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鐵了心要殺華佗?不是衝動,不是多疑,三國志給出了答案

蕭關歷史 發佈 2022-05-31T14:50:35.096631+00:00

曹操為何鐵了心要殺華佗?等到曹操去世12年後,曹丕當上了皇帝,這才意識到當年曹操的選擇是對的。根據後世人推測,華佗大約出生在公元145年,是安徽亳州人,跟曹操是老鄉。

曹操為何殺華佗?

曹操為何鐵了心要殺華佗?

究竟是因為曹操生性多疑而醫鬧,還是另藏玄機?

等到曹操去世12年後,曹丕當上了皇帝,這才意識到當年曹操的選擇是對的。


華佗之死

根據後世人推測,華佗大約出生在公元145年,是安徽亳(bó)州人,跟曹操是老鄉。

他年輕時,曾經到徐州一帶訪醫求學,兼通數經,尤其擅長養生之學。據說華佗年紀不小了,卻依然長著一副年輕人的樣貌。他行醫四方,足跡與聲譽遍及安徽、江蘇、山東以及河南等省份,見過他的人都會尊稱一句「神醫」。

而此時,曹操正經歷著痛苦難耐的頭風之症,聽說華佗醫術精湛,於是就命人將他叫到許昌來看病。

除了養生之學,華佗還很擅長外科手術,最為人熟知的關羽刮骨療傷,就是華佗所為。這個故事,曹操也是知情的。

據說,當時關羽正在帶兵打仗,不慎中了敵人的毒箭後。幸好華佗正好在關羽的軍營之中,但他看到關羽的傷勢後,發現關羽已經毒性發作,深入骨髓,只能割開傷口,刮骨療毒,徹底剜除毒素。

這個方法頗為大膽,但是關羽卻痛快地答應了。而華佗也沒有讓關羽失望,保住他的性命,也留住了關二爺一條寶貴的胳膊。

曹操把華佗找來之後,經過幾次針灸治療,頭風之病果然好轉了許多。《三國志》對這一事件的記載是,華佗持針,「隨手而差」,就減緩了曹操的病症。

可是,隨著政務和軍務的日益繁忙,曹操不得不天天加班加點,原本已經減緩的頭風之症再次嚴重,而且比上次還要厲害了。

曹操只能將華佗留在身邊,使他成為了自己的貼身「保健醫生」,這樣每次曹操頭風發作,華佗都能及時用針灸幫他治療。

可是成為某個人御用的「私人醫生」,這並不是華佗自身期望的結果,他更希望雲遊四方,為天下人治病。等到曹操有一次頭風發作時,華佗就給了他一個徹底根治頭風症的法子。

他告訴曹操,這方法需要曹操先服用他研製的「麻沸散」,然後他趁曹操睡著的時候,用利斧砍開曹操的腦袋,取出導致他頭風的「風涎(xián)」,這樣就能去掉病根了。

華佗是出於醫生的本分和好心,但這樣的方法聽到曹操的耳朵里,只產生了一個想法:你想害我?

於是,暴怒的曹操就將華佗關入大牢,華佗在獄中被拷問致死,他所著的《青囊書》因此失傳,曹操最終也送了命。

這一事件也收錄到了《三國演義》之中,但是歷史上的華佗,真的是因此而死的嗎?


華佗的真實一面

根據《三國演義》中記載,曹操執意要殺死華佗,看起來更像是發生古代的醫鬧事件。

據說,曹操在殺死華佗之後,他最疼愛的兒子曹沖身患重病,卻無人醫治,此時曹操才又想起華佗的好,不禁對當年的決定後悔不已。

他的悔意可能是真的,而等到他死去十多年後,曹丕當上了皇帝,才知道當年曹操的選擇非常正確。

這又是為何呢?

想要搞清楚這一點,首先就要認清歷史上真實的華佗是什麼樣子的。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充斥著大量虛構成分,書中描述的「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散終」一節,更多的是想將其與關羽刮骨療傷作為對比,以此表現曹操為人多疑殘暴的一面。

而這樣的情節也讓華佗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心繫天下百姓疾苦,不肯服侍權貴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史書中記載的華佗,卻並非如此。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是古代社會中,所有讀書人的信條。而華佗作為「兼通數經」的讀書人,也免不了如此。

但在東漢末年,科舉制度還未出現,普通讀書人想要進入仕途,只能依靠「舉孝廉」這種途徑。根據史書記載,沛國相陳圭和太尉黃琬,都曾舉薦華佗為孝廉,徵用他做官。

但面對兩人的好意,華佗卻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才氣大,而陳黃二人舉薦他做的官職都很低,只是從事一些簡單的文案工作,華佗根本看不上。

與此同時,華佗已經對醫術產生了迷戀,更加不願意為了做個小官,就將自己喜歡的醫術放棄,於是他便選擇了「棄文從醫」。

但現實是「棄文從醫」也救不了所有人。醫藥技術雖然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需要,卻依然被所有的士大夫看不起,醫生的社會地位也很低。

華佗就在行醫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醫生地位的低下。即便他已經成為聲名遠揚的「神醫」,依然被那些來看病的高官權貴看不起。與這些上流人士接觸得多了,華佗的失落感更加強烈,性格也變得非常乖張。

這一點,在范曄所著的《後漢書》中也能看到相應記載,稱華佗是「為人性惡,難得意」,存在嚴重的性格缺陷。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該書的《方技傳》中寫道「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一語道破了華佗走上從醫之路後的悔意。

此時的華佗,在後悔的同時,也在等待下一個入朝為官的機會。可是這樣的機會沒那麼容易降臨。

但是華佗卻等到了機遇——曹操頭風日漸嚴重,又聽說了華佗醫術高明,將他召去了許昌。

華佗便決定利用這次機會,要挾一下曹操。

「好夢中殺人」的曹操,真有這麼容易要挾嗎?


華佗必死

曹操當時患上的頭風病,的確是一種頑固的疾病,以古代的醫療條件,想要徹底根治這種疾病非常困難。

即便是「亂世神醫」華佗,也未必真有根治的良策,但他肯定有辦法將病情減緩。可華佗告訴曹操:「你的病在短時間內很難根治,就算是長期治療,也只能苟延歲月。」

這番話頗有些危言聳聽的意思,華佗更多的是想利用給曹操治病的機會,以醫術為手段,要挾曹操給他一個官職。

曹操是什麼人,怎麼可能看不出華佗的真正用意。所以他後來說,「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意思就是華佗能治好我這病,卻想以此來抬高身價。

曹操明白歸明白,卻並不想滿足華佗的要求,只是將他留在身邊,每次頭風病發作時,就讓華佗醫治。

時間長了,華佗也看清了曹操根本不想給他機會,於是華佗就以收到家書作為藉口,要求回家小住幾天。

曹操准了他的假,華佗回家後又聲稱妻子生病需要人照顧,不肯再去見曹操,這也算是他的第二次要挾。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操頭疼發作,多次寫信催促華佗回來,但是華佗還是不肯。

曹操有點生氣了,派人前去看望,如果華佗的妻子真的生病,就賞賜他們一家四十斛(hú)小豆,並延長華佗的假期。但如果華佗說謊,就將他拘捕回來。

說謊的華佗就被押送回了許昌的監獄,審訊後本人認罪了。

據說,為了治病,曹操還想再給華佗一次機會,本不打算將他處死。但是就是在這時,華佗提出要動用「開顱手術」。本來就多疑的曹操覺得華佗是想報復他,忍無可忍之下,決定懲治他。

荀彧(yù)還給華佗求情,但是曹操還是按照漢律,以「欺騙罪」和「不從徵召罪」,判處了華佗死刑。一代神醫就這樣走上了死路。

曹操這樣做,其實也有政治方面的考量。在當時,華佗不過是人微言輕的醫生,竟然也敢要挾曹操,這讓他覺得自己的政治權威受到了否定。

如果他今日答應了華佗,給他一官半職,明日就會有更多的「華佗」,以不同的方式來要挾他。而曹操是有著一統中國的雄心壯志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必然要將華佗處死,來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當多年後,他的兒子曹丕終於當上了皇帝,再回想起當年,非常能夠理解父親殺死華佗時的果斷。

不過,綜合來看,曹操殺華佗,雖然有華佗自身「為人性惡」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曹操個人的私利,不能將華佗被殺的責任,完全歸於他自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