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風險上升!世界銀行大幅下修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至2.9%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佈 2022-06-11T16:44:42.472631+00:00

世行在報告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1年的5.7%下降到2022年的2.9%,遠低於今年1月預期的4.1%。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鄭青亭 北京報導 6月7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以下簡稱《報告》)警告,在全球經濟遭受新冠大流行重創的背景下,俄烏衝突又使形勢雪上加霜,全球經濟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漫長的增長乏力、通脹高企時期。這導致滯脹風險上升,可能給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經濟體帶來傷害。

世行在報告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1年的5.7%下降到2022年的2.9%,遠低於今年1月預期的4.1%。不僅如此,由於疫情和俄烏衝突,今年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將比疫情暴發前的趨勢水平低近5%。

此外,世行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小幅反彈至3.0%,但也比今年1月的預期低0.2個百分點。這是因為預計俄烏衝突會繼續擾亂經濟活動、投資和貿易,與此同時,此前被壓抑需求的釋放將逐漸完成,再加上各國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將逐步退出。

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指出,俄烏衝突、疫情反覆、供應鏈中斷以及滯脹風險正對經濟增長造成沉重打擊,「對許多國家來說,經濟衰退將難以避免。」

馬爾帕斯說,「市場是向前看的,因此鼓勵生產、避免限制貿易是當務之急。為了解決資本錯配和不平等問題,需要在財政、貨幣、氣候和債務等多個政策領域做出改變。」

報告稱,由於新冠大流行的殘餘影響和全球需求疲軟,預計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速分別為4.3%和5.2%,比1月的預測分別低0.8個百分點和0.1個百分點;而美國今明兩年的增速則分別為2.5%和2.4%,比1月的預測分別低1.2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

全球經濟是否會重現1970年代滯脹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全球經濟展望》首次對照1970年代的滯脹對當前全球經濟狀況進行了系統評估,尤其分析了滯脹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影響。報告稱,發達經濟體為了走出1970年代的滯脹而大幅提高利率,成為引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一系列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

世界銀行預測局局長艾伊漢·科斯表示:「發展中經濟體必須在確保財政可持續性與減輕當下的多重危機對最貧困人口的影響這兩方面保持平衡。清晰地傳達貨幣政策決策、充分利用可靠的貨幣政策框架並保護央行的獨立性可以有效地錨定通脹預期,降低為實現控制通脹、促進經濟活動的特定效果而需實行的政策緊縮規模。」

報告指出,當前的經濟形勢在三個關鍵方面與1970年代類似:持續的供給側擾亂推高通脹,而在此之前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度寬鬆貨幣政策;增長前景放緩;控制通脹所需的貨幣政策收緊將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造成不利影響。

不過,現在的形勢也有很多與1970年代不同的地方:美元處於強勢,和1970年代的美元嚴重疲軟形成鮮明對比;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幅度比70年代要小;主要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總體狀況良好。更重要的是,與1970年代不同,穩定物價現在已是發達經濟體和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央行的明確使命,其中很多在過去30年裡已經建立了實現通脹目標的可信記錄。

據世行預測,明年全球通脹將有所回落,但很多經濟體的通脹水平可能仍會高於通脹目標。報告指出,如果通脹持續居高不下,而有關國家採用如同解決70年代滯脹那樣的政策措施,則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急劇下滑,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會出現金融危機。

俄烏衝突嚴重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報告還就俄烏衝突對能源市場的影響如何拖累全球增長前景做出了新的分析。俄烏衝突導致各種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能源價格提高將使實際收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金融條件收緊,並制約宏觀經濟政策空間——尤其是在能源進口國。

報告指出,預計2022年發達經濟體的增幅將從2021年的5.1%大幅下降至2.6%,比1月的預測低1.2個百分點。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放緩至2.2%,主要原因是大流行期間的財政和貨幣支持將進一步退出。

報告還指出,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也將從2021年的6.6%降至2022年的3.4%,遠低於2011-2019年間4.8%的年均增長率。這是因為雖然能源價格上漲對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國有短期提振增長的作用,但仍無法抵消俄烏衝突負面溢出效應的廣泛影響。世行已下調了近70%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22年的增長預期,其中包括了大多數大宗商品進口國以及五分之四的低收入國家。

報告強調,需要在全球和國家層面採取果斷的政策行動,避免俄烏衝突對全球經濟造成最嚴重後果。這要求全球共同努力,減少俄烏衝突造成的人員傷害,緩解石油和食品價格飆升帶來的衝擊,加快債務減免,並擴大低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國家層面也需要採取措施,在保持全球商品市場良好運轉的同時做出有力的供給反應。

此外,政策制定者應避免實施價格管制、補貼和出口禁令等扭曲性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加劇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在通脹上升、增長放緩、金融條件趨緊和財政政策空間有限的嚴峻背景下,政府需要重新確定優先支出事項,有針對性地向弱勢群體提供救助。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