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古今研究:薜荔

藥王追隨者 發佈 2022-05-30T13:50:24.708548+00:00

《中藥大辭典》:「薜荔莖、葉酸,平。祛風,利濕,活血,解毒。治鳳濕痹痛,瀉痢,淋病,跌打損傷,癰腫瘡癤。」


薜荔:為桑科植物薜荔。(《中華本草》)

一、典籍摘要

1.《中華本草》:「薜荔莖、葉味酸、性涼.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瀉痢;尿淋;水腫;瘧疾;閉經;產後瘀血腹痛;咽喉腫痛;睪丸炎;漆瘡;痛瘡腫毒;跌打損傷。」「薜荔根味苦;性寒。祛風除濕;舒筋通絡。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水腫;瘧疾;閉經;產後瘀血腹痛;慢性腎炎;慢性腸炎;跌打損傷。」

2.《中藥大辭典》:「薜荔莖、葉酸,平。祛風,利濕,活血,解毒。治鳳濕痹痛,瀉痢,淋病,跌打損傷,癰腫瘡癤。」

「薜荔根苦,平。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治頭痛眩暈,關節風濕痛,產後風。」

3.《本草拾遺》:「薜荔莖、葉主風血,暖腰腳,變白不衰。」

4.《日華子本草》:「薜荔莖、葉藤汁敷白癜癧瘍及風惡疥癬。」

5.《本草圖經》:「薜荔葉治背癰,干末服之,下利即效。」

6.《國藥的藥理學》:「薜荔藤汁為激性藥,有壯陽固精之效。又為消炎藥,治腫物,腸痔及惡瘡癰疽,一切疥癬。」

7.《湖南藥物志》:「薜荔莖、葉清熱解毒,祛濕利尿。治絲蟲病,跌打損傷,腰痛,熱痢,水瀉,熱淋,肚脹氣墜。」

8.《廣東中藥》Ⅱ:「薜荔莖、葉味淡,微涼。利水去濕,散毒,滑腸通便。治痔瘡,天泡瘡,酒濕患瘡。」


9.《江西草藥》:「薜荔莖、葉治血尿,砂淋,夢遺,早泄,咽喉腫痛等症。」

10.《上海常用中草藥》:「薜荔莖、葉祛風濕,通經活絡,清熱消腫,利尿,止血。治風濕痛,手足關節不利。」

11.《全國中草藥彙編》:「薜荔果甘,平。補腎固精,活血,催乳。用於遺精,陽痿,乳汁不通,閉經,乳糜尿。」

二、現代研究

成分:薜荔莖、葉乙醇浸出液中分離得5種晶體:內消旋肌醇、芸香甙、β-谷甾醇、蒲公英賽醇乙酸酯和β--香樹脂醇乙酸酯。本植物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種子中含一種凝膠質樣物質約13%,水解生成葡萄糖、果糖及阿拉伯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