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匱要略》,感婦科疾病

醫文雜談 發佈 2022-05-31T11:06:33.045210+00:00

作者/田豐輝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對於婦科疾病的治療論述得頗為詳盡,於後世有很深的啟迪,其方、其法,於臨床影響至深,正如《醫學三字經》中說「精而密,長沙室」,說明了治療婦科疾病的精密方法,應當深究張仲景的著作,求得仲景的精意。

作者/田豐輝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對於婦科疾病的治療論述得頗為詳盡,於後世有很深的啟迪,其方、其法,於臨床影響至深,正如《醫學三字經》中說「精而密,長沙室」,說明了治療婦科疾病的精密方法,應當深究張仲景的著作,求得仲景的精意。筆者近日再讀方書,有一些感悟與體會,現筆錄於此,享與同仁。

1.對於妊娠期間疾病的證治

(1)妊娠的診斷

張仲景首先談到妊娠的診斷及我們當今醫學的早孕診斷。

原文云:「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

可知,婦人月經停止後,脈搏卻很正常,僅僅尺脈稍微弱,口中覺渴,食慾缺乏,又沒有寒熱症狀,這是妊娠期間的正常現象。仲景以桂枝湯治療。

當然,若沒有特殊不適,不服用藥物其症狀可以自行緩解。

而對於早孕的診斷,除上述脈證外,早在《素問·陰陽別論》中有記載說:「陰搏陽別,謂之有子。」尺脈多滑,也是妊娠期的一典型表現。現代醫學多以妊娠試紙查尿來診斷早孕,其法簡單,亦較為準確,臨床較常用。

(2)妊娠惡阻的治療

「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這裡談到惡阻的發病時間和預後。這裡的惡阻就是指現代老百姓所說的早孕反應。一般在六十日當有此證,經過治療後若沒有緩解,反而還有吐瀉症狀者,這勢必損傷胎氣,導致流產。對於早孕反應,若較輕微者,一般不需服藥治療症狀可以自行好轉,但症狀較重者,就必須要服藥治療了。

仲景擬方為乾薑半夏人參湯治療,如原文說:「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10丸,日三服。此方適於胃虛寒飲的惡阻,臨床表現為嘔吐不止、口乾不渴,或渴喜熱飲、頭暈心悸、舌淡苔白滑,脈弦,或細滑者。

當然,此方不能用於所有的妊娠惡阻病人,臨床應仔細辨證,若為胃熱而傷者,應另選方劑。筆者師其法,對於治療此病,多以下二方治療:

一是加味香砂六君子湯治療,組方為黨參15g,炒白朮12g,茯苓15g,木香6g,砂仁6g,旋覆花12g,柿蒂9g,薑汁3茶勺,炙甘草6g,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惡阻,此為陳修園常用的經驗方。

二是加味橘皮竹茹湯,組方為橘皮12g,竹茹12g,柿蒂10g,薑汁三茶勺,半夏6g,枇杷葉12g,黨參15g,本方理氣降逆、清熱止嘔,用於胃熱所致者效果較好。

(3) 妊娠腹痛證治

方書云:「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髒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髒。」本條論述陽虛寒甚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本條的症狀和方藥,筆者沒有實戰經驗,故不敢談論。但臨床若遇此證,應辨證準確無誤,方可使用,因附子為墮胎之品,非神而明之,莫敢輕試也。

「婦人懷妊,腹中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本方由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朮(四兩),澤瀉(半斤),川芎(半斤),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從本方的藥物推測其症狀,應為肝脾不和、氣血瘀滯所致腹痛,臨床表現多有腹中綿綿作痛,伴有足跗水腫等症狀者,選用芍藥斂肝和營止痛當歸、川芎調肝和血;茯苓、白朮、澤瀉健脾滲濕。

後世對本方的使用,不僅限於治療妊娠腹痛,也多用於治療婦人多種腹痛,以及白帶增多等症狀者,效果較好。

如陳瑞春教授以本方治療婦女的附件炎、宮頸炎、盆腔炎等所致的腹痛,白帶多者加芡實、山藥、萆薢;白帶多而清冷者,加車前子、薏苡仁;見黃帶者,加黃柏、十大功勞;白帶中有血性分泌物者,重加益母草。

筆者用此方常加減組方為:當歸15g,白芍30g,赤芍30g,川芎9g,茯苓20g,澤瀉15g,白朮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蒲黃12g,五靈脂15g,烏藥15g。用於治療多種腹痛,常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4)妊娠期水腫

原文云:「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組方為:葵子(一斤),茯苓(三兩),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妊娠期水氣,即後世所稱的「子腫」,多見於妊娠中晚期,臨床以肢體面目腫脹、小便不利、頭眩為主要臨床表現。筆者理解,此證型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對於此證型,仲景仙師用葵子茯苓散治療,後世用此方者較少,臨床也少有報導。

而在《中醫婦科學》中,將其分為脾虛、腎虛、氣滯三型,辨證選方用藥。我覺得治療此證型,應結合現代醫學的相關檢查和指標來治療,比如監測血壓及尿常規、腎功能的檢查,皆很重要。必要時應中西醫結合治療,方不為誤。

(5)妊娠小便淋痛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本條為血虛熱郁導致的小便不利證治。本方取當歸和血潤燥,貝母利氣解郁,兼治熱淋苦參利濕熱、除熱結,與貝母合用,能清肺而散膀胱鬱熱。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散瘀、利小便之功。

如《現代醫案選·文廣釣醫案》所載。李某,21歲,素體陰虛、肝脾蘊熱,妊娠7個月,大便難,小便利。小腹脹墜,陰戶腫痛,體溫37.4℃,脈弦滑,苔黃白。

擬金匱法加減。苦參15g,當歸6g,貝母4.5g,杭芍12g,川芎6g,生地黃9g,澤瀉9g,茯苓9g。未來複診,後經訪問,服藥3劑而愈。

《王修善臨證筆記》記載,一婦妊娠,忽然點滴不下,睏倦異常,以當歸貝母苦參湯:當歸、貝母、苦參各9g,水煎空心服。服之而愈。

(6)妊娠期胎動不安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組方為:當歸、黃芩、芍藥、川芎(各一斤),白朮(半斤),右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妊娠養胎,白朮散主之。」

組方為:白朮(四分),川芎(四分),蜀椒(三分,去汗),牡蠣(二分),上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復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後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此二條論述了胎動不安的治療方法。

筆者治療本證型,多以泰山磐石飲治療,組方為:人參12g,炙黃芪30g,當歸15g,川續斷15g,黃芩10g,熟地黃15g,川芎6g,酒炒白芍15g,白朮土炒15g,炙甘草6g,砂仁5g,糯米1勺。水煎溫服。原書加減:有熱者黃芩加倍,砂仁減半,胃弱者砂仁加倍,黃芩減半。

功能主治:安胎保產,治氣血兩虛、胎動不安,或屢有墮胎宿疾,症見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飲食;舌質淡,苔薄白,脈滑無力,或沉弱者。

(7)妊娠期胎漏

「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組方為: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干地黃(四兩)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此條論述了下血的症狀與治療。婦人下血之因有三,一為經水淋漓不斷的漏下,二為半產後的下血不止:三為妊娠胞阻下血,此皆為沖任脈虛、陰氣不能內守所致。這裡選用膠艾湯治療,以調補沖任、固精養血。後世多以此方加減變化,治療婦科月經諸疾,多取效,實為婦科中的良方。

如章次公先生的醫案,王女,經先期而量多,一來復,仍色鮮不淨,面容與脈皆不足。古人有肝脾不能藏統之說。

處方:當歸6g,阿膠珠12g,潞黨參9g,五味子4g,川芎6g,熟地黃12g,炮姜炭3g,川斷肉9g,桑寄生12g,茯神12g,震靈丹6g(分2次吞)。

按肝主藏血,脾主統血。肝脾失統攝之職,致月經量多。其治療不宜用涼血之品,只宜用益氣養血、補益肝脾之方以溫攝之。

又如左季雲先生的醫案,曾治療童太太胎動不安,勢甚危急,以膠艾湯加味治療,一服而妥,方用:熟地黃五錢,川芎四分,當歸三錢,阿膠三錢,炙甘草二錢,芍藥一錢,艾葉五錢,縮砂仁一錢,香附一錢,黃芩一錢,老柴蘇梗七分,菟絲子一錢,白朮三錢。

(8)妊娠與癥瘕的鑑別及其治療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份),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早在1800年前,我國中醫藥學對於疾病的鑑別多根據樸素的臨床表現來判斷,而現代醫學對於此病多藉助於超聲影像學的檢查來鑑別,這是一個進步,而對於此證型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然仲景仙師的桂枝茯苓丸治療此病效果較好,此方取桂枝、芍藥通調血脈;牡丹皮、桃仁化瘀消癥;茯苓益氣健脾。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緩消癥塊的良方。現代廠家以本方做成中成藥,即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婦人癥瘕之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後世有報導。

2.產後疾病的症治

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郁冒,三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此條即說明了產後亡血傷津液的痙病,產後血虧陰虛,以致陽氣偏盛而上逆的頭暈、目瞀、鬱悶不舒的「郁冒」病,還有產後失血、汗多,津液重傷,大腸失於濡潤的大便難。

以及論述了主治產後腹痛有血虛里寒的當歸生薑羊肉湯;

主治產後氣血瘀滯型腹痛的枳實芍藥散;

主治產後瘀血內結所致腹痛的下瘀血湯。更有產後中風、發熱的竹葉湯;

產後煩亂嘔逆的竹皮大丸證治,一併談了產後下利的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仲景始終以產後多虛多瘀為病機特點,進行全面的論述。

當然,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多有發揮,如《傅青主女科》治療產後腹痛的生化湯,為臨床醫家所常用,其組方為:全當歸25g,川芎12g,桃仁9g,乾薑6g,炙甘草6g,本方為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之常用方,是治療產後血虛受寒、惡露不行、小腹冷痛的常用方。有些地區以本方為產後必服用之方,可知本方對於治療產後疾病之廣也源於其療效較好的緣故。

我國四川一帶,多在婦人產後給予紅糖雞蛋湯服用,這也是源於產後多虛多瘀的緣故。當然,限於當時之年代,仲景不可能將婦科疾病闡述得像現代醫學一樣明了,但為我們今天治療婦科疾病創立了較為完整的理法方藥。我們後世根據其理論,以及結合臨床觀察,對產後惡露不絕、產後缺乳,以及產後發熱等疾病的治療更有進一步的完善。

對於產後疾病,《備急千金要方》內補以當歸建中湯,治療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呼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腹痛引腰背、不能飲食,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

如左季雲先生的醫案:寧河某患者患臍下疼痛,兩脅(屬肝)墜脹,喜按(主虛),呃逆不舒(主胃),氣不上升(氣弱),胃口煩痛,腰痛(主腎),白帶淋漓(脾濕)。

由天津至北京診治,左季雲先生以《備急千金要方》內補當歸建中湯,並葉天士之經驗,以血肉有情之品加味治療,方為:當歸五錢,桂枝三錢,生薑三斤,芍藥五錢,炙甘草二錢,大棗四枚,黃芪四錢,制半夏三錢,小茴香三錢,白通草二錢,羊腰子一具,服上方3劑而愈。

3.婦人雜病證治

婦人疾病,臨床以經、帶、胎、產和前後二陰諸病為主。而雜病是指凡不屬於經、帶、胎、產疾病範疇,而又與婦人解剖、生理、病機特點密切相關的各種婦科疾病。仲景仙師在此章節里論述了熱入血室、梅核氣、髒躁、腹痛、轉胞、陰吹的治療。

原文云:「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

這裡講述了熱入血室的症狀與治療,如《傷寒論方醫案選編》中記載:「一婦人患傷寒,經水適來,譫語如見鬼狀,且渴欲飲水,禁而不與,病勢益甚。邀先生診之,脈浮滑,是熱入血室兼白虎湯證也。即與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湯。曰:張氏所謂其人狂,血自下,血下者愈。病勢雖如此,猶當從經水而解也。五六日果痊癒。」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其方為: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干蘇葉(二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此方臨床較為常用,後世醫家多以此方加減治療咽中如有炙臠的病症,取得較好的療效。

如劉老的醫案:王某,女,37歲,住北京西城區。1994年8月29日初診。患者性格內向,素日寡言少語,喜獨處而不善與人交往。因家庭瑣事煩思憂慮,導致情緒不穩、時悲時恐、悲則欲哭、恐則如人將捕之狀。更為痛苦者,自覺有一膠腖塊物哽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慌、胸悶、頭目眩暈、失眠、食少、噁心、嘔吐、大便日行2次;舌苔白、脈沉弦而滑。辨為肝膽氣機不疏,痰氣交郁於上之「梅核氣」病。治當疏肝解郁,化痰開結。方用「柴胡半夏厚朴湯」。

處方:柴胡16g、黃芩6g、半夏15g、生薑10g、黨參8g、炙甘草8g、大棗7枚、厚朴14g、紫蘇8g、茯苓20g。服藥7劑,咽喉哽噎消失,情緒逐漸穩定,諸症漸愈。繼服逍遙丸疏肝補血,以善其後。其按語云:「梅核氣」以咽中如物哽噎,咯吐不出、吞之不下為主症。《金匱要略》形容為:「咽中如有炙臠」。

吳謙解釋說:「咽中如有炙臠,謂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氣病也。此病得於七情鬱氣,痰涎而生」。

驗之於臨床,本病多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肺胃宣降不利,以致津聚為痰、與氣搏結,阻滯於肺胃之門戶,故為咽喉哽噎、吞吐不利。所見胸悶、食少嘔惡、亦悲亦恐、脈沉弦而滑,以及失眠、頭眩目昏之症,皆為肝鬱氣滯痰阻所致。故治療必以疏肝理氣、化痰開結為法。

張仲景所創「半夏厚朴湯」對此證有獨特療效。主藥半夏,一用三舉:一者降氣;二者和胃;三者化痰開結。余藥則為之佐助,如厚朴助半夏降氣:茯苓助半夏化痰;生薑助半夏和胃;紫蘇理肺舒肝、芳香行氣,使肝者左升,肺者右降。又因本病起於氣機瘀滯,故劉老時時以開郁為先務,常合小柴胡湯疏肝利膽,療效更佳。劉老這一經方合用,臨床醫家更可資借鑑。

「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組方為: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亦補脾氣。

如《四川中醫》1986年第9期載:某女,54歲。1972年3月4日診,病人近年因憂思勞倦而致頭昏、心煩、納呆、頻頻呵欠。前醫診斷:「神經官能症」,用藥未效。症見:面色蒼白,表情淡漠,神疲,嗜臥,舌淡白,苔薄白,脈緩。證屬憂思傷脾、肝鬱氣滯之髒躁證。治宜養心益脾、疏肝解郁。方用甘麥大棗湯加味:甘草9g,小麥、大棗、首烏藤各30g,棗仁、合歡皮、杭芍、鬱金各15g。服10劑痊癒。追訪至今未復發。

本方取小麥養心安神;甘草、大棗甘潤補中緩急,用於治療婦人悲傷欲哭、頻做欠伸、神疲乏力,以及心煩易怒、失眠便秘等症狀者。臨床也可與酸棗仁湯治療,或加龍骨、牡蠣、合歡皮等治療,效果較好。

「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方為:吳茱萸(三兩),當歸、川芎、芍藥(各二兩),人參、桂枝、阿膠、牡丹(去心)、生薑、甘草(各二兩),半夏(半升),麥冬(一升,去心),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左季雲先生謂本方有:「過期不來者,能通之,月經過多者能止之,少腹寒而不受胎者,並能治之,統治帶下三十六病,其神妙不可言矣。」

近代醫家黃煌用溫經湯治療更年期婦女久瀉。

某女,50餘歲,體瘦弱,以反覆腹瀉4月求方。已經服用各種消炎止瀉方藥無效,腸鏡檢查無惡疾,瀉日久,寐不安,人漸瘦,面色憔悴,原本半老徐娘競成一老嫗。其唇乾而癟,其舌淡少苔。

此一溫經湯體質。遂用溫經湯原方。

半月後來複診,露喜色,雲大便見干,次數見少,囑原方續服2個月。

再來診,面色紅潤,判若兩人,其久瀉頑疾已愈。

溫經湯治療女人腹瀉,當屬古法,《金匱要略》溫經湯條下已經有「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記載。我以此法治療多例,均有良效。

臨床發現,溫經湯不僅止瀉,還能改善睡眠,對瘦弱中年婦女的失眠,只要沒有精神心理疾病,就可以投以溫經湯。黃煌教授的經驗,治婦人,年50許,女性美感消失,嘴唇乾枯,指掌角質化,手粗糙、乾燥、開裂,唇乾枯、無血色,頭髮枯黃,臉上黃褐斑、皺紋,月經不來這是真正的血虛。本方是美容方、美手方,是女性的一劑良方。

方書還談及「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並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

「婦人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日: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蛇床子散方溫陰中坐藥。狼牙湯方。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谷氣之實也,膏發煎導之。」

仲景仙師能在當時封建之年代,對於婦人疾病有如此高度的經驗總結與積累,實屬不易。後世醫家的發揮與創新更給中醫婦科學錦上添花。如今國泰民安,我們應該將中醫學繼承、發揚光大,更好地為人們的健康服務。

本文轉載自中醫書友會第1560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