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大陸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到底是為什麼?對人危害有多大?

八戒說科學 發佈 2022-06-11T12:23:19.507457+00:00

6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通知稱,去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入大陸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還檢出土黴素超標。

#大陸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

食品安全無小事!6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通知稱,去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入大陸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還檢出土黴素超標。

據悉,為防範風險,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據大陸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茲決定自2022年6月13日起暫停台灣地區石斑魚輸入大陸。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贊成,禁止一切可能攜帶危害物質的「毒物」,流入中國市場,保護中國人的食品安全。那麼,台灣石斑魚為何會檢出禁藥?

台灣石斑魚被檢測出禁藥,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近些年,我國從台灣銷往大陸的農漁產品發現了許多問題,不少網友認為,這些食品簡直就是銷往大陸的「毒物」。

為何會這樣說呢?我國在台灣輸入大陸的菠蘿中,經檢疫發現有害生物,為了防止對我國造成嚴重影響2021年3月1日禁止進口台灣菠蘿。海關又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入大陸的釋迦和蓮霧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2021年9月禁止進口台灣釋迦和蓮霧。

近段時間,廈門海關從台灣輸往中國大陸的活石斑魚中檢出了禁用藥及藥檢超標,分別是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和土黴素超標的現象,預計將於6月13日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入大陸。

結晶紫也是一種染料,研究已證實對動物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毒副作用。孔雀石綠本身是一種合成染料,可毒害實驗動物的肝臟,引致甲狀腺異常,並影響胎兒成長,動物致癌。

為何石斑魚出現禁用藥物和土黴素超標呢?台灣出口的農漁產品頻頻發生問題,其主要因素是目前台灣水產環境污染十分嚴重。

近些年,台灣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大量的工廠的建立,導致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未按正規的方式進行淨化,並排放入海,導致台灣附近海域的漁業遭受巨大損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養殖水產長期處於有毒有害的物質中,導致水產的體內的有毒有害物質、禁用藥物等嚴重超標,超出人類食品安全標準的食材,是不可以被食用的,嚴重可能對人體造成生命危脅。

第二,野生環境下水產品種群數量急速下滑,由於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導致台灣附近水域的水質變化,部分魚群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十分地高,導致魚群遷移,本地種群數量銳減。

第三,種群出現大面積死亡,台灣附近水域水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部分物種由於對環境不適用,出現中毒死亡現象。

台灣養殖石斑魚到底有多少?9成銷往大陸

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以至於我國對石斑魚的需求量十分地高。據悉,2020年中國石斑魚產量上升至28.39萬噸,每年都呈上升趨勢。不僅如此,我國對石斑魚的需求還依賴進口,其中,台灣地區就是我國重要的進口地區。

據悉,台灣石斑魚養殖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其中屏東縣石斑魚整體養殖總面積高達4900公頃,主要集中養殖在林邊、佳冬、枋寮沿海地區,產量占全台5成。台灣石斑魚產量8成以上以外銷為主,而外銷市場的9成集中於大陸及香港。

問題延伸:日本的核廢水排放入太平洋,是否也可能出現危害指數超標?

按計劃,日本福島核污水當日最大排放量達500噸,福島第一核電站儲水罐可儲存137噸核污水,若按照技術手段進行稀釋和每年新增的核廢水數量,最終排放入海將遠遠超過137萬噸。

據悉,日本核污水放射性物質主要有碳14、氚、鈷60、鍶90、碘-131、銫-134 和龍-137 等。並且碳14、鈷60和鍶90在2018年才被發現。這些物質排放入海的威脅到底有多大?

放射性元素排放入海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降解,比如碳14、鈷60和鍶90,並且這些物種非常容易被魚類等海洋生物吸收,意味著對人類可能造成長期潛在威脅。

總之,海關在台灣石斑魚中發現禁用藥及藥檢超標,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但是又將遇到另外一個問題,台灣地區石斑魚或將出現嚴重的滯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