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大腸桿菌病的病因及症狀

甘肅養牛人畜牧科技 發佈 2022-06-07T09:24:48.550867+00:00

犢牛大腸桿菌病,又叫犢牛白痢。其特徵是發病急、病程短、腹瀉、脫水、衰竭和敗血症,病原性大腸桿菌對牧場的損失日益明顯。

犢牛大腸桿菌病,又叫犢牛白痢。是由於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新生犢牛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徵是發病急、病程短、腹瀉、脫水、衰竭和敗血症,病原性大腸桿菌對牧場的損失日益明顯。

病因

大腸桿菌分為病原性大腸桿菌和非致病性大腸桿菌,在形態、染色反應、生化特性的方面沒有區別,但抗原性是不同的.

使犢牛致病的多帶有K99抗原,能產生內毒素和腸毒素,內毒素能耐受高溫,100℃需要30分鐘才能破壞;腸毒素分耐熱和不耐熱性。不耐熱性的抗原性,60℃10分鐘即可破壞;耐熱性的抗原性,須60℃以上、較長時間才能破壞。在牛出生後10天內多發。病畜和帶菌者是本病的主要污染源,通過糞便排出病菌散布於外界,污染水源、飼料以及母牛的乳頭、皮膚過哺乳用具。當犢牛哺乳、舔食或飲水時,經消化道感染。此外,也可經子宮內或臍帶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犢牛在冬春舍飼期間多發,在沒有及時吃到初乳、飢餓、過飽、飼料不足、比例不當或突然改變,可誘發本病。而舍內通風不良、氣候劇變、飼養用具及環境消毒不徹底,是加快本病流行的因素。

發病分類

根據症狀和病理可分三種類型。

第一種:敗血型,常侵害1~14日齡的犢牛,一般存在局部感染。犢牛表現發熱,精神不振,虛弱,心動過速、脫水。可視黏膜充血和斑點樣出血。間有腹瀉,常於症狀出現後幾小時到一天內急性死亡。有時未見腹瀉即歸於死亡。死亡率高達50%~80%。只能從血液和內臟中容易分離到致病性大腸桿菌。

第二種,腸毒血型,這種較少見,21日齡以內的犢牛可發病,以7日齡以內的犢牛多發。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70%~100%。常表現突然死亡,病程稍長,可見典型中毒性神經症狀,先是不安、興奮,後是沉鬱、昏迷、死亡。死前多有腹瀉,由於大量大腸桿菌產生的腸毒素被吸收,所以,沒有菌血症。

第三種:腸型,病初體溫升高達40度,幾小時後出現拉稀,體溫降到正常,糞便開始粥樣、黃色,後為水樣、灰白色,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凝血及泡沫,有酸敗味,病後期肛門失禁,有腹痛,用後蹄踢腹,病程長的,可出現肺炎及關節炎,如及時治療,一般可以治癒。不死的病犢,恢復緩慢,發育遲緩,常伴有臍炎、關節炎或肺炎。敗血症和腸毒血症死亡的病犢常無明顯病理變化,腸型的病犢屍檢可見胃有凝乳塊,黏膜充血、水腫,覆有膠狀黏液,皺褶部有出血,腸內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氣泡,惡臭,腸黏膜充血、出血,部分黏膜上皮脫落,腸繫膜淋巴結腫大,肝、腎蒼白,有時有出血點,膽囊內充滿粘稠綠色膽汁,心內膜有出血點,病程長的有關節炎和肺炎病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