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4歲讓梨,從小孝順,最終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

拇指的故事匯 發佈 2022-06-11T19:18:43.755570+00:00

#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小孔融能讓梨,是以前上學時學的一篇文章,我想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四歲的孔融把梨讓給了自己的哥哥,從而一躍變成了流傳至今的榜樣,被後世傳揚了兩千多年,甚至到今天,依然是讓孩子們懂得互相謙讓的教育榜樣。可以說這個典故成為了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段佳話。


小孔融能讓梨,是以前上學時學的一篇文章,我想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四歲的孔融把梨讓給了自己的哥哥,從而一躍變成了流傳至今的榜樣,被後世傳揚了兩千多年,甚至到今天,依然是讓孩子們懂得互相謙讓的教育榜樣。可以說這個典故成為了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段佳話。但是課本里沒有講,如此懂得謙讓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但是喜歡研究三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孔融最後被曹操殺了,而且罪名竟然是不孝。

不孝言論的出處,孔融真的不孝嗎

那麼如此謙讓有禮,本應該是孝子的典範,為何會被冠以不孝的罪名呢,首先就要弄清楚曹操為何會說孔融不孝,話說這孔融雖有才華,但卻是直性子,一次他和一些名士聚會之時,剛開始還談些四書五經的看法,可能也是後來喝醉了,便口出奇言,「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 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後漢書·孔融傳》

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也很簡單,說的是父親為了自己的肉慾,而發泄生出的兒子,母親其實無非是一個裝著孩子的容器,待孩子出生後,也就跟母親沒有關係了,這就像孩子是裝在母親這個瓶子裡的「物件」,這話說出來別說是注重禮儀的古代了,就是換成現代,這種話也依然是不孝的話,此話一出自然數引起當時社會多少名流名士的聲討。

當時這也許是他喝醉酒說的酒話,孔融年少時父親便逝世了,有史書記載說孔融當時痛哭不已,甚至哭昏過去,最後能因為父親去世虛弱到無力站起來,需要別人攙扶,時達兩年之久。所以說孔融不孝還是有些言過其實,不然他也不會因為懷念父親而如此痛哭以至身體虛弱到不能站立。

孔融16歲時,他有個表兄叫張儉,這個張儉被人追殺,無處可躲,只能求助孔融,孔融當即便把他藏在家裡,可是還是被人告發了,結果孔融和張儉一起被抓,孔融被抓後也是把一切罪自己都扛了,並且說跟張儉沒關係,雖然後來朝廷定罪抓了張儉,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出,孔融絕對是一個重感情有擔當三觀很正的人,這跟他從小受儒家思想薰陶有直接關係。

不過話說回來,為什麼會有剛剛說的孔融不孝的言論呢,其實跟漢朝的制度有關係,再加上有些投機之人有意栽贓他,也因為漢朝的察舉制度,所以他可以說是當時的受害者。孔融心直口快,但並不頭腦愚笨,他不會明知道會被世人詬病,還要去說這種言論。

實際上是跟曹操有矛盾,曹操早就想除之而後快。

所以說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曹操跟他有某種矛盾,正好有人陷害,他也就名正言順的除掉孔融,從身世來講孔融是孔子後人,曹操就不行了,他是宦官後人,別看他是過繼給曹家的,但是古人可是非常注重出身貴賤的。第二孔融心向大漢,他認為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再加上他是孔子後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知道做人根本,一心全是大漢,自然是等於跟曹操對著幹,曹操需要的是支持自己的人,而不是支持漢獻帝的人。

最重要的是孔融經常羞辱曹操,曹操打敗袁紹殘餘勢力後,他的兒子搶袁熙的夫人甄氏,按理說曹操的手下自然是沒人敢說,但是滿腦子儒家思想的孔融又跳出來了,把這件事比喻成武王伐紂後,把妲己送給了周公,曹操聽到後羞愧難當。記仇的曹操此時已經給孔融記下這筆帳了。

經過多次孔融的羞辱,曹操自然是忍無可忍,但是孔融是孔子後人,當世名門,直接殺恐怕擋不住悠悠眾口,在找殺孔融的突破口時,終於有人誣陷他,就是那個不孝言論,曹操此時一看正愁沒機會殺孔融呢,這送上門的機會豈能錯過,於是以不孝為名殺了孔融,這樣不僅殺了他,還能讓他留下臭名聲,把之前完美形象全都打翻。間接還能提現他曹孟德維護孝道為民除害。又能起到殺雞儆猴震懾類似於孔融這種世族,可以說是一箭三雕。

孔融也間接為他心直口快的性格而買單,成為了曹操震懾人心的犧牲品,也許這就是他性格造成了他命運的結局,或許他能在圓滑點,或者不要屢次嘲諷曹操也不至於落得這個下場。但是這不能抹滅孔融有著偉大的愛國情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