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慈禧喜歡的「鬼畫」被蘇俄搶走,因怪異歸還,今值6500萬

康康歷史 發佈 2022-06-05T22:28:34.751249+00:00

對於慈禧太后,哪怕是不了解歷史的人都聽過她的大名。只不過可惜的是,讓慈禧太后如此出名的原因,不是因為她做事深受百姓愛戴,而是因為人們對她的意見太多。

對於慈禧太后,哪怕是不了解歷史的人都聽過她的大名。

只不過可惜的是,讓慈禧太后如此出名的原因,不是因為她做事深受百姓愛戴,而是因為人們對她的意見太多。

那麼在慈禧太后的身上到底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人們為什麼會對她如此不喜呢?

這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01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咸豐帝的妃子,本來她的人生軌跡就是在後宮之中爭寵以獲得更好的生活。

可是,人總是在不斷改變的。

隨著在宮裡的時間越長,接觸的事情越多,她的心態也慢慢地發生了轉變,而其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咸豐皇帝讓慈禧代批奏摺。

那個時候,由於咸豐皇帝身體不好,且慈禧正處於受寵階段,咸豐皇帝便把這一特權授予了「善解人意」的慈禧。

咸豐皇帝的想法很簡單,然而,讓他從來沒有想到的是,當慈禧接觸到奏摺後,她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

後來,咸豐皇帝病逝,慈禧的野心再也隱藏不住。

當兒子繼承大統,她成了太后後,想盡辦法將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終,她的計謀成功了。

她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把權力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然而這樣的生活在當時卻屬於不該存在的東西。

百姓們吃不飽飯之時,慈禧正在煩惱自己吃什麼新鮮食物;百姓們為未來生計發愁時,慈禧卻在想盡辦法給自己找些新鮮樂子,抑或者是壓榨著百姓去研製自己想要的東西。

荒誕的掌權者註定要迎來衰敗的結局,而慈禧存在也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並引起了義和團運動的開始。

義和團運動自發起後,內憂紛紛四起,更糟糕的是,外患也隨之而來。

02 八國聯軍

1900年,英法美德意等多國一同要求取締義和團,為此,他們還曾多次出受打壓。

打壓換來的是奮起搏鬥。

同年5月,義和團在津京一代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承認了義和團並加入其中。

在這樣的局勢下,列強以保護為由紛紛派兵進入北京,在強壓下,清政府無奈同意。

退步真的會換來平安嗎?答案是並沒有。

在列強進入北京後,他們改變了政策,竟直接發起攻擊。面對來勢洶洶的八國聯軍,愛國人士也並沒有直接放棄,奮起反擊。

面對裝備優良的「敵人」,這不過是垂死掙扎。

8月14日,北京失陷,看著局勢變成這樣,一向高高在上的慈禧也開始感覺到了害怕。

於是,為了保命,她和光緒帝派人連夜打包貴重物件,在第二天清晨便倉皇出逃。

慈禧逃了,她以為自己安全了,可是,她的逃離加大了八國聯軍的氣焰,他們變得更加囂張,並進入了皇宮搜刮財物。

因為慈禧和光緒帝屬於臨時出逃,所以他們並沒有時間帶走宮中的寶物,而這也給八國聯軍的士兵們有了發揮的機會。

他們進入宮中後,不僅躺了慈禧的鳳床,還拿走了不少奇珍異寶,值得一提的就是慈禧曾經的真愛——「鬼畫」。

03 57年後被還回

鬼畫是慈禧在1894年的時候獲得的,那時候正值她60大壽,官員們為討她歡心,從民間收集而來。

再見到這套書後,慈禧愛不釋手,而永遠書中的內容大多是鬼怪精靈,慈禧將其稱為「鬼畫」或者「御用書。」

得此「鬼畫」後,慈禧時常會在空閒的時候翻上幾番。

由於常年處於宮中,沒見過太多新鮮事物,所以書中的內容讓她大感驚嘆,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窺窗見鬼圖》。

這個圖主要講的是一個書生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妻子,一次,當他趴在妻子的窗戶上看妻子的時候,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妻子是一個披著人皮的鬼。

正在慈禧以為自己每天都能將自己的御用書翻上幾番的時候,大國聯軍的到來卻讓她最喜歡的書直接漂流海外,這一漂流就是57年。

「鬼畫」的丟失讓慈禧感覺到了心痛,也讓我們感覺到了心痛,畢竟如果流傳下來,這將會是一件瑰寶。

當所有人以為「鬼畫」將一直流離在外的時候,變故發生了——在八國聯軍事情過去57年後,蘇俄的代表竟然主動出面,將「鬼畫」歸還給中國。

這一事情發生的太突然,後來有一種說法廣為流傳,那就是俄國人這樣做是為了示好。

在人們對這個說法將信將疑的時候,一個俄國人說出來了真相,他們說看到這幅畫後太害怕,所以選擇了主動放棄。

其實仔細想想,這個可能性十分大,畢竟《窺窗見鬼圖》確實有一些不同之處,就是不管你從哪個角度來看,你會覺得那個鬼的女人皮的眼睛始終盯著你。

當然,俄國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可能是因為兩者文化不同,但不管怎麼樣,鬼畫能回歸我國也是一件好事。

現在,這幅畫已經成了博物館的寶貝,而根據鑒寶專家的估價,這幅畫的價值已經達到了6500萬元。

或許在某些人看來,這幅畫不值這個價錢,細細看來,畫的價值結合文化底蘊和背景,有如此高價也並不為過。

隨著國家的實力越發強大,越來越多流失海外的文化瑰寶也在回歸祖國的懷抱。

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將會看到經典重現,看到隱藏在文化瑰寶背後的歷史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