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的興建與倒塌

閒蛋黃 發佈 2022-06-11T11:26:05.362793+00:00

代表著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壘的前沿陣地,「柏林圍牆」成為這兩個國家的分界線,給人民和國家都留下難以抹去的傷痛。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德國在二戰後被分為東、西德兩個國家。代表著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壘的前沿陣地,「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成為這兩個國家的分界線,給人民和國家都留下難以抹去的傷痛。

禍起蕭牆

1945年,盟軍占領了德國,將其劃分為四個區域,分別由英、法、美、蘇四國管制,並實施民主化、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管理。直到1946年,以美英法為代表的西方陣營與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關係破裂。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占領區合併成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聯邦德國」(BRD),俗稱「西德」。同年10月7日,蘇聯占領區則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民主德國」(DDR),俗稱「東德」。

東德地區靠近東普魯士。從中世紀霍亨施陶芬王朝以來,東普魯士地區就始終是歷代德國王室的龍興之地,是今天德國版圖中最早獲得發展的幾個地區之一。1848年,普魯士王國廢除農奴制之後東部失去相對於西部的發展優勢,而西部的萊茵河地區,在法占時期取消了農奴制,工業獲得了發展。19世紀上半葉,隨著普魯士煤炭鋼鐵工業的發展,埃森,多特蒙德,蓋爾森基興等地紛紛建立起近代工業,魯爾工業區逐漸形成。1888年,魯爾區人口僅僅140萬,卻創造了7%的全球GDP,德國的經濟重心徹底轉移到了西部。

在兩大陣營對德國的占領統治期間,兩德之間的差距拉得更大。以1965年為基準,東西德之間的比例則是61:100。蘇聯雖主動免除了東德25億美元的戰爭賠款,但蘇聯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卻原模原樣地傳染給了東德。二戰結束10年後,東柏林的食品供應仍實行配給制,連嬰兒食品也不例外,東德人對蘇聯的意見就越來越大。從1948年到1961年,約300萬人逃離東德,占全國人口的六分之一。到1961年8月,平均每天有2000人從東柏林前往西柏林後就一去不回。

歐洲冷戰的重點地區是德國,德國的聚焦在柏林。赫魯雪夫來到東柏林,他也承認目前東德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遠沒有達到和西德競爭的水平,但同時他又說:我們遲早要挑破西柏林這個水泡,他的夢想是把東柏林變成讓西方眼饞的社會主義大櫥窗,到那時就沒有人跑了!

1960年1月20日,甘迺迪宣誓就任美國第35屆總統。他在就職儀式上容光煥發地說:今天象徵著一個結束,今天也象徵著一個開端,它表明一種更新,也表明一種變革。赫魯雪夫希望能與甘迺迪,在柏林問題上達成共識。

6月初,赫魯雪夫興高采烈地來到維也納,與甘迺迪促膝而談。會談中,赫魯雪夫有意重提美蘇對德的和約,商討美、蘇、英、法四國共同從柏林撤軍,以及將柏林變成非軍事化的自由城市。甘迺迪深知四國軍隊撤出後,柏林實際上要被蘇聯一家控制,因此拒絕了蘇聯的方案。

既然和美國談不攏,赫魯雪夫只好阻斷東西柏林之間的民間往來。1961年8月1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開始在東西德邊境構建「柏林圍牆」。官方說法是阻止西方「法西斯「進入東德和破壞社會主義國家。但事實上,主要是阻止東德人民向西德大規模倒戈。

8月13日凌晨,東德封鎖行動開始。東德工人戰鬥隊開始用氣鑽鑿眼,豎起水泥柱,鋪設鐵蒺藜。僅用五天時間,東德就完成了199公里的邊境圍牆修建。「柏林圍牆」蜿蜒於街道、住宅區、花園、樹林、河流之間,除了留下13個固定的出口外,其他地方都要被封鎖。無數柏林人一覺醒來,發現和家人、戀人,因「一牆之隔」從此要天各一方。

西方盟國也迅速回應:20個小時後,開始在邊界沿線軍事巡邏;40個小時後,向柏林蘇軍指揮官遞交抗議書;72小時後,盟國正式向莫斯科提出外交抗議。美國總統甘迺迪回應稱,柏林仍是一個「自由的城市」,將與副總統林登·詹森同期前往西柏林。此外,美國還向西柏林緊急調集1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北約駐守歐洲的中程飛彈部隊進入戰備狀態,而蘇聯的中程飛彈部隊也進入戰備狀態,互不相讓。

翻越那堵牆

1961年8月,東德士兵漢斯·康拉德·舒曼,在執勤時突然轉身大步越過鐵絲網。周圍的人還沒來得及反應,他已經人在「國外」了。隨後,東德政府加強了對翻牆者的懲罰。

柏林圍牆博物館內展示了大量逃亡成功者「喜劇」般的創意:37 個半專業人士用 6 個月時間挖出的 5 號隧道;兩個家庭費時兩年手工製成的熱氣球;用摩托馬達改制的潛水艇;沿著高壓電線甩入西柏林的繩索;化妝成蘇聯軍官;改裝汽車發動機留出的藏身之所;以及視死如歸駕汽車撞牆者用混凝土死死封住的車門……

1961 年夏天,東西柏林間有幾幢舊的住宅樓房,位置正好壓在分界線上。東柏林居民就通過朝西的窗戶逃到西柏林。當時西柏林出動了消防隊,張開了滅火救援的網在樓下等著,跳下了一個接一個。這個消息秘密地傳開了,有一些大膽的東柏林人陸陸續續的來到這些樓房,通過這種近乎於雜技的方式進入西柏林。

1962 年 4 月 18 日,克勞斯·布魯斯克駕著一輛大卡車試圖衝過柏林圍牆時,被東德邊防軍擊斃。在柏林圍牆建立的第一年內,總共有 14 輛重卡車曾試圖與這堵牆「搏鬥」。

1979 年 9 月 16 日,兩家人乘上自製的熱氣球一起逃離東柏林。他們沒有任何工程知識, 熱氣球製作技能都是從書上速成的,並為此實驗了多種製作材料,並花費了兩年的時間製作。當熱氣球快飛到邊境時,被警戒的探照燈發現。他們被迫上升到 2600 米的高度,28分鐘後成功降落在西柏林的境內。

柏林圍牆建立後,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越牆成功者的背後,是 270 名到 780 名(不同機構統計有出入)失敗者被打死, 約 6 萬人被指控為「企圖叛逃」,遭到平均16 個月的監禁。

1963年6月25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西德市政廳的柏林圍牆前發表著名的演說:「世界上的圍牆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闖進來的,只有一種圍牆是防止裡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麼?那就是監獄的圍牆!……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裡面,不准他們離開我們。」甘迺迪最後的一句話打動了成千上萬德國人:我因為能夠從遙遠的地方與你們分享這段經歷而榮幸,我也是一個柏林人!!

1987年,美國總統里根到柏林也做了一次講演。當時,西方媒體並沒有給予這次講演太多關注;但事後卻賦予它重大的歷史意義。在講演中,里根呼籲當時的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Tear this wall down」——「把這面牆 (柏林圍牆) 拆掉」。

1989年10月7日,東德為建國四十周年舉行豪華閱兵式。東德領導人埃里希 · 昂納克為了閱兵式逮捕了1000多名示威者,前來觀禮的戈巴契夫坐不住了,他對前者說,「誰遲到了,生活就會懲罰誰。」兩天後,東德萊比錫市爆發了示威遊行。九天後,77 歲的昂納克被迫下台。

11月9日晚,東柏林市民擁堵在查理檢查站門前,他們從晚上七點鐘後開始試探,拿出身份證件詢問出境的可能性,一次次被拒後依然嘗試。到了晚上十點,人數聚集到上千, 他們差不多和士兵們面貼面了。士兵們會像往日那樣越境開槍嗎?有人嘗試跨入「無人地帶」:腳步抬起,士兵沒動;腳步落下,士兵沒動;然後是另一隻腳.……在牆的那一邊,聚集著成千上萬的西柏林人,喊著「過來!」

有位東德姑娘,9號當晚僅僅是到西柏林喝了幾杯啤酒,就回家睡覺去了。多年後別人問其理由,回答竟然是「第二天還得早起上班」,此人不是別人,就是日後的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不但東德人沒作好心理準備,連西方社會也是手忙腳亂的,只有 NBC電視台出現在了現場。西德總理穆爾赫特 · 科爾正在波蘭訪問,美國總 統喬治·布希還是從他的國家安全顧問那裡得到的消息,後者也是看了新聞才知道的。

1990年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大概有240段柏林圍牆散落於世界各地,作為對這段歷史的紀念:從歐盟總部大樓外,到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內,從巴黎的地鐵站,到南非和哥斯大黎加……

隱形的牆

有形的牆被拆除了,但無形的牆依然在那豎立。事實上,沒有所謂的兩德統一,只有東德滅亡。1990年6月,東德政府決定引入西德馬克來拯救陷入崩潰的東德經濟。由於經濟不見起色,憤怒的人民走上街頭,東德政府迫於高壓,自行解散。1990年9月20日後,世界再也沒有東德政府了。

東德由於長期受蘇聯經濟模式影響,體制僵化,思想閉塞,想要融入西德社會,不僅需要長期改造和重建,更需要西部長期「輸血」。國家實現統一當然是好事,但統一的代價也是高昂的。

1991-1994年(大規模對東部援建期),德國政府仍出台過不少不利於東德經濟發展的法律(1950年東德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給普通民眾,東德政府在垮台前幾周重新立法保障了土地所有權,若非這一有先見之明之舉,1993年就可能有幾十萬「東德」農民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

東德長期奉行計劃經濟體制,支撐國民經濟的是動輒上萬人的巨型工廠。90年代東德進行私有化改革,40%的大型國企被關閉,甚至被剷平。在其餘60%中,又有85%變成「西德資本家」的私有財產,10%被國外資金收購,只有5%回到「東德人民」的手中。德國的Dax指數三十強企業無一將總部設在前東德地區。即便是將範圍擴大到在德企業100強榜單,將總部設立在東德地區的企業數量也只有一家:道達爾中德石油公司——一家法國公司。

「兩德合併」後,大批東德官員、政治領袖,甚至大學教師都被受罰,大幅削減退休金。東部人總覺得自己矮人一等,是德國的二等公民。「前東德地區」失業率更高,平均收入更低。東德五州在德國的定位,始終無法擺脫資源提供者和生產基地。對於東德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而言,只有背井離鄉去尋找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或者留在家鄉從事低端職業兩種選擇。

一直以來,德國西部各州以稅收形式,補貼和投資東德經濟增長,其中以「德國統一交通基建計劃」最為著名。該計劃中,西德政府承諾修建15條高速公路和高鐵線路連接東西德。目前,除沿海的A20高速以外,其餘的基建項目承諾幾乎全部完工。

30年多年來,已經習慣於讓利的「前東德各州」,並沒有「近水樓台先得月」,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區位優勢。伴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歐盟擴張,西德年輕一代補貼自己「手足同胞」的意願,也在不斷走低。

如果當年民主德國的領導者們,注意力不在建牆,而是一門心思發展經濟。東德與西德經濟沒這麼懸殊,或許東德人就沒必要挖空心思跑到牆對面生活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