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曾孫薛平為薛剛原型,亦為中流砥柱,無愧祖風

資治通鑑史海晗英 發佈 2022-06-09T22:18:56.601174+00:00

歷史的職場智慧: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曾孫薛平為薛剛原型,亦為中流砥柱,無愧祖風!薛仁貴及其薛氏英雄在民間傳說中極富傳奇,很多情節都成為戲曲的經典唱段,正史中薛仁貴也是鼎鼎英雄,薛氏子弟中出了很多優秀名將,或許朋友們都熟悉民間故事和戲曲「薛剛反唐」,薛剛原型正是薛仁貴曾孫薛平,歷史上真實的薛平,其實也非常神勇,今天和朋友們分享下。

歷史的職場智慧: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曾孫薛平為薛剛原型,亦為中流砥柱,無愧祖風!


薛仁貴及其薛氏英雄在民間傳說中極富傳奇,很多情節都成為戲曲的經典唱段,正史中薛仁貴也是鼎鼎英雄,薛氏子弟中出了很多優秀名將,或許朋友們都熟悉民間故事和戲曲「薛剛反唐」,薛剛原型正是薛仁貴曾孫薛平,歷史上真實的薛平,其實也非常神勇,今天和朋友們分享下。

1)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成為不朽傳奇

薛仁貴(614-683),山西河津修村人,初唐名將,是著名軍事家和政治家,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多傳奇事跡,在軍事和政治上均有赫赫功勳。

661年,鐵勒進犯唐邊。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發前唐高宗宴請將士,席間唐高宗對薛仁貴說:「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唐高宗大吃一驚,又不好意思,當即命人取更加堅固的鎧甲賞賜薛仁貴。

662年,回紇鐵勒九姓突厥(九個部落聯盟)得知唐軍將至,便聚兵10餘萬人,憑藉天山(今蒙古杭愛山)有利地形,阻擊唐軍。當年3月1日,唐軍與鐵勒交戰於天山,鐵勒派幾十員大將前來挑戰,薛仁貴應聲出戰,獨挑幾十人,連發三箭,敵人3員將領墜馬而亡,敵大軍見之,立即混亂,薛仁貴指揮大軍趁勢掩殺,沒多久,敵人大軍投降.因為鐵勒騷擾唐邊境達數十年之久,薛仁貴命令將投降兵就地活埋,以除後患,蒙古杭愛山至今還有坑殺遺蹟,之後薛仁貴繼續北進,將鐵勒九部的首領偽葉護三兄弟生擒,從此回紇九姓突厥衰落,當時世間流傳歌謠「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2)薛平年少聰慧,十歲知機讓爵,護父歸葬避禍

薛平(763-832年),山西河津人,薛嵩之子,薛楚玉之孫,薛仁貴曾孫,為盛唐著名將領。

薛平十二歲為磁州刺史,後入朝任職,宿衛南衙三十年,歷任左龍武大將軍、義成節度使、左金吾衛大將軍、平盧節度使,在地方頗著政績,826年官拜河中節度使,累封韓國公,830年任太子太保,831年在司徒任上致仕,832年去世,享年八十歲。

772年1月,薛嵩去世,軍吏們意圖效仿河朔三鎮舊例,擁戴年僅12歲的薛平出任節度留後,薛平並不推辭,表面上先答應下來,過後,他就將這一職位讓給叔父薛崿,自己卻在夜裡悄悄護送父親靈樞回歸故里。

《新唐書·薛平傳》:父喪,軍吏以故事脅知留務,偽許之,已而讓曨,夕以喪歸。

《舊唐書·薛平傳》:嵩卒,軍吏欲用河北故事,脅平知留後務,平偽許之,讓於叔父崿,一夕以喪歸。

《資治通鑑·唐紀40》:大曆八年……春,正月,昭義節度使、相州刺史薛嵩薨。子平,年十二,將士脅以為帥,平偽許之;既而讓其叔父崿,夜奉父喪,逃歸鄉里。

薛嵩去世留下的節度使之位,是枚燙手山芋,薛嵩手下這些將領只是覺得薛平年少容易被控制才擁戴他做留後,薛平雖然年少,但聰慧異常,洞察了這些將領的圖謀,避免成為他們的傀儡、替罪羊和踏階石。

3)薛平討逆治河

812年,唐憲宗李純發兵討伐叛亂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委任薛平為滑州刺史,兼義成軍節度使。滑州接鄰淮西,薛平在討伐淮西的前線,多次立有戰功。

薛平任職的滑州城,位於黃河之濱,經常遭受水害。薛平經過調查得知黃河小道在衛州黎陽縣(河南濬縣東北)界,而黎陽為魏博藩鎮地界。薛平即派人去魏博交涉占黎陽黃河故道加寬黃河河床的事宜。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答應了薛平的請求。於是薛平給黃河故道和故道與現流河道之間的農民更換了其他田地,然後在這一地區加寬河道二十里,以減緩水勢,這樣,滑州地區很長時間沒有發生水患。薛平在滑州任職六年,後入朝為左金吾大將軍,不久再次復任義成軍節度使。

4)薛平討平馬廷崟作亂

821年,幽州和鎮州派兵攻打棣州,時任淄青節度使的薛平派大將李叔佐率兵救援。棣州刺史王稷供給軍隊物資稍少,軍士怨恨憤怒,乘夜晚潰逃。軍士推馬廷崟為道領,一邊行走,一邊收兵,共達七千多人,直向青州逼近。當時青州城中兵少,不足以抵抗逃兵,於是,薛平把倉庫和自己家的私財全部拿出,招募士卒,得精兵二千人,出城迎戰,大敗逃兵,把馬廷崟斬首,逃兵死亡幾千人,自此薛平威震一方。11月28日,淄青節度使薛平向朝廷報告了此事,誅殺了作亂突將馬廷崟。

4)薛平歷官有績

薛平宿衛南衙共30年,特別受到宰相杜黃裳器重,此後他歷任外鎮多職,治績突出,任汝州刺史時,已初立政績;任義成軍節度使時,派人與魏博節度使交涉,加寬黎陽黃河故道的河床二十里,造福了當地百姓;在平盧節度6年任上,使平盧軍兵精糧足,徭賦均一,深受百姓愛戴,當時人們認為,在所有節度使中,很少有人像薛平一樣深得民心的。

薛平也留下其他佳話,唐朝的平曾為人恃才傲物,不忌諱細節,薛平在浙西節度使任上,平曾求見薛平,薛平對平曾不是很禮遇,平曾不滿意,作詩諷刺薛平就甩手走了,其詩為:「梯山航海幾崎嶇,來謁金陵薛大夫。髭發豎時趨劍戟,衣冠儼處拜冰壺。誠知兩軸非珠玉,深愧三縑卹旅途。今日楚江風正好,不須回首望句吳」,薛平聽說後,就讓人把平曾追回來,好酒好肉款待,平曾就寫了首《縶白馬》詩,詩詞為:「白馬披鬃練一團,今朝被絆欲行難。雪中放出空尋跡,月下牽來只見鞍。向北長鳴天外遠,臨風斜鞚耳邊寒。自知毛骨還應異,更請孫陽仔細看」,薛平看到此詩後說,如果不強行留下他一些日子,咋能窺得他毛骨,於是更加禮遇平曾。這個小故事也體現了薛平寬闊胸襟和厚重待人的一面。

薛平的一生,無論在軍政和為人,都無愧於薛仁貴盛世英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行正有方,德高追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