚴老師指揮《黃河大合唱》。嚴老師回頭一眼就看見了他,笑著說:「你不是昆明那小子嗎?怎麼樣,考上了嗎?」李心草對老人家說:「考上了,我現在是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的學生了。」說起與老人家的交往,點滴往事儘管已經過去多年,但每個畫面仿佛都歷歷在目。有一年,中央音樂學院校慶演出《黃河大合唱》,學校推薦他作為嚴良堃老師的助理。嚴老師對他說:「你已經吹過長笛了,現在去合唱團演唱。」於是,他報名參加了合唱團,在男低音聲部。李心草說,自己是在《黃河大合唱》中擔任角色比較多的一個,指揮過《黃河大合唱》,演奏過《黃河大合唱》,也唱過《黃河大合唱》。對於這部作品的演繹,他得到過老前輩和業界同行的肯定,他說自己對於《黃河大合唱》的理解、處理、演繹方式等等都是從嚴良堃老師那裡繼承下來的。除了嚴良堃老師,李心草還追憶了自己的另一位恩師李德倫,「老人家畢生追求交響樂在中國的普及,作為他的學生,我也曾跟隨他在全國各地進行交響樂普及巡演。我指揮樂團,他進行講解。在李德倫的影響下,直到今天,我仍然非常重視交響樂在中國的普及。」


02

指揮家譚利華:嚴良堃先生的總譜捨不得用


「1939年,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先生創作了《黃河大合唱》,80多年過去了久演不衰,至今自己也已經指揮了大概上百場的《黃河大合唱》。」指揮家譚利華回憶,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指揮《黃河大合唱》,而1995年8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勝利50周年,他第一次指揮中央樂團(現中國交響樂團)演唱全部的《黃河大合唱》。要指揮《黃河大合唱》,傳承的根源必須是中央樂團。此前,曾經有一次在排練場嚴良堃老師指揮《黃河大合唱》,旁聽的譚利華被震撼了。當時,他曾經跟嚴老師說:「我一定好好兒的跟您學習指揮這首作品。」老人家對他說:「有機會等你指揮時候,你來找我。」1995年,譚利華第一次指揮國交演出《黃河大合唱》,就找到了嚴老師。嚴先生給譚利華一本親自簽名的總譜,然後每一段在吐詞、咬字、句法等方面一點一滴認認真真甚至手把手的教他。譚利華說:「我是交響樂指揮,指揮合唱還是有隔閡,儘管有很多共性,嚴良堃老師像對待孩子那樣的耐心、細緻、親切,讓我終身難忘。所以以後在指揮《黃河大合唱》的時候,我永遠都會記住當年老師教我的那些。」譚利華手裡拿著那本簽名的原版總譜動情的說,這本總譜他始終捨不得用,平常使用的都是複印版。

譚利華先生深情追憶

1997年香港回歸,譚利華受邀去演出「慶回歸1997交響音樂會」,也有《黃河大合唱》。譚利華記得很清楚,當時在聯合國所在地紐約最大的可以容納將近3000人的林肯中心音樂廳,演出效果非常好,當時的反響之強烈,作為指揮家的他不由得流下眼淚。那時候,他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音樂家,感到無比的自豪。1999年澳門回歸之前,譚利華再度帶團去演出音樂會,同樣也有這首作品。譚利華說:「那個時候無論是香港回歸、澳門回歸,我們想要演的第一個音樂作品一定是《黃河大合唱》,因為它能夠體現出中國人的不屈不撓一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氣質,這是任何一個作品都無法去定義的。」

當然,還有一次印象深刻的音樂會是在冼星海的家鄉廣東番禺欖核鎮,紀念冼星海誕辰110周年音樂會。「現場有廣州的職業樂團和星海學校的學生合唱團,那場音樂會也使我非常難忘,當時我覺得冼星海先生就在這兒。尤其是演唱《黃河大合唱》的時候,有一種超越時空的感覺。那天的演出是在學校的禮堂,全學校的學生都在唱。外面下著瓢潑大雨,禮堂里都是「保衛黃河」的歌聲,那種震撼無與倫比。」


03

朗誦家瞿弦和:點滴記憶,終生難忘


著名朗誦藝術家瞿弦和先生擔任《黃河大合唱》朗誦將近40年,他表示:「這是我藝術生涯中難忘的經歷,也是國交給了自己提供了鍛鍊的機會,是國交演奏家、歌唱家、指揮家對我的培養。」瞿先生回憶,1986年,唱片社要出一版全版的《黃河大合唱》,嚴良堃先生找到他並把簡譜交給他,希望他先試一下。「回到家裡,我夫人哼著我念著,三遍都發現音樂長、朗誦短,也就是說朗誦念完了,還有1/3的曲譜。嚴老師跟我說,第三段是朗誦歌曲,要以朗誦為主,你能否按照你朗誦的要求錄一段。嚴老師和作曲家施萬春一起,拿出一版跟朗誦詞長短合適的曲譜,我們拿回家一聽,覺得非常好。於是,我們就來到國交排練場,那是1986年。因為我們事先做足了準備工作,一遍嚴絲合縫,非常完整。」瞿先生說,首演的時候,光未然先生到場。結束後,他在後台見到自己,緊握他的手就說了三個字「謝謝你」,「沒說別的話,但是握著我的那雙手的力量很大,當時那個場景讓我終生難忘(哽咽)。從那兒以後,不管是國交還是其他的團只要演《黃河大合唱》需要我,我總會推開別的工作參加。」

瞿弦和先生動情講述

1987年,在盧溝橋抗日紀念館的台階上,他和國交一起演出,這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段朗誦恢復之後的第一次露天演出。當時,瞿弦和有點擔心,光是朗誦沒有唱,那麼大的場子觀眾坐得住嗎?其實,嚴老師當時也有些擔心。結果,演出過程觀眾安安靜靜,演完結束全場熱烈的掌聲。退場的時候,他聽到同行的觀眾說今兒這個演出值了,既聽了《黃河大合唱》,還加了一段黃河大朗誦。當時,他心想,說明老百姓認可了,他們聽了也喜歡。

瞿先生也曾經跟中央樂團去寶島台灣的台北、台中、高雄都演出了《黃河大合唱》。瞿先生回憶,在台北音樂廳,嚴老師演完之後,背後都濕透了,「我要幫老人家擦背擦背,幫他換一件襯衫,所以,從劇場後台出來比較晚。我剛走出來就看見還有觀眾等待老師簽名兒,一個觀眾看見我就說,這第三段以前沒聽過,你在台上挺激動的,我們也挺激動。他接著說,我們華人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喜歡《黃河大合唱》,為什麼?因為我們華人的血管里流的不是血,而是黃河水。」最後,年近耄耋的瞿先生說:「在跟國交合作的這麼多年,我學到很多東西,只要不嫌我老,我願意繼續跟你們合作。」


04

老前輩的饋贈,全是殷切的厚望


座談會上,國交合唱團女低音副聲部長、國家二級演員王煦然,男低音聲部長、國家二級演員裴磊,青年鋼琴家李舒曼現場演繹了《黃河怨》、《黃河頌》和鋼琴獨奏《保衛黃河》。現場還舉辦了一個極有傳承意義的捐贈儀式,中央樂團(現中國交響樂團)著名作曲家鄭律成之女鄭小提、中央樂團(現中國交響樂團)歌唱家馮琬珍分別向國交捐贈了珍藏許久的鄭律成手稿及中央樂團時期的珍貴藝術檔案,團長李心草代表國交向兩位老同志頒發了捐贈證書。年事已高、眼力不濟的馮琬珍老人話中帶著一絲絲的抱歉,她說在場有很多她熟悉的指揮家、藝術家還有老同事,很想跟他們打招呼,可是自己看不清他們的樣子。她從家裡找了一些過去有些國交在各地演出的簡報以及她自己的寫的文章,她說自己每次跟著國交出去演出的時候,都會親自寫一篇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上,這麼多年積累了很多,這次只拿來一小部分,等自己的女兒回家之後幫自己整理再捐贈給團里。

馮琬珍捐贈珍貴資料

鄭小提捐贈珍貴手稿

樂團老藝術家馮琬珍、胡國堯

青年鋼琴家李舒曼演奏《保衛黃河》

鄭小提女士則將將珍藏許久的父親鄭律成的手稿以及眾多的出版物、過去國交演出的節目單捐贈給團里,其中包括完成了大部分創作工作的《長征路上》以及歌劇《望夫雲》手稿。她說自己有些想法,「《長征路上》是我父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創作構思,包括合唱、樂隊等他已經完成了一半,我希望能夠國交能夠繼續把它完成,讓它能夠銜接起來成為一部完整的交響合唱作品。」2019年,由鄭小提父親鄭律成先生創作的歌劇《望夫雲》由中韓藝術家聯袂完成,並在鄭先生家鄉韓國光州上演。不過,鄭小提表示,由他們創作這部作品自己並不是很滿意,她將這部戲的手稿總譜交給樂團,希望將來有可能把國交音樂會版的《望夫雲》搬上舞台,畢竟它是一部雲南風情的旋律動聽的中國民族音樂作品。


撰稿 張學軍

編輯 張學軍

排版 張學軍

照片 張學軍


3

2

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