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源源不斷,剛出了10噸貨!」邯鄲肥鄉的秸稈咋這麼搶手

中原新聞網 發佈 2022-06-09T15:07:34.924718+00:00

近日,在邯鄲市肥鄉區辛安鎮鎮孟張莊村厄瑪奴耳草業有限公司內,一捆捆打包好的秸稈整齊地堆放在場地上,「今年的秸稈很是搶手,全國各地養殖場的訂單源源不斷,前兩天剛出了10噸貨,人民網、河北日報、冀雲還報導了呢!」

近日,在邯鄲市肥鄉區辛安鎮鎮孟張莊村厄瑪奴耳草業有限公司內,一捆捆打包好的秸稈整齊地堆放在場地上,「今年的秸稈很是搶手,全國各地養殖場的訂單源源不斷,前兩天剛出了10噸貨,人民網、河北日報、冀雲還報導了呢!」企業負責人王進軍笑呵呵地說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正值夏收時節,肥鄉區辛安鎮鎮孟張莊村廣袤田野里麥浪滾滾,滿目金黃,聯合收割機加速奔跑,一台台秸稈打包機緊隨其後,秸稈通過打包機後端的收集裝置進入機箱內,經過壓縮後,一個個或方方正正、或圓圓滾滾的壓縮「蛋」從尾部溜出,散布在田野上,勾勒出喜獲豐收的別樣畫卷。

往年最讓農民頭疼的秸稈,如今成為了搶手的「香餑餑」。王進軍帶領團隊十餘人,免費為村民「清理」小麥收割後的秸稈。「我們在去年2台打包機的基礎上,新購入了4台打包機、一台摟草機和一台鏟車,現在全部開足了馬力在田間忙碌。今年小麥豐收,一畝地能收集300餘斤秸稈,我們預計能完成10000餘畝秸稈的回收。」王進軍說道。

王進軍是一名30歲出頭的年輕人,前幾年在河南、安徽等地從事糧食貿易有關工作,工作中他看到當地麥收後,秸稈全部打包離田,一舉多得,深受農民的歡迎,便想著在自己的家鄉推廣這項技術。去年,他回到家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資註冊了公司,購買設備,培訓專業的機械手,開始嘗試在本村推廣。

秸稈離田,既能保護環境,又能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經過去年的推廣和經驗積累,農民漸漸認識到秸稈回收的好處,今年紛紛主動找到王進軍,請他幫忙回收秸稈。「之前都是聯合收割機把秸稈粉碎了還田,現在把秸稈清理乾淨,土壤能呼吸,病蟲害少了,新種的莊稼出苗整齊,還省了不少種子呢,我們種地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村民張大爺笑呵呵地說。

秸稈打捆離田,省去了聯合收割機粉碎麥秸的過程,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夏收的效率,降低天氣對夏糧搶收帶來的不確定風險,確保顆粒歸倉。「今年,我們村夏收的整體進度比往年提高了不少,而且禁燒防火的壓力也小了很多,秸稈離田從源頭上排除了秸稈焚燒隱患。」孟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張相奎說到。

「我們給每輛車都配置了滅火器,秸稈收儲點也配置了消防設施,麥收防火太重要了,稍有不慎,農民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而且相對於秸稈粉碎還田,秸稈離田後,火災發生的概率以及火勢蔓延速度都會降低很多。」王進軍介紹道。

打包好的秸稈,由農用三馬車統一運送到收儲點存放。在收儲點,工人們將根據不同的用途對秸稈進行除塵、柔絲等二次加工,由專業的機器打包成統一的「豆腐塊」,便於裝車運輸。據王進軍介紹,回收的秸稈主要用於養殖飼料的製作,目前他們的客戶群體遍布全國各地,尤其是寧夏、青海、新疆等畜牧業大省。此外,秸稈還用於發電和造紙。「前兩天,武安的一個造紙廠老闆來這裡考察,我們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王進軍說道。

小麥秸稈通過回收利用,變廢為寶,生「金」變「銀」,不僅讓王進軍的公司獲得了收益,也讓農民從中得到了方便和實惠。村民張現國就從秸稈回收中找到了「生財門路」。他和朋友搭班,開著自家的三馬車轉運秸稈。「一天能運四五百捆,一個麥季下來,能掙好幾千元。」張現國說。

「下一步,我會在購買新設備、技術人員培訓、建設專門的收儲倉庫、拓寬銷路等方面下功夫,爭取到秋收時,能為更多農民服務。」談到未來發展,王進軍充滿信心,幹勁十足。

王進軍對秸稈離田的探索,是肥鄉區鼓勵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系列做法的一個縮影。目前,肥鄉區正按照中央省市關於做好「三夏」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各項要求,加強秸稈收運儲體系建設,在穩定秸稈綜合利用率99%的基礎上,提高秸稈離田率,拓展秸稈綜合利用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來源:微觀肥鄉

責任編輯:王傑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