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貴港市平南縣:探索實施「黨建+文旅」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貴港市文廣體旅局 發佈 2022-06-04T20:01:46.003072+00:00

6月2日出版的《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廣西平南探索實施「黨建+文旅」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全文如下。

6月2日出版的《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廣西平南探索實施「黨建+文旅」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全文如下。

「喝杯石岩茶,吃碗農家飯,嘗嘗我們這裡的土豬臘肉、野生筍乾、木薯煎餅……」今年「五一」期間,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大鵬鎮景華村的村民陳小梅麻利地收拾完桌上的碗筷,將過路的遊客迎進家門。幾年前,她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抓住北帝山景區開發的契機,在家門口辦起農家樂,「旅遊飯」越吃越香。

近些年來,平南縣探索「黨建+文旅」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成立旅遊行業黨建聯盟、支部建在景點上、深挖紅色文化資源等,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激發鄉村振興新動力。

成立旅遊行業黨建聯盟

針對縣內旅遊景點點多面廣的特點,平南縣以黨組織為紐帶,聯合各大旅遊企業,組建以雄森動物大世界和北帝山景區為龍頭的「南雄北帝」旅遊行業黨建聯盟,同步搭建文旅行業黨員服務平台、權利保障平台和信息諮詢平台,組織黨員志願者積極開展服務,為當地文旅產業抱團發展凝聚合力。

「感覺自己不再是散兵游勇!」奇湖山莊的負責人邱培寧說,「旅遊行業黨建聯盟像一個大家庭,不僅提供展示旅遊服務產品的平台,還經常組織大家相互交流、借鑑學習。」

以旅遊行業黨建聯盟為載體,平南縣落實協調議事機制、結對共建機制和雙向溝通機制,加強各聯盟單位的溝通協調,定期召開聯盟大會,研究解決聯盟組織建設、活動設施等問題,有效維護旅遊秩序、形成良性互動,實現資源共享、實事共做、發展共謀。

奇湖山莊農家樂

支部建在景點上

「故土難離我們能理解,但這個項目能更好地推動家鄉發展,改善生活水平……」在北帝山·國家山地旅遊運動大本營項目現場,1戶拆遷戶一直不願意搬遷。大鵬鎮黨委書記藍錦銘耐心講解拆遷政策,並為他解決臨時過渡安置問題,終於得到拆遷戶的理解與配合。

依託旅遊行業黨建聯盟,平南縣把黨支部建在景區景點、文旅項目和文旅服務上,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組建黨員先鋒隊出謀劃策、集中攻堅,激勵黨員擔當作為。壓實黨組織書記責任,設立「難點問題書記一線辦」平台,推動各級黨組織書記深入文旅項目建設等一線,帶頭到征地拆遷、項目建設一線問需解難,確保項目推進到哪裡、黨員幹部服務就跟進到哪裡。

目前,平南縣已成功打造五星級鄉村旅遊區2個、五星級農家樂3家,有力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北帝山景區雲霧繚繞,遊客紛涌而至

深挖紅色文化資源

平南縣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解放戰爭的實踐地,共有新隆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大峽口救國陣亡烈士義冢等革命遺址33處,形成紅色革命文物資源目錄14處,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平南縣加大對紅色遺址登記標識、紅色歷史挖掘整理,推行「主題黨日+紅色教育」模式,採取紅色研學、聆聽紅色故事、觀看紅色電影等形式,開展體驗式、沉浸式理想信念教育,深度保護利用紅色文化資源。

為進一步深化「黨建+文旅」的發展模式,平南縣推動紅色教育資源與本土名勝古蹟、生態旅遊融合發展,將紅色、古色、綠色串聯起來,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多景區抱團式發展,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實現紅色文化傳承和旅遊經濟增長「雙豐收」。

在疫情防控期間,平南縣充分發揮新媒體平台作用,搭建黨員紅色文化網絡學習矩陣,開設「平南黨史小課堂」紅色短視頻網絡視聽欄目,由動畫形象的虛擬講解員「南南」線上介紹平南紅色故事,展播平南紅色遺蹟、紅色文物,打響紅色旅遊品牌。

截至目前,平南縣共開設紅色旅遊線路16條,組織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1200多場次。2021年,共接待遊客564萬人次,旅遊消費71億元。


內容來源 ▍八桂先鋒

編 輯 ▍楊喆

編輯出品 ▍貴港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貴港日報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