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是如何為自己填海造陸的

真叫盧俊 發佈 2022-06-14T16:32:36.462782+00:00

現在的澳門一半以上的面積都來自填海造陸,從1965年的11.6平方公里,變成2018年32.9平方公里。

上一次聽到填海造陸這4個字


還是《美人魚》裡鄧超飾演的開發商拿到填海批文的時候


這一次認真梳理這個問題,一個城市比一個城市有意思


現在的澳門一半以上的面積都來自填海造陸,從1965年的11.6平方公里,變成2018年32.9平方公里


翻了差不多3倍,夠不夠瘋狂

©土豆看劇場


不過還有個城市,比澳門還要「瘋」


就是澳門對面的珠海



01

未來20年,珠海要填出兩個澳門


珠海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環境好、空氣好、風景美,但其實站在城市的角度珠海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就是太小,準確說,是陸域面積太小


珠海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


不過土地面積卻只有約1711.24平方公里,整個廣東省,它陸地面積最少


但與此同時,珠海承載著怎樣的使命


珠海的發展定位相當於第二個深圳

2021年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意見》提出支持珠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並於2035年前建設完成


這是繼深圳之後,第二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


期待如此之厚重,可是面積卻是全省最小,這樣的反差,註定了珠海必須為自己找補一些資源,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土地資源


早在2008年的時候珠海就已經規劃了自己填海造陸的規劃

©《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文本的通知》


下面這些區域都是當時圈出來準備安排填海造陸的,文件里被稱作「圍海造地區」


規劃的24個圍海造地區里,我搜索了它們的範圍,其中有7個都屬於珠海


不過這些規劃最後都有落位麼


到今天為止,這7個地方,除了其中那個「白龍尾填海區」可能已經中止


其它不是正在填海造陸中,就是已經完成填海造陸,甚至還有新增


比如沒出現在這份規劃里的第八個填海區,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所以珠海的填海造陸工程的落地「篇幅」遠超我們想像


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下


珠海當地的香山網給出的總面積數據是,約為62平方公里


而現在的澳門是32.9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珠海規劃的這些填海造陸面積,差不多是兩個澳門



02

這些填海區都「好有料」


2021年8月我去過其中一塊圍海造陸地區


不屬於上面7塊的任何一塊,所以我說珠海填海造陸的面積,可能還不止兩個澳門


當時合作方小夥伴帶我四處轉的時候,跟我說,早幾年這些地方還不存在


還是一片海


2021年8月的時候就已經能看清土地肌理了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一塊土地從無到有的神奇時刻,真的有點人造諾亞方舟的感覺


而且這些「新大陸」有一個無法比擬的好處


這裡比新城還要新城,是一塊完完整整完全全的新地


這也就意味著,所有基礎設施、所有土地規劃、所有城市建設,沒有任何干擾,完全白紙作畫


所以你會看到一些哪都看不到的神奇規劃


第一個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那個沒有出現在早期規劃,但是說造就造好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這是它在衛星地圖上的真實現狀


這是2個約10萬㎡的海中人工島,右邊那個已經覆蓋好了基礎設施,左邊這個才剛剛開始


兩個島就像兩個小型城市一樣,水電供給、污水處理、雨水處理、消防系統等等設施都可以根據最高標準重新架構


景觀、商業策劃都被留足空間,如此土地之上的場地布置、島上景觀、商業策劃都實在讓人期待


比如下圖中這塊地,2019年被拍出

©世茂房地產,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珠自然資儲2019-29地塊區位示意圖

目前這塊地對外釋放的規劃是以「超級商業+超級娛樂」為主題,通過構建綜合交通、空中商業、未來科技娛樂館等業態,進行的一體化設計

而這類全新土地的概念營造似乎更有說服力,畢竟連項目根本的土地都是建造出來的,那這之上的所有業態,還有什麼不可以想像的呢

類似這樣的土地價值未來還會在珠海越來越多實現


很多人也對鶴洲CBD異常期待,因為這裡的規劃也是前所未有的


鶴洲CBD就位於我們前面2008年那份文件里的「鶴洲南填海區」


現在它在衛星地圖上還是這樣的


但是未來它會是這樣的

鶴洲中央商務區概念效果圖©香山網


這裡也將是未來整個珠海妥妥的CBD


鶴洲南將納入橫琴一體化區域中,與粵澳深度合作區協同發展,規劃的鶴洲中央商務區,將成為珠海新中心的重要部分


填海造陸的部分,真的可以給到一個城市太多太多的期待


從無到有,這些圍海造陸出現的陸域面積,不僅擴容了城市,同時也更好的形成連接


進而提升了板塊乃至整個城市的發展勢能



03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件事


大和有料,還不是珠海填海造陸的殺手鐧


在我看來,填海造更多的陸域面積,這雖然很不容易,但是並不是不可取代的


中國東部沿海城市,擁有優質海岸線、需要填海造陸的城市不在少數


上海南匯新城、深圳前海、北到天津濱海區域、南到香港,填海造陸並不是廣東或者珠海專屬


可是這些地方都沒有珠海這麼愛做「連連看」

珠海號稱是被500多座橋樑托起的城市


畫框有限,為各位在圖上勾畫出一些重要橋樑


▷ 洪鶴大橋,從金灣出發到老城區僅20分鐘可達

▷ 金海大橋,建成後10分鐘-15分鐘往來金灣-橫琴

▷ 深珠通道,建成後珠海至深圳的時間可縮短至半小時以內

▷ 港珠澳大橋,香港、澳門、珠海被串聯到了一起

...


珠海大概是全世界最愛造橋的城市,誰也不能想像面積小小的珠海,居然可以造出這麼多橋


而且珠海沒有一年不修路的


路、高速路、高架橋、城際...像毛細血管一樣在珠海不斷生長

©萬科海上城市


除了橋樑和道路,還有海底隧道、機場


比如橫琴隧道,還有即將升級為國際機場的珠海金灣機場


也就是說,這些海底隧道、跨海大橋、還有機場,形成一張巨大的海陸空大網,讓這些區域連成一片


就這樣還有連連看2.0,在等著珠海


已經有了目前的海陸空全面交通網絡的珠海,未來野心更大


這是2022年珠海給自己定的小目標

©《珠海市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


我搜索了下,一共114個基礎設施工程項目


其中包括橋樑、道路、隧道、機場等等,單單跟「橋」有關的關鍵詞就有149個

©《珠海市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


珠海真的是把「連連看」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所以呢,這件事對珠海來說意味什麼



04

這件事的意義在哪裡


去年香港的北部灣規劃出來的時候,我們團隊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對比


當時從香港元朗到深圳前海,直線距離差不多18.2公里


上海的18.2公里,只夠你從虹橋火車站到人民廣場的距離,打車20多分鐘


可是放在廣東就是香港和深圳的距離


這也是我覺得珠三角一體化真的很值得關注的地方


就這些我們以為的兩個城市,但其實他們距離比我們想像的近的多


那裡的計程車從順德市跑趟廣州市,就跟跑市內交通一樣


回到珠海,那就更近了


但是以前珠海的水域面積把土地割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隔了水域,各種交通、物資、交易成本都會增加


但是現在不僅近地之間的空隙,被填海造陸連在一起


在有次踩盤返程路上,經過當時正在建的金海大橋

金海大橋,2020年拍攝於珠海


滴滴師傅跟我算了筆帳,他說這裡5年均價翻倍,相當於一套100多萬的房子,現在能賣到快300萬,而且這裡還不限購


未來這裡建好之後,這裡的房子還要漲,會基本和橋另一邊差不多,然後指了一下窗外的這座大橋


也就是說,而被水域隔開的陸域,也被交通不斷縫合


連同一起被縫合的,還有土地的價值



05

而這件事更長遠意義在於


它瞬間激活了珠海的填海造陸


原本擴充的圍海造陸面積,是陸域面積向海洋的延申,或者是向對面陸地的靠近,但是延申和靠近並不能做到全域填充


這時候修路架橋,就會瞬間串聯起兩個板塊、兩個城市


而看不見的串聯,是兩個城市生產要素的流通,兩個板塊資源的對接,當然,也包括兩個板塊的房價


更為關鍵的一點,不知道各位注意過沒有


其他城市的填海造陸,都是在城市的邊邊的地方,上海的南匯新城、天津的濱海新區、深圳前海


但是珠海填海造陸的地區,很多都位於市中心地帶,尤其是即將打造成珠海下一個CBD的鶴洲南填海區


©香山網


也就是說,填海造陸這件事,不僅可以緩解珠海的土地資源焦慮


更重要的一點,相比一般的擴充一個城市的土地面積,填海造陸對珠海而言,更是擴充城市核心能級


如無意外,這些圍海造陸新陸域,基本都是「出道即巔峰」


而珠海也會因為這些新土地,變身新珠海,能級很難想像


這件事值得拭目以待

以上為正文,來自巧克麗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