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要聞評論」Kindle退出中國市場,為啥服務讓人不滿意?

王煜全 發佈 2022-06-07T11:03:07.764290+00:00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6月2號,亞馬遜中國發布公告,將於2023年6月30日在中國市場停止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也就是說在之後就不能在Kindle上購買新的電子書了。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6月2號,亞馬遜中國發布公告,將於2023年6月30日在中國市場停止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

也就是說在之後就不能在Kindle上購買新的電子書了。Kindle是亞馬遜設計和銷售的電子閱讀器,第一代是2007年推出的,2013年進入中國,已經在國內運營了9年。

關於Kindle的撤離,有人認為是國內有很多企業,比如華為、小米、科大訊飛也都做了電子書閱讀器,把Kindle擠出去了;也有人認為是它不適應國內市場,水土不服,加上它的電子書版本價格沒有競爭力;當然,也有人把前些日子愛彼迎退出中國市場的事兒聯繫起來,感覺是脫鉤的邏輯在起作用。

這些分析聽起來都有道理,但我認為還可以再深挖一層,找到這個產品和業務的底層邏輯,才能看得更充分。

Kindle閱讀器,不是iPad那樣可以囊括很多應用的平板電腦,而是功能簡單的單一設備。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不能安裝別的應用,所有的功能都是為閱讀而設計的,包括電子墨水屏、生詞提示功能、智能色溫調節等等。

相比平板電腦,Kindle不算是一個智能電子產品,而是一個靠圖書版權推動的行業。如果只靠賣硬體閱讀器,利潤很微薄,最主要的賺錢方式是訂閱制服務"Kindle Unlimited",每月9.99美元,可以無限制閱讀200萬本圖書資源庫中的任一本書。

亞馬遜還面向創作者提供了"出版自己原創電子書"的服務(Kindle Direct Publishing),讓創作者可以繞過傳統出版社,直接在Kindle上出版。購買了Kindle月度訂閱服務的讀者就可以看這些自助出版的書,亞馬遜根據讀者閱讀的頁數給作家分成。

這樣低門檻的出版方式打造了一批全職的Kindle暢銷書作家,很多人乾脆直接在Kindle上出版了。2019年亞馬遜拿出了2.9億美元來獎勵在Kindle上出版圖書的作家,通過"自助出版"的方式來出版的圖書數量已經超過了200萬本。

雖然亞馬遜從未公布訂閱了Kindle閱讀服務的人數,但是有數據分析師做了個估算,截至2021年6月,在美國至少有300萬人訂閱了Kindle,其中有74%的訂閱者每個月閱讀5本書以上。看來它在美國依然有很高的熱度。

在美國市場這麼出色的產品,為什麼在中國就不靈了呢?

在出版業務上無法做到複製美國的模式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Kindle最終提供給用戶的只是一個單一的、僅僅有閱讀功能的產品。

中國市場上的微信讀書、得到APP等競爭對手,更懂得貼近用戶獲得知識的需求,提供更直接的服務。如果說Kindle只是提供產品,那麼得到App、微信讀書就是提供服務,背後是很強的運營模式。

比如得到不光跟知名出版社合作把5萬多本圖書上架到圖書庫,還精挑細選了2900多本書,每本書用20來分鐘的時間解讀出來,也就是聽書服務,滿足了現代人利用碎片化時間來獲取知識的需求。

喜馬拉雅、蜻蜓FM等聽書平台的崛起,也改變了很多人的閱讀習慣。《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用戶平均單次使用電子設備閱讀時長為80分鐘,有聲閱讀時長就占了60分鐘。

美國沒有中國這麼成熟的知識服務市場,雖然也有一些初創公司在做運營,比如拿到了3400萬美元融資的Blinkist,把4000多本書轉述成每本15分鐘的音頻,但是規模並不大,迄今沒有對Kindle產生衝擊。

不光是知識服務方面的運營,Kindle對國內用戶需求的了解也顯得非常不夠。這方面微信讀書就更勝一籌,背靠微信的社交關係鏈,從APP直接跳轉到微信,結合微信生態引流傳播,不斷有新的玩法出現;在內容布局上,網絡文學是微信讀書上很受歡迎的板塊,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網絡文學用戶有4.6億之多。

這是Kindle忽視的市場,雖然以前也有過嘗試,2017年與當時的網絡文學平台咪咕閱讀合作,推出了定製版,把Kindle系統和咪咕系統同時放在一個設備里,但並沒有把系統完全打通,後面就不了了之了。

簡單說,Kindle在美國的成功是因為背靠著美國巨大的出版市場,是紙質書的升級版;而中國傳統出版市場不夠大,新興的知識付費的核心是傳遞和分享知識,關鍵在於運營而不是閱讀器。直接照搬美國產品到中國,自然會水土不服。

面對不同的市場就要有不同的打法,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做到全球化,前提是要做到本土化,要做到了解本地用戶的獨特需求、快速響應用戶需求。而不是像Kindle這樣給全球用戶都提供一個千篇一律的產品,在中國的本土化就做得非常不成功。

這也是給所有科技企業的一個提醒,在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中要想辦法提供服務,而不是單一的產品,要擁有把產品固化到服務里的能力,只有為用戶提供完美的服務體驗的企業才能有最廣闊的未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更多科技產業的底層思考邏輯,會在科技特訓營里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信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