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座寺廟是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

閒雲島 發佈 2022-06-07T03:41:02.155886+00:00

【內容提要】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是洛陽白馬寺。白馬寺,位於洛陽城東10公里處,離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號稱「中國第一古剎」,中國佛教祖庭和發源地。

圖片來自網絡:白馬寺門左側圖。

【內容提要】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是洛陽白馬寺。白馬寺,位於洛陽城東10公里處,離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號稱「中國第一古剎」,中國佛教祖庭和發源地。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占地約四萬平方米。寺內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


因佛而生,緣佛而建。

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派羽林郎中秦景、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三人出使西域。三年後,也就是公元67年,使團從西域請來了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並帶回了佛像和佛經。帶回的佛經、佛像,珍貴異常,必須要妥善安置;僧人翻譯佛經而需常住。怎麼辦?這可是皇帝第一次迎請佛經、佛像、高僧啊,漢明帝可不敢有半點馬虎,於是,東漢永平十一年特地在洛陽建成白馬寺,將佛像、佛經放置寺中,高僧也有了住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第一座寺廟,中國佛教的歷史從此開啟。

洛陽白馬寺,位於洛陽城東10公里處,離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官辦佛教寺廟,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國家AAAA景區,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洛陽白馬寺中,第一部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誕生,第一部韓文佛律《僧戒心》誕生,最早傳入中國的梵文佛經《貝葉經》也收藏於此。洛陽伽藍,佛教聖地。

圖片來自網絡:白馬寺門右側圖。


為什麼取名白馬寺呢?

據說秦景、蔡愔出使西域,三年後,使團從西域請來了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並帶回了佛像和佛經。路途遙遠,他們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於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來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

其實,之所以取名白馬寺,還蘊含更深層次文化因子。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便有白馬犍陟與之為伴,並成為其心愛的坐騎。後來釋迦牟尼有了覺悟,便乘白馬出城修行,白馬出行「初舉步時,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四大天王捧承馬足,梵天帝開示寶路。」正因為白馬曾伴佛祖出生,又伴佛祖出家,故白馬成了佛教的吉祥物。在中國,《易經》說卦「乾為馬」,馬為剛健、為陽首,馬為六畜之首,且國人也常將龍馬相提並論,比如《禮記·周官》:「凡馬八尺以上為龍」。

可見,白馬,既有印度佛教文化的元素,也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因子。漢明帝將中國第一座寺廟取名白馬寺,的確高屋建瓴,匠心獨運。

圖片來自網絡:佛祖釋迦牟尼乘馬圖。


幾度興衰,幾度沉浮。

白馬寺,在歷史的歲月長河中,幾度興衰,幾度沉浮,風雨滄桑,源遠流長。「薄宦忘機括,醉來即淹留」;「乃知山林樂,豈為隱者妄」。「明月見古寺,林外登高樓。南風開長廊,夏日涼如秋。」唐朝詩人王昌齡,多次吟詩白馬寺。

風雨滄桑,古蹟猶存。董卓燒洛陽,白馬寺初焚;魏明帝興土木,白馬寺復建;西晉「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戰火危及白馬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第一次滅佛,白馬寺罹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興佛教,白馬寺復興;北周武帝宇文邕,第二次滅佛,白馬寺又遭劫。隋唐兩代,佛教興盛,唐太宗遣玄奘天竺取經,武則天大修龍門石窟,唐玄宗迎取佛骨,唐代宗、肅宗在宮裡開設佛道場……帝皇崇佛,白馬寺也興旺至極,特別是女皇武則天命薛懷義為住持,敕修白馬寺,白馬寺興盛至黃金時代,有「跑馬關山門」之說。

然而,天寶十四年發生的安史之亂,回紇劫掠洛陽,「縱火焚二閣,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白馬寺再陷劫難。至宋,宋太宗下令修建白馬寺;至元,元太祖忽必烈兩次下詔修築白馬寺。到了明嘉靖年間,白馬寺建築規模雄偉,現在的布局為明嘉靖時重修,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白馬寺的山門也為明代所重建,為一併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盤門;白馬寺修復後,才有現在白馬寺的規模和格局。

圖片來自網絡:白馬寺全景,氣勢如虹。

莊嚴肅穆,布局宏偉。

現存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占地約四萬平方米,相當於六百畝地。寺廟內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為山門,為明代重建,山門是一併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盤門。

圖片來自網絡:白馬寺山門,明代風格。

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石馬,惟妙惟肖,溫順可愛,似乎是人類忠實朋友的典範;石馬是宋代的石雕馬,極具藝術價值。

網絡圖片:白馬寺門前石馬,宋代石雕馬

山門內東西兩側,分別是迦葉摩騰、竺法蘭二僧墓,周邊林木蔥鬱,十分恬靜,若非慕名而來,而是走馬觀花,肯定難以發現。

網絡圖片:印度高僧墓,位於山門內兩側

寺內現存五重大殿,坐落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布局嚴整。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

網絡圖片:白馬寺全景,如國際寺廟疏影

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龕,龕頂和四周有五十多條姿態各異的貼金雕龍;龕內供置彌勒佛,即「歡喜佛」;他笑口常開,赤腳趺坐,形象生動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內兩側,坐著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是佛門的守護神。彌勒佛像之後是韋馱天將,昂然佇立,顯示著佛法的威嚴。其中,彌勒佛像與四大天王像是元代所塑。

大佛殿內主要供奉「釋迦三聖」,主佛左右兩側分別是文殊與普賢兩位菩薩,周邊還有散花天女的雕像,主要塑像為明代泥塑。

大雄殿是白馬寺中最大的佛殿,殿前有月台;殿內供奉著橫三世佛與十八羅漢雕像。大殿為元代所建,經過明、清兩代的反覆修繕,仍巍峨挺拔,金碧輝煌。而殿內的十八羅漢雕像更是珍貴,是中國目前僅存的一套元代「夾貯乾漆造像」十八羅漢,為白馬寺的鎮寺之寶。

接引殿是清光緒年間重修的小殿,內供奉著一佛二菩薩,主尊佛阿彌陀佛,左右兩位菩薩分別是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構成了一般淨土宗寺院中常見的「西方三聖」的塑像格局。

毗盧閣,位於清涼台之上,內供毗盧佛及文殊、普賢二菩薩。據記載,沙門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洛陽後,就住在白馬寺的清涼台內,為二位高僧翻譯佛經之處。後院毗盧閣內的斷文碑,刻有白馬寺的歷史,是寺內重要古蹟,所傳唐經幢、元碑刻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網絡圖片:白馬寺內五重大殿,莊嚴肅穆

白馬寺大門東走約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層的齊雲塔,直插雲霄。齊雲塔始建於五代時期,原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時燒毀。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網絡圖片:白馬寺邊的齊雲塔,直插雲霄

白馬寺整體布局規整,風格古樸,除了本院,還有印度佛殿苑、泰國佛殿苑、緬甸佛塔苑。19世紀末21世紀初,印度、緬甸、泰國政府相繼出資於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迄今為止,白馬寺是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

網絡圖片:泰國風格佛殿苑,美輪美奐。

【特別聲明】文中圖片大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