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在武昌古城內的「九湖」其水體如今還在嗎

大武漢黃鶴樓 發佈 2022-05-30T18:23:05.458220+00:00

具有千年歷史的武昌古城,城內山水星羅棋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都市風光,到明代以後其山水景觀便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的說法,其中的「三台八井」我在2021年的多篇文章里已有介紹,今天本文專門介紹一下歷史上武昌古城內存在的「九湖」。

「開門見山,舉步見水」這句話形象的說明了武昌城內山多湖也多。具有千年歷史的武昌古城,城內山水星羅棋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都市風光,到明代以後其山水景觀便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的說法,其中的「三台八井」我在2021年的多篇文章里已有介紹,今天本文專門介紹一下歷史上武昌古城內存在的「九湖」。那麼在武昌古城內到底有多少湖呢?據史料記載武昌古城內共有九個湖,它們分別是「司湖」,「西川湖」,「寧湖」,「都司湖」,「西湖」,「歌笛湖」,「教唱湖」,「長湖」,「紫陽湖」等。如今武昌這些湖泊的水體還在嗎?於是我決定根據以下九湖的位置圖地點親自去考察一下。

「司湖」又名藩湖,因其靠近清代的藩署衙門而故名,它位於武昌古城的北邊,湖面橫跨現在的都府堤,清代時朝廷修堤穿湖而過,這也是「都府堤」地名的來歷。司湖以都府堤為界,堤東邊為大司湖,堤西面為小司湖,兩湖通過一座青石橋相連。如今司湖早已不存在,大司湖在解放前就逐漸淤沒消失;小司湖在建國初期時填埋。1955年,武昌區人民政府在原司湖的部分湖面上建成武昌兒童公園,後又改名為武昌公園,現在又進一步改建為武昌廉政文化公園。現在雖然司湖早已湮滅,但「都府堤」及「青石橋」的地名和小區名在原司湖舊址上至今仍然可以看到。

「西川湖」位於司湖的東面,如今的湖北省實驗中學的校園和新華村就是原西川湖的所在地。據史料記載,幾百年前西川湖與司湖的水體湖面是相連的,到晚清時,西川湖由於長期淤塞土地,再進一步形成老百姓的民居,從此西川湖不復存在。上世紀50年代,武昌區人民政府在原西川湖的淤積土地上新建了幾座紅磚的住宅樓,取名「新華村」。如今在西川湖的舊址上,已看不到任何湖的痕跡。

「菱湖」又名寧湖,曾經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著名「兩湖書院」的內湖之一,它位於武昌解放路現在的武漢音樂學院老校區的北邊,原武昌人民電影院的西邊,如今的武昌實驗小學和武漢第四十五中學的校園就是歷史上菱湖的所在地。建國初期時,菱湖湖面還有31畝,後逐漸淤塞,湖水乾涸,環境惡劣。1980年,武漢某製藥廠與武漢音樂學院共同投資將菱湖填埋成地,從此菱湖不再存在。如今在武昌實驗小學的操場西側處,仍放著一牌子,上面寫著:「記憶中的菱湖 這裡曾經是一座碧波蕩漾的小湖-菱湖。從兩湖書院到實驗小學,學子們依湖傍山而讀書,構成了美麗的實小讀書畫面。十年文革浩劫,武漢久安製藥廠用煤渣填平了菱湖。如今,菱湖只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都司湖」也是張之洞創辦的「兩湖書院」的另一座內湖,因緊俟著清代都司署衙門,故名「都司湖」,它位於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和武漢音樂學院的校園內。當年沿湖建有各種亭閣長廊,風景優美。解放初期時,都司湖的面積約42畝,但由於周邊單位的填占,湖水面積縮小到10畝左右,非常幸運的是都司湖至今還存在。2017年,武昌區人民政府投資對都司湖進行水生態工程,湖周邊種植了許多奇花異草、名貴樹木,都司湖已恢復到以往恬靜淡雅的清幽景色。

「西湖」位於武昌紫陽路的北邊,復興路的西邊。據史料記載,西湖從北邊通往菱湖,從南通往歌笛湖,從東南邊通往紫陽湖。建國初期時,西湖湖面積約為48畝,湖邊綠柳成陰,風景宜人。後來沿湖單位逐步占用,加上湖泥淤積,湖面逐漸縮小。1978年,根據城市規劃,政府將西湖進行填埋成地,並在此土地上新建了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即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前身)。現在的醫院門診部大樓,就是在當年填埋西湖基礎上建立起來。從此西湖就不存在了。

「歌笛湖」因湖中蘆葦薄膜可做笛簧而得名,它位於武昌水陸街與張之洞路之間,具體的講在武昌紫陽路以南,解放路以東。建國初期時,湖水面積約33畝,後來逐漸淤塞。1956年,武昌造船廠將此湖填埋成地,以作為堆放材料的場地,至此,歌笛湖不復存在。昔日歌笛湖的蘆葦、湖影已不見蹤影,如今僅剩下稱為「歌笛湖」的地名及社區名。

「長湖」位於武昌武珞路以南,武昌體育場以東,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瘦長湖泊,故名長湖。長湖湖面在張之洞路以北,湖面面積約有30畝,由於長年淤塞,湖底抬高,湖面乾涸並逐漸形成一條明溝。1959年和1980年武昌市政建設部門將明溝改造成暗渠,並在暗渠上建成武昌體育場,至此,長湖就不存在了。 現在從辛亥革命博物館東側的楚善街前行時仍然還可以看到「長湖北路」和「長湖南路」的路名,且這一帶也屬於武昌取名為「長湖」社區管轄的範圍。

「教唱湖」又名校場湖,位於武昌水陸街的南邊,巡迴嶺和清真寺附近。教唱湖在明代時曾經是楚王府歌舞伎班子居住的地方,其湖名也與當時的歌舞伎有一定關係。教唱湖消失得比較早,在1909年的出版的《武昌省城最新街道》史料上教唱湖就已經不存在了。

「紫陽湖」又名滋陽湖,位於武昌城的東南邊,老百姓稱為「墩子湖」,因為湖心有一凸起的土墩,如一片巨大的蓮葉浮在湖上。紫陽湖在「九湖」中面積最大,湖水面積達到225畝。據史料記載,南宋的陸游、北宋的黃庭堅等文人墨客都曾遊歷於此。清代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執政時,紫陽湖是其私家的花園,他曾在湖中建有湖心亭,並用曲橋與湖岸相連。1951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將紫陽湖闢為公園。198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70周年,新建了一座鋼混結構的迎水台,又將紫陽橋畔的「民軍起義國慶碑」移至公園內。2019年,武昌區人民政府對紫陽湖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歷時兩年於2021年完工。紫陽湖公園從此變得更美更靚麗了,其湖中新建的標誌性建築是「紫陽閣」,閣高26米,其壯觀大氣的風格可與著名的黃鶴樓相比。拾級登上紫陽閣樓的最高處,紫陽湖的湖光水色盡收眼底。

如今武昌古城內的「九湖」除都司湖與紫陽湖外,其他的七湖都已不存在了,但消失的湖名以各種地名方式保留下來並沿用至今,從而使人們仍然知道這些湖泊的歷史及曾經在武昌古城內的存在,它也標誌著武昌古城文明發展及演化的過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