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年間的炮兵水平落後嗎?同期英國內戰的炮兵一覽

宇宙騎士林黛玉 發佈 2022-05-28T19:08:59.450545+00:00

大明崇禎末年,就在李自成入主北京的兩年前,明王朝在自然災害、農民起義和滿清鐵蹄下風雨飄搖之時,在歐亞大陸的彼端,英國議會派與保皇派之間同樣爆發了一場大規模內戰。

明朝的火器戰術發展到什麼程度呢?經歷了滿清系統性的毀書,現代人很難直觀地了解到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真正的火器戰術水平。

大明崇禎末年(1642年左右),就在李自成入主北京的兩年前,明王朝在自然災害、農民起義和滿清鐵蹄下風雨飄搖之時,在歐亞大陸的彼端,英國議會派與保皇派之間同樣爆發了一場大規模內戰。

這場英國內戰戰爭以資產階級的代表的議會派獲勝,護國主克倫威爾公開處死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而告終,並被稱為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參考這場戰爭,管中窺豹,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復原出明清戰場的火炮戰術。

(因為克倫威爾率陸軍處死了國王,後來復辟的英國王室拒絕對陸軍冠以皇家之名。因此後世有英國皇家海軍、皇家警察,但陸軍只能稱為英國陸軍。)


十七世紀的英國火炮種類

17世紀時西方也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火炮命名規則,和同期的明清一樣,隨意性很大。

區別在於中國人往往喜歡冠以將軍之號,而同期的英國人更喜歡用動物或者序列號命名(如鷹炮、蛇炮等,7號、8號加農炮等等)

內戰期間的英國火炮種類和參數:

火炮種類

裝藥量

炮彈重量

直瞄距離

最大射程

Cannon of 8

(8號加農炮)

32磅

64磅

1磅=0.454千克

750 ft

(228米)

3750 ft

(1143米)

Demi-cannon

(半加農炮)

24磅

16磅

850 ft

(259米)

4000 ft

(1219米)

Saker

(隼炮)

5磅

5.25磅

500 ft

(152米)

3750 ft

(1143米)

Falcon

(鷹炮)

1.5磅

1.2磅

650 ft

(198米)

3000 ft

(914米)

Robinet

(知更鳥)

0.5磅

0.75磅

375 ft

(114米)

1750 ft

(533米)

常見的陸軍野戰炮主要有體積較小的隼炮、鷹炮和知更鳥等組成。

炮彈:

鑄鐵彈是17世紀最常見的彈丸形式,但鉛彈和石彈也還在使用。甚至還有內部鑄鐵外部包鉛的複合彈丸存在。

這一時期無論中西,炮彈的公差都很大,也沒有什麼通用的概念,發射前甚至要用專門的卡尺測量後將挑選。(這一時期的任何國家的軍工生產實質上都是一群小作坊,甚至經常在臨戰前由隨軍工匠開爐自行鑄造炮彈甚至火炮)


炮兵行軍

無論中西,早期火炮的機動主要有三種方式:畜力(如馬、牛、驢、騾等)、人力、船運。畜力是最典型的野戰火炮,特別是大型火炮的牽引方式,但是一般來說,炮兵部隊的行軍速度遠遠慢於普通步兵。

受制於中世紀糟糕的交通條件,大型火炮甚至要通過20~30匹挽馬和五名士兵牽引。

崇禎年間中國的火炮技術大體較西方持平,但明朝較缺優良的挽馬,因此大口徑重炮很少能進行長距離野戰行軍,往往主要作為守城。比如寧遠城炮斃努爾哈赤,正是城防火炮的經典作戰案例。

炮兵工具

想要火炮發揮最大的作戰效果,必備的測量儀器和工具必不可少。國內現存的火炮實物很多,但工具卻大多佚失了。

明代中西交流頻繁,傳入的成套火器數量種類很多,不可能不配齊工具。明代士大夫(比如徐光啟等人)在數學方面也有不少推陳出新的成果,幾何原本就是在當時翻譯的。

因此簡單地認為古代中國火炮在測量上單純依靠肉眼和經驗估計,是不科學的。

  1. 牛角火藥筒:用於向火門處裝填火藥
  2. 炮彈樣板:用於檢驗炮彈圓度和大小
  3. 火藥刀
  4. 火藥桶
  5. 測量尺:用於測量炮彈直徑
  6. 簡易起重機:類似於現代的手搖葫蘆,利用滑輪起吊,用以火炮安裝。
  7. 角度尺:用以測量火炮仰角
  8. 火門通條
  9. 火繩叉、海綿刷和火藥鏟

野戰

不同於明清戰爭冷熱兵器混合,但仍以冷兵器為主,英國內戰期間熱兵器已經處於主導地位(此時採用方陣戰術,仍保有相當多的長槍,具體可以參考前作火器時代的步兵戰術中有關西班牙大方陣和橫隊戰術發展的有關內容,此處不再贅述)。

炮兵在戰場上最重要的優勢,就在於其遠超其他武器的射程(內戰期間步槍的最大射程不超過100米,有效射程小於60米,而火炮可以達到1000米以上),即便在射程末端,炮彈也能造成相當的殺傷。

不同於明代古籍中留下的諸如一炮糜爛數十里之類的誇張之語,英國內戰期間一位保皇黨將領留下了比較寫實的描述:

我們的加農炮第一次射擊就殺死了敵人六名士兵,重傷了四人,炮彈在敵人的方陣中撕開了一條小路,。

不同於拿破崙時代的炮兵大規模集中使用,英國內戰期間(明清戰場應當類似)火炮數量相當少,射速也很慢,真正造成的殺傷有限。但火炮的強力威懾還是足以迫使敵人移動並離開有利位置,從而為己方部隊的騎兵或步兵創造戰機。

攻城

作為古典防禦堡壘的克星,火炮甫一問世,就取代了一切強弓硬弩和投石機。在火炮的威懾下,再堅固的城池也會被很快打開突破口。(閻應元守江陰城時,清軍久攻不下,但調來重炮後,江陰便很快就被攻陷)

大口徑的臼炮作為兼顧重量和威力的選擇(但射程有限),在重炮機動困難的古代戰場上,是攻城最佳的選擇之一。清初雅克薩之戰時,清軍攻城部隊便攜帶有威遠將軍炮之類的臼炮。

關注我,與您分享有趣的歷史瞬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