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清華碩士,掉入已婚老師的愛情陷阱……」

尹建莉父母學堂 發佈 2022-06-08T07:42:18.206975+00:00

前陣子有條實名舉報上了熱搜,舉報對象是天津某老牌985大學的李副教授。發帖女孩稱其「玩弄自己的感情、學術不端、私生活混亂」等,並說自己已經舉報他整整2年,沒有得到任何處理進展和回應,只有來自李副教授的威脅與恐嚇。

前陣子有條實名舉報上了熱搜,舉報對象是天津某老牌985大學的李副教授。


發帖女孩稱其「玩弄自己的感情、學術不端、私生活混亂」等,並說自己已經舉報他整整2年,沒有得到任何處理進展和回應,只有來自李副教授的威脅與恐嚇。



一石激起千層浪,終於,在網友的聲討下,六天後,學校給出處理結果:


「李(副教授)與女性有不正當關係,嚴重違反師德師風,根據國家和學校的相關規定,經研究決定,給予其降低崗位等級處分,撤銷其教師資格,給予其解聘處理。」



「不正當關係」,這五個字實在太簡單了,簡單到難以概括女孩這六年來所遭受過的肉體痛苦和精神折磨……


是真愛?還是騙局?


故事要從2016年講起,這一年女孩剛剛20歲,還在讀大三。


在校領導的推薦下,她得以去李副教授處實習。來自普通本科院校的她,對「名校教授」四個字有著天然濾鏡,「幽默、瀟灑、紳士、見多識廣」,是李老師給她的第一印象。


因為女孩一早便知道對方已有家室,所以她「謹慎地保持著距離」,所有的交流都止於學術。她本以為這是學術水平再上一個台階的好機會,沒想到自此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李老師先是與女孩聊起自己的「悲慘人生」——


父親早逝,導致他被迫早早懂事成為孤母的依靠,結婚半年後發現妻子出軌,他一氣之下打斷了出軌對象的三根肋骨,還鬧到對方公司讓那男人丟了工作。轉頭夫妻二人和好,並生下一個孩子,但當下已經異國分居兩年多。


聊起這段感情,李老師用的詞是「死亡婚姻」


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李老師更進一步,開始每晚都找女孩吃飯,開車去河邊兜風,終於有一天,他對女孩表白了,來自已婚男教授對懵懂女學生的「喜歡」。


他生怕「已婚」的身份會阻礙女孩,於是拼了命地想要「證明自己」:

「我們已經兩年異國分居,五六年、七八年都不在一個床上睡了。」

「兩年分居,在法律上就已經解除婚姻關係了!所以你不要有顧慮。」

「我已經決定,等妻子一回國就去領離婚證。」


圖為女孩和李老師的聊天記錄,源@女孩別怕


女孩抵擋不住李老師的猛烈攻勢,答應和他在一起。也或許是早就動了心,傾慕他的才華,心疼他被妻子背叛,更能共情他不夠幸福的原生家庭……


只是女孩眼裡的「真愛至上」,在兩個人發生關係以後就變了味道,李老師開始不回女孩消息,甚至所謂「死亡婚姻」中的李太太發來語音,痛罵女孩「不要臉」「不珍惜自己」。


女孩大腦一片空白,打電話給李老師,李老師說:「你不要太自責,你也沒想要破壞我家庭不是嗎?」


「破壞家庭」?不是早就名存實亡了嗎?


——天真的女孩還沒來得及看穿一切就被分手,可惜悲劇卻沒能就此畫上休止符——分手第二天,女孩發現自己被傳染了尖銳濕疣,她掛不上公立醫院的號,又遇見醫托,莆田系醫院不僅沒能治好她的病,反而又導致了陰道炎。


她怕得要死,無人可以求助只好聯繫李老師找關係掛號。


治療持續了三四個月,她無數次將身體暴露在醫生面前,每次想到伴隨「尖銳濕疣」而來的那些冷言冷語,她就覺得自己很髒……


病治好以後,女孩靠獎學金和打工貼補生活,考取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的碩士項目後,又赴英國、俄羅斯深造。


她漸漸變成老家同鄉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生活似乎回到正軌之時,她翻到李老師妻子的社交帳號,整日發布家庭合照,連暱稱都是「天天樂韜韜」。


一家人的團圓模樣像一記響亮的耳光,女孩如夢初醒,什麼「死亡婚姻」「知心愛人」,一切不過是李老師精心謀劃的騙局!


她又發現了李老師曾經的「女朋友」,兩個女孩對了下時間線發現,李老師一邊和妻子幸福美滿,一邊強調「死亡婚姻」給自己帶來的挫敗感,一邊同時交著兩個年輕女友……


女孩鼓起勇氣向李老師所在院校的紀委舉報,卻因為證據不足而潦草結束,她徹底崩潰,患上抑鬱症,最嚴重時曾拿起手邊各種藥片一起吞下去……


是輪迴,還是詛咒?


故事講到這裡很像是「渣男欺騙乖乖女」的俗套劇情,或許已經有細心的朋友發現了不對勁:


女孩這一路走過來滿是荊棘和謊言,為什麼卻從沒提及父母?

明明那麼多可以和家人求助的十字路口,為什麼全都選擇了「外人」?


若是我們能再聊聊女孩的原生家庭,就會發現一切好像似曾相識……



女孩三歲時,意外撞見爸爸和一個陌生阿姨發生關係,旋即她被爸爸的一聲怒吼趕出門,依稀看見床上的阿姨還大著肚子。


這件事,女孩媽媽也知道,甚至在女孩出生之前,爸爸就和媽媽攤過牌。可媽媽寧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傻,也不肯要一個「離異女人」的身份,她甚至為了挽回丈夫的心,拼死生下女孩。


另一邊,阿姨未婚先孕也頂著巨大的壓力,爸爸給她找了個「老實人」結婚,婚後沒多久阿姨也生了個女兒,女孩爸爸對這個妹妹疼愛有加……


爸爸從不掩飾自己的出軌行為,甚至會在飯桌上炫耀此事:


他用筷子尖指著阿姨,笑著和兄弟朋友們介紹:「這是大妮兒!」然後拍拍女孩的後腦勺,說:「這是二妮兒!」最後再捏捏妹妹的胳膊:「這是小妮兒!」


更令人難過的是,媽媽對此全都知情,又不敢罵自己的丈夫,只拿女兒撒氣。


女孩慢慢長大,媽媽的怨懟與日俱增,管教也越發嚴苛,不能和男生說話、不能在意穿著打扮,連多照一會鏡子都會被罵「不自愛」……


她想罵的是女兒嗎?不是,是那個「搶了」她丈夫的阿姨。


可以想像女孩的成長環境嗎?除了爸媽哥哥,還有阿姨、阿姨的丈夫、阿姨的女兒……這組合單是想想就覺得詭異,可偏偏就構成了女孩的日常。


高考前半年,女孩媽媽第二次患上癌症,於2013年撒手人寰。葬禮過後父親沒和阿姨結婚,反倒另從相親網站上找了位喪偶多年的「好女人」結婚,後來他評價別人出軌說的話是:

「都怪女人勾引!賤!」

「離婚的女人自己都有問題!」

「我找老婆,只找喪偶的!」


女孩暗自發誓不要像媽媽那樣活:

「我不要自虐,我不要無條件做一個賢妻良母,我不要自己痛苦卻絕不離婚,還歧視其他離婚的女人,我不要把自己生命的重量放在別人身上。我要像男人一樣活著,我要比男人活得更起勁兒。」


這話一點兒也不錯,可她偏偏遇見了深諳「PUA(精神控制)之道」的李老師:

「這個身披名校光環的男人,竟然也能理解我難堪的原生家庭,他如此體面卻也正在經歷著與我類似的痛苦!」


我們現在都明白,如果突然遇到一個人和自己完美適配,那一定要小心,可惜剛剛20歲的她還不懂……


我該如何保護我的小孩


寫到這,其實對女孩是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


怒是因為女孩「知三當三」。


無論「死亡婚姻」粉飾得多麼冠冕堂皇,無論遇見了多麼稀罕的「愛和理解」,對面二人尚未離婚就是事實,而女孩作為一個成年人,在這段關係里,她是知情、自願的。


可我更多的,是哀。


在畸形的原生家庭中長大,她恐怕壓根分不清愛和傷害。


她是媽媽挽回家庭的工具,寄託了希望也被迫背負失望,她還是爸爸的酒桌談資,證明那些「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光輝事跡」……可她唯獨不是她自己。


所以即使她知道要拒絕媽媽曾遭受過的那些痛苦,可這痛苦披上了「愛和理解」的偽裝,就成了她生命里難得的溫暖。


而且,我們每個人的婚姻藍本,大多基於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處模式,無論是「絕對不能找個我爸那樣的男人」,還是「一定要娶個我媽那樣的老婆」,這二者都是對父母婚姻關係的重複。


如果一個人從來都沒擁有過健康的愛,沒有體驗過正常的親密關係,你又怎麼要求她尊重自己的感受、保護邊界、儲蓄生命能量呢?


我們一方面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另一方面也要用心經營自己的婚姻,就算出現什麼問題,盡力選擇直面解決,而非逃避,甚至投射給孩子。


當然了,這世界上也沒有人能保證,孩子在愛和自由中長大,就一定不會遇見渣男,原生家庭再好也不能保證一個人一生都不被騙不受傷害。


可是相比起那些「愛的模板」有問題的小孩,見識過「健康的愛」是什麼樣子的孩子,一定更容易辨識「假愛」,規避陷阱,獲得幸福。



給孩子一個溫柔的「愛的模板」

不僅僅是愛TA,還有愛自己


歡迎您來7天好媽媽成長營

只需19.9元

給您一套家庭教育萬能公式

輕鬆應對各種育兒場景

成就孩子,幸福自己

點擊下方連結,了解詳情↓


作者介紹

王美文兒,努力多寫美文兒的大老王,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發送「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