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到底能不能趕超台積電?網友: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爲科技狂tech 發佈 2022-06-09T10:57:48.854192+00:00

近期,爾必達存儲器公司前社長坂本幸雄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邏輯晶片領域,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地區最頂尖的晶片製造商,當前最先進的工藝也只是14nm,已是7、8年之前的技術。全球最頂尖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正在開發2nm工藝,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相比的差距並未縮小。

近期,爾必達存儲器公司前社長坂本幸雄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邏輯晶片領域,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地區最頂尖的晶片製造商,當前最先進的工藝也只是14nm,已是7、8年之前的技術。全球最頂尖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正在開發2nm工藝,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相比的差距並未縮小。如果中芯國際缺乏在3~4年後追上台積電的決心,那麼二者之間的差距將會不斷擴大。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國大陸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從材料、設備、EDA/IP,到設計、製造、封測,中芯國際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舉例來說,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半導體上市企業中(不包含台灣企業),中芯國際以41.2億元的研發支出位居第一,聞泰科技則以37億元的研發支出排名第二;研發支出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僅9家,研發支出不足10億元的企業占大部分比重,甚至仍有超過半數的企業研發支出不足2億元。與此同時,中芯國際2021年營收356億元,排名第二;第一名是聞泰科技,2021年營收達527億元。

1,台積電不僅即將量產3nm工藝,也已規劃好2nm工藝和1.4nm工藝

6月6日,來自中國證券報的消息稱,台積電第一個2nm工藝晶片製造廠——新竹N2工廠正在進行土地取得作業,計劃於2022年三季度動工。新竹N2工廠將分四期建設,共建設4座12英寸晶圓廠,有望在2024年為蘋果手機量產新一代移動晶片。

而6月7日,聯合新聞網稱,台積電預期投資1萬億新台幣(約合2290億元人民幣),將在台中中清乙工(中清路交流道附近乙種工業區)建設半導體產業鏈園區,藉此擴大2nm工藝的產能。除了台中中清乙工,台積電日前也已取得了新竹竹科園區用地,預計同樣會用於建設2nm工藝生產線。

據網上公開的信息顯示,台積電2nm工藝將用類納米片(nanosheet)及納米線(nanowire)晶體結構設計,並且導入諸如高遷移率通道(High mobility channel)材質、碳納米管(CNT),以及石墨烯以外的2D材料。在2022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2nm(工藝)開發順利,預計2024年底試產,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或年底量產。」換言之,台積電很可能將是全球第一家能夠提供2nm代工服務的晶片廠商。

2022年下半年,台積電有望量產3nm工藝(N3)。據台積電官網介紹,在3nm推出時,會是業界最先進的工藝,具備最佳的PPA及電晶體技術。相較於上一代5nm工藝(N5),3nm工藝的邏輯密度將增加約70%,在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10~15%,或者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

除了3nm工藝和2nm工藝外,台積電也已著手開發1.4nm工藝。5月上旬,台灣Digitimes曾報導,台積電為了防止英特爾未來在2nm工藝節點殺出血路——跟台積電爭搶蘋果的訂單,台積電決定由3nm團隊轉戰開發1.4nm,並進入TV0階段,再依序推進至TV1、TV2階段。以每個階段為期約二到四個季度推估,台積電應可在2025年,即2nm工藝正式量產時,將1.4nm工藝導入試產,2026年到2027年可望推出1.4nm代工服務。當然,台積電也可視英特爾在開發18A工藝的過程中是否順利,適時調整策略,不排除台積電先推出2nm微縮版工藝——1.8nm工藝,以取得制霸權。

2,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上,台積電穩居龍頭地位,而且相當強勢

2022年4月14日,台積電召開2022 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財報顯示,台積電當季營收175.7億美元,同比增長36.0%,環比增長11.6%;毛利率55.6%,營業利潤率45.6%,淨利潤率41.3%。也就是說,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是有史以來的季度新高。從製造工藝角度來看,5nm工藝占該季晶圓銷售金額的20%,7nm工藝占30%。總體而言,先進工藝(7 nm及以下工藝)的收入占該季晶圓銷售金額的50%。而從產品角度來看,智慧型手機占營收的40%,高性能計算占41%,物聯網占8%,車用電子占5%,消費性電子占3%。

雖然2022年台積電面臨不少挑戰,例如通貨膨脹加劇,先進工藝研發困難,生產成本高,以及海外生產據點擴展難等;但魏哲家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他對2022年台積電的營收依然保持樂觀態度,以美元計算,預估2022年公司全年營收增長預計達24~29%,長期毛利率將達53%以上。而據macrotrends網站提供的數據,從2009年到2021年,台積電營收可謂逐年增長,並且淨利潤也跟著不斷創出新高。其中,在2020年和2021年,台積電的淨利潤率都比較接近40%!

台積電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高的營收和利潤,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先進位造工藝賽道能夠持續保持領先。雖然台積電也不乏實力強勁的對手,例如三星電子。一方面,Digitime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的連續五個季度里,5nm和7nm工藝在台積電營收中占比50%左右,其次是16nm和28nm工藝約占營收的25%。另一方面,Gartner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21年全球5nm、7nm、10nm晶片代工市場上,台積電占大部分的份額,剩餘的小部分屬於三星電子。其中,台積電5nm代工收入104.68億美元,三星僅4.87億美元;台積電10nm/7nm代工收入179.71億美元,三星電子僅有29.54億美元。可以看出,台積電顯得很強勢——全球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晶片製造訂單,主要被台積電一家吃下。

3,美國客戶占台積電營收的60%以上,台積電尤其不能失去蘋果的訂單

2021年,台積電第一大客戶貢獻營收4054.02億元新台幣(約合9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20%,占總營收比重提升至26%;2020年時,該占比為25%。毫無疑問,蘋果就是台積電第一大客戶。而蘋果所看重的,正是台積電在先進工藝上的實力——業界領先。在很大程度上,台積電的盛衰成敗繫於蘋果公司。假如將來某個時候,蘋果的訂單被部分甚至全部搶走,對台積電來說無疑是打擊。事實上,英特爾就非常想爭取到蘋果的訂單。當然,如果台積電在先進工藝賽道失去了領先優勢,那麼蘋果大概率會轉單。

台積電第二大客戶貢獻營收1537.4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343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首度攀升至10%。分析人士稱,超微(AMD)應該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也是台積電業績增長的主要動能之一。在華為被斷供晶片以前,華為曾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2019年,華為給台積電貢獻營收1528.76億元新台幣(約合341億元人民幣),占比為14%;2020年,華為貢獻的營收1673.90億元新台幣約合374億元人民幣),占比12%。

台積電2021年營收中,最大市場是美國,為台積電貢獻收入達1.01萬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2254億元),同比增長24%,占台積電總營收的64%,2020年占比為61%。第二大市場是台灣,台灣2021年為台積電貢獻收入2039.63億元新台幣(約合455.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占台積電營收的12.8%。同期,亞太地區在台積電營收中占比14%。中國大陸占台積電營收的10%,2020年時占比17%。

先前,Digitimes 還放出了一張來源於彭博社的數據,曝光了台積電前十大客戶營收貢獻占比。數據顯示,蘋果作為第一大客戶,占台積電營收的25.93%;後面依次是,聯發科占比5.8%,AMD占比4.39%,高通占比3.9%,博通占比3.77%,英偉達占比2.83%,索尼占比2.54%,美滿占比1.39%,意法半導體占比1.38%,亞德諾半導體占比1.06%,英特爾占比0.84%。不難看出,前十大客戶中,美國企業客戶占多數。

小結:不妨直接引用知乎上某網友的觀點,或許在很長的時期內,中芯國際都幾乎不可能趕超台積電。即便如此,中芯國際仍可努力成為全球一流的晶片代工商,儘可能縮小與領先者的差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