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觀點丨如何成為一個有創意的旅遊策劃者(四)

華高萊斯 發佈 2022-06-11T02:47:10.037850+00:00

2021年12月,華高萊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忠先生受邀為廈門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系2021MTA全體同學就旅遊改變中國——文旅融合的國際視野與成功要素、城市更新——從增量建設到存量提質、文旅振興鄉村之四大驅動力等主題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系列講座,以歷史人文的積澱、行走中外的視野、城市規劃的格局詮釋了新時期文旅發展新路徑。



2021年12月,華高萊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忠先生受邀為廈門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系2021MTA全體同學就旅遊改變中國——文旅融合的國際視野與成功要素、城市更新——從增量建設到存量提質、文旅振興鄉村之四大驅動力等主題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系列講座,以歷史人文的積澱、行走中外的視野、城市規劃的格局詮釋了新時期文旅發展新路徑。講座由廈門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系主任林璧屬教授主持。

李忠先生進行專題授課


通過兩天的學習,李忠先生以其灑脫的性情,幽默的風格,高瞻遠矚的見識,為廈大學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表示,在此次講座中收穫良多,深刻地認識到學海無涯。做旅遊人,不僅僅要學習旅遊行業的知識,還需要努力擴充文學、歷史、地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識,正所謂「不會歷史地理文學的建築師不是好的規劃師」!

李忠先生與廈大學子


除專題授課外,李忠先生還就如何成為一個有創意的旅遊策劃者,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個人想法和觀點。現將李忠先生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有創意的旅遊策劃者》的觀點整理髮布,以饗讀者。


在《如何成為一個有創意的旅遊策劃者(三)》中,我說過,作為旅遊策劃人必須要看的第一類就是文學書籍。接著前面的內容,我再跟大家說一個人,這個人叫長孫晟。長孫晟其實對中華民族沒有被外民族吞併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長孫晟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餘年中,雖未指揮過大的作戰,但憑其出眾的謀略,提出「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之策,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寧、促進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貢獻。

備註:長孫晟,本姓拔拔氏,是北魏太師、上黨文宣王長孫稚的曾孫,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兕第三子。隋朝戶部尚書、左候衛將軍長孫熾之弟。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和北周宣帝宇文贇和親,當時雙方為了炫耀武力,都會選擇能騎善射之士作為使者,長孫晟因此得以入選使者出使突厥。之前北周派的使者根本不被沙缽略可汗正眼所看,唯獨長孫晟精於騎射,出身顯貴,深得沙缽略可汗喜歡,於是被留在突厥一年之久。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長孫晟看似四處遊玩,結交突厥勇士,實際上他整個考察了一遍突厥部落的內部狀態、地理環境等等,徹底熟悉了突厥部族。隋朝建立之後,突厥沙缽略可汗以替北周的妻子出氣為由發動戰爭。此時長孫晟遊歷突厥的經驗讓他成了核心人物,長孫晟直接提出,突厥內部爭權奪利非常嚴重,尤其是沙缽略可汗,他和弟弟達頭可汗玷厥不和,玷厥權勢小但是兵強馬壯,沙缽略可汗非常擔心他會造反;另外還有一個第三強阿波可汗夾在兩人之間首鼠兩端。大隋應該用武力加離間雙管齊下,長孫晟提出了對付突厥的戰略規劃是:今宜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讓突厥人在內部爭權奪利中消耗,只需十數年內亂後,可一舉而空其國!長孫晟制定的對突厥「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政策,一直延續到唐代都是對付突厥的核心政策。

他之所以沒有被大家所熟知,是因為他的名氣沒有那麼大,但是他的一兒一女非常有名,兒子就是唐朝名相長孫無忌,女兒是文德皇后長孫氏。更有名的是,他的女婿是唐太宗李世民。

長孫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大家要知道一個事兒,那會兒的突厥比當年漢朝面對的匈奴要厲害的多得多,因為匈奴的組織是比較鬆散的,而突厥是有強組織的——玄武門之變後,突厥發兵南下,頡利可汗親自帶著十多萬軍隊一路打到了渭水河畔,後來才有了所謂的「渭水之盟」。

備註:渭水之盟又稱便橋之盟,指的是唐朝時期,玄武門之變之後,唐太宗李世民與入侵的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的結盟。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長安僅40里的涇陽(今陝西涇陽縣),京師震動。此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唐太宗李世民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人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殺白馬與突厥可汗締結「渭水之盟」,突厥兵於是退去。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條件下的作戰,為穩定局勢、發展經濟、積蓄力量贏得了時間,是唐朝與突厥強弱變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所以說,歷史的邏輯是只有被俗文學傳播的人,大家才能記住他。

有很多著名的歷史場景,在當年其實並沒有那麼的了不得,比如拿破主要輸在哪一場戰役上呢?有的同學說是「滑鐵盧戰役」,其實滑鐵盧是果,不是因。真正的因是什麼呢?真正的原因是拿破崙在俄國戰場慘敗後,再加上萊比錫會戰,一路被打回了法國。打到最後,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備註: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拿破崙相繼獲得了斯摩棱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擊垮了阻止他的俄軍部隊。1812年9月7日,拿破崙率領法軍獲得了極為艱難且浩大的博羅季諾戰役的戰術勝利,但雙方均損失慘重。9月16日,拿破崙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同時,俄羅斯的寒冬,成為了拿破崙的最大阻力,由於法軍物資補給不足延滯、兵力分散,俄軍迎來重大轉機,庫圖佐夫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本來處以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歷史迷為什麼覺得滑鐵盧戰役重要呢?大家有沒有讀過一本書,叫做《人類群星閃耀時》。如果今天我只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我就推薦這本茨威格寫的《人類群星閃耀時》。


備註: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一1942),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於富裕的猶太人家庭。《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史蒂芬·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之一,截取了拿破崙、歌德、托爾斯泰、西塞羅、列寧、威爾遜等偉人的歷史性時刻,以獨特的視角,展開14個歷史特寫,刻畫14位時代英雄,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14個精彩瞬間。

這本書非常具有導遊語調,他把人類的重要片段都寫得非常精妙,其中有一章就是關於滑鐵盧戰役的,叫做「拿破崙:滑鐵盧的一分鐘」。寫得極為精彩,所以導致很多人認為滑鐵盧這場戰役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後來,還有人總結說,如果那天多下一點雨,或者少下一點雨,結果可能都會變得不一樣。甚至,還有人把拿破崙對陣反法聯盟的過程總結了「26個如果」,意思是說其中有一個「如果」成功了,拿破崙就不會輸。結果「26個如果」一個都沒有「如果」上,所以拿破崙就輸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只是茨威格把這件事寫得很有衝突性和戲劇化。茨威格在這本書中還寫了很多,如「斯科特:南極探險的鬥爭」這一章描寫的就是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乘坐「特拉·諾瓦號」到南極探險的故事。今天位於南極地區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以他和他的競爭者「羅阿爾德·阿蒙森」命名的。這本書寫得非常好,我推薦大家都看一看。

所以說,人和事的傳播特別重要。一旦傳播出去了,大家會發現,你現在知道的很多事,今天的很多流行,都有很多經典的底層邏輯,那些你以為很流行的,其實它原來是有經典的底層邏輯的。

舉個例子,李健有一首歌叫做《傳奇》。這首歌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呢?李健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畢業後的李健並未從事音樂事業,而是進入廣電總局,當了一名網絡工程師。大學畢業後,盧庚找到李健,成立了「水木年華」樂隊。在《傳奇》沒有火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位歌手。而《傳奇》這首歌,是李健在讀了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後,寫下的一首曲子。後來,徐靜蕾還改編並拍攝了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備註:《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著名的奧地利猶太裔作家史蒂芬·茨威格所著,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淒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得深沉與奉獻。

所以說,文學家都是很厲害的,文學作品有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混淆」歷史的地步,有些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就是你明知道這件事是假的,但是由於文學作品寫了,你仿佛覺得這就是真的。

舉個例子,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地發展起來,就是因為當時我們有兩筆非常大的啟動資金——一筆是來自海外華人,特別是福建華僑帶來的巨大投資。作為著名僑鄉,廈門經濟特區發展之初就吸引大量投資,尤其是華僑紛紛回國投資。另一筆就是日本的對華援助。1972年中日建交,中方放棄了對日索要戰爭賠償,日本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給予了中國大量的援助。

1979年,日本設立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計劃,該計劃包括有償資金援助、無償資金援助和技術援助三個部分。有償援助部分主要指日元低息貸款,無償援助部分是日本對中國的贈款,技術援助則包含日方為中方免費提供人員培訓、日方專家指導等技術合作。

1979年,中國接受了日本政府的第一筆貸款援助3309億日元,這筆日方貸款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接受的最早、最大的一筆外國政府貸款。這些錢被用於修建北京到秦皇島之間的鐵路、秦皇島港口建設,湖南五強溪水電站建設等六個建設項目。

從1979年-2010年間,中國共獲得日本約2638億元人民幣的開發優惠貸款、124億元人民幣的無償援助以及約138億元人民幣的技術合作資金,再加上最近十年的援助金額,總金額超過3000億人民幣,涉及項目200多個,包括北京首都機場擴建、上海浦東機場、武漢長江二橋等,都是日本低息貸款援建的[1]。

日本為什麼會給咱們這麼多的援助呢?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那些政治和經濟原因之外,其實還與一部電影有關,這部電影叫《日本沉沒》。

《日本沉沒》是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小松左京出版於1973年的同名小說,1973年、2006年先後拍攝過兩次,主要講述是一位名叫田所雄介的地球物理學博士,在調查日本頻繁地震的過程中,偶然發現日本島將在兩年內完全沉沒,由此而引發的一場全國性的大危機,日本政府、科學家、民眾與天災戰鬥的故事。

在電影中,相關機構在日本沉沒的前一年,向世界各國發出求救,希望他們能夠收留自己的難民,可是歐洲和美洲國家都拒絕了日本的請求,最後,只有中國接收了大部分的日本難民,才讓這場危機化險為夷。當年,這部電影在日本上映後,獲得了大約40億日元的票房收入,觀眾累計達880萬人次,持續引發了日本社會熱議,其中,最令日本島國人民擔憂的是影片中所提出的日本沉沒假想,到底會不會出現?一旦發生這種危機,全日本的1億多人口,又將何去何從呢?

這個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是大大改變了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這就是我所說的,大家一定不要低估文學的力量,一定要多看文學書籍,尤其要多看一些名著。

(未完待續……)

數據來源:

[1]搜狐網《日本四十年援華史:支出超3000億人民幣,到底圖個啥?》

https://www.sohu.com/a/376809092_789968

版權聲明

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合法權益歸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高萊斯)所有,未經華高萊斯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摘抄、改編、翻譯、注釋、複製、發行、廣播、彙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內容,否則,將可能承擔相應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責任。華高萊斯將通過一切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