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喬納森》:一個人的成熟,從三次出走開始

富書 發佈 2022-06-07T07:54:16.037458+00:00

這本書就是《海鷗喬納森》。曾38周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第一次打破《飄》以來的所有銷售紀錄,成為世界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至今全球銷量超四千萬冊。

文|花橙(富書作者)

麥可·傑克遜曾送給科比一本書,科比讀完深受激勵,動情地說:「它鼓勵我擺脫世俗牽絆,堅持走自己的夢想之路。」

這本書就是《海鷗喬納森》。它在出版前,曾被退稿19次。作者理察·巴赫屢敗屢試,才讓它走到讀者面前。

但這部不被看好的作品,卻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成為當時美國最暢銷的書。

曾38周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第一次打破《飄》以來的所有銷售紀錄,成為世界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至今全球銷量超四千萬冊。

書中講述了平凡而不平庸的海鷗喬納森,一路跌跌撞撞著成長的故事。

喬納森滴過汗,流過血;遭同伴嘲笑,不為父母理解。但它依然頂著各種壓力前行,終於走到夢想的彼端。

它藉由喬納森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熟,是個不斷離開的過程。

有時候出走,是人生必然的選擇,它不意味著逃避,而是另一種前行。

走出「信息繭房」,提升認知層次

喬納森生長於一個傳統的海鷗家族。對這個家族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吃。

為了吃,它們探索出一條穩妥的覓食模式:在陸地上棲息,或在海面上低空低速盤旋,等待出海的漁船滿載歸來。

當同伴發出食物信號,它們便爭先恐後地飛向漁船,與成千上萬隻海鷗爭奪一點吃食。

有沒有更好的覓食方式,它們無從得知,也不費勁思考。

它們不練習飛翔,因為在傳統觀念里,海鷗飛也是為了吃,高超的飛行技巧純屬多餘。

但喬納森不一樣,它天生熱愛飛翔,也肯動腦子。

它想,如果海鷗能飛上高空,或俯衝入海中,可以吃到天上和海里的食物,就不必去漁船上搶小魚小蝦。

喬納森還認真向其他鳥類學習,經過觀察它發現,獵鷹之所以能捕食地面上的鼠類,是因為長著短翼。

為了模擬短翼,它收起翅膀,只用翼梢飛行,成功實現了流線型高速俯衝。如此一來,它可以潛到海面下3米,捕食珍奇鮮美的魚。

它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並用行動去驗證。

當別的海鷗認為它們無法在黑夜飛行時,喬納森獨自掠過海面,看月光和燈光在波濤上跳躍。

當別的海鷗認為傳統方法能葆有壽命時,喬納森證明了,保守和無趣恰恰是它們生命短暫的原因。

哈佛法學教授凱斯·桑斯坦曾提出一個概念:信息繭房。熟悉而不假思索就接受的信息,像蠶繭似的蒙蔽我們的視線,束縛我們的大腦。

「信息繭房」是阻礙認知發展的巨大障礙。在它的影響下,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無知生自負,越自負越會將新鮮信息拒之門外,如此惡性循環。

走出「信息繭房」,是「有知」的第一步。

正如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只有正視自己的無知,才能擴大自己的知識。」

走出「溫水區」,不斷突破界限

當一隻青蛙被扔進溫水,它不會像在沸水中那般馬上躍出水面,而是愜意地待在裡面,直到被逐漸升溫的水燙死。

「溫水區」不是溫柔鄉,是理想堙滅的地方。

喬納森也曾差點掉入「溫水區」陷阱。

它的父母看不慣孩子「不務正業」,苦口婆心勸它別折騰,舒舒服服地吃口飯。

孝順的喬納森決定聽父母的話。它和別的海鷗一樣,成天坐等食物出現,再尖叫著與群鷗一起搶。

但漁船的殘羹僧多粥少,身體孱弱的老海鷗搶不著,餓得皮包骨。

喬納森意識到,所謂的安穩,其實是一場假象。

它頭也不回地再次沖向藍天。

喬納森嘗試突破海鷗的飛行速度。它飛上300米的高空,筆直朝波濤俯衝,在一次次身體失控中,它領悟了控制速度的竅門,創下海鷗飛翔時速的世界紀錄。

接下來,它又飛向600米、1500米的高空,垂直俯衝。艱難的挑戰讓它差點丟了性命,但最後它成功了。

喬納森飛得越來越高,速度也越來越快。它還學會翻筋斗、快速旋轉等飛翔技巧,成為世界上第一隻會特技飛翔的海鷗。

有了這身本事,喬納森可以輕鬆覓食,再也不擔心餓肚子。它的壽命亦得以延長,遠比其他海鷗活得久。

後來,喬納森遇到另一個鷗群。它驚訝地發現,這裡每隻海鷗都身懷絕技。它千辛萬苦練來的技術,在它們面前都是雕蟲小技。

喬納森再次化身謙遜的學徒,它還有太多東西要去學習。

有人說:「舒適區正如豬圈,一旦落進去,看似蠻舒服的,有吃有喝有爛泥打滾——但這所有的舒適,都需要你來買單。」

這幾年,現實世界的風雲變幻不斷警醒著歲月靜好的人。我們曾以為的穩妥大廠紛紛裁員,有的城市甚至連鐵飯碗也開始降薪。

正如作家斯賓塞·詹森說:「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

面對變化,我們能做的,是晴天修瓦,順境綢繆,提高自身的「反脆弱力」。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休養,而是折騰自己。

當能力穩步提升,方可真正穩定。

走出「樂隊花車」,尋找同頻的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不知不覺就被身邊的人影響,思維與行動和他們趨於一致。

這即是「樂隊花車」效應。就像在路上看到一隊熱鬧喜慶的遊行花車,不由自主想跳上去。

在這種心理機制干預下,要堅持做自己,需要莫大勇氣。

當喬納森發現更高效的覓食方式後,就面臨著這樣的困境。

一開始,它滿心歡喜地想把自己的探索成果告訴所有海鷗,讓它們也能通過飛行練習,獲得食物自由。

豈料迎接它的,是一場批判。

長老和鷗群們認為,喬納森的行為任性且不負責任,冒犯了海鷗家族的尊嚴與傳統。

它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回歸群體,循規蹈矩;要麼恩斷義絕,自生自滅。

喬納森選擇了後者。它悲傷地離開從小生活的鷗群,獨自飛往遠方的斷崖。

不知孤獨地生活了多久,喬納森在一次飛行中,遇到兩隻技藝高超的海鷗,並跟著它們去往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兒所有海鷗都有一個信念:飛得最高的海鷗看得最遠,飛翔沒有極限。

它們都專注於最愛的飛翔,致力於讓飛行技術日臻完美。

在原來的鷗群中,喬納森是寂寞的,沒人與它並肩作戰,沒人可分享成功的喜悅,甚至沒人理解它。

而新世界裡,它有老師,有朋友。它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那是心靈上的默契與相通。

很多年後,飛行技術已經出神入化的喬納森變成了海鷗中的傳說,被尊稱為「偉大海鷗之子」。

而喬納森冷靜地旁觀這一切。現在它只做一件事:找到同樣被驅逐的海鷗,並將它帶到同類之中。

知乎上有個問題:與身邊人格格不入是種什麼體驗?

有個高贊回答是:「想法無人理解,熱血換來冷漠,連呼吸都是錯的。」

若為了合群一味迎合,放棄自我,既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也辜負了自己的初心。

一個人的優秀,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烏鴉的世界裡,天鵝都是有罪的。

此時不妨跳下花車看看,世界那麼大,總會遇到相似的靈魂。

俗話說:「畫眉麻雀不同嗓,金雞烏鴉不同窩。」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別開生路,海闊天空。

喬納森的老師曾告訴他;「任何數字都是一種局限,而完美是無止境的。」

一個人的成熟也是如此。約定俗成的理念,習以為常的做法,都可能是自設的界限,讓人心安,也讓人裹足不前。

但正如愛因斯坦說:「一旦我們接受了自己的限制,我們就能超越限制。」

與陳舊告別,才能生機盎然;

與安逸告別,才能乘風破浪;

與從眾告別,才能卓爾不群。

千帆過盡後,願你我能坦然接受:失去,是為了更好地擁有;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作者簡介:花橙,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來源:富書生活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