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最耀眼的戰功:奪取了楚國大梁

古史長青 發佈 2022-06-15T16:25:04.948372+00:00

魏武侯自負有能力鞏固魏國的霸權,妄想憑藉一國之力稱霸中原,因而從即位之初便開始了他終其一生的征戰生涯。

魏武侯自負有能力鞏固魏國的霸權,妄想憑藉一國之力稱霸中原,因而從即位之初便開始了他終其一生的征戰生涯。

魏武侯連年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實事求是地講,確實勝多敗少,這為他贏得了勇武善戰的英名,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比起他付出的血汗與辛勞、比起備戰出征的巨大損耗來,魏國發動歷次戰爭的實際收穫卻少之又少,雖然霸名隆盛,內囊卻空了。

中山國的丟掉就是他一手造成的巨大損失。

當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未為不可,魏武侯絕對算不上敗家子,他沒有將父親留下的家業完全揮霍掉,儘管他沒有按照父親的遺政持續經營,但內心還是火熱一般想把這份祖業繼續搞大搞強,並沒有片刻放鬆懈怠。

考量他一生的戰功,如果說丟失中山是他難以泯去的恥辱的話,那麼奪取大梁則是他最耀眼的成績,近乎可以將功折罪了。

大梁,即今開封,中國五大古都之一;而首次定都於此的,就是戰國時期的魏國。而在魏武侯之前,大梁其實是屬於楚國的。

楚國從春秋時期起就是大國,終戰國之世,楚國始終是疆域最為廣大的國家。

與楚國相比,魏國像是憑空殺出的一匹黑馬。

魏武侯放棄了父親向西發展、誓死攻秦滅秦的大政,轉而將目光投向了中原,進而瞄準了楚國這塊大而肥的肉。

我們暫且放下魏國究竟是該西進還是南下的是是非非,且表魏武侯聯合三晉大舉伐楚的壯舉。

公元前391年,也就是魏武侯上台剛滿五個年頭,他繼承父親經營一生的三晉聯盟大業,繼續號召與韓、趙結成同盟,共同進軍楚國。

此時的三晉都是新興勢力,都進行過程度不等的改革,實力大增,都熱血如火地想向外開疆拓土,勢必一拍即合,分散的力量迅速擰成一股,銳不可當。

不難想像,尚未開啟改革、腐朽臃腫的楚國,如何能抵擋得了三晉的群狼戰術,一敗塗地在所難免。

從此,魏國奪取了楚國的膏腴之地:大梁。

大梁,地處黃河中游平原,四周又有濟水、穎水、丹水、睢水等水道,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是糧食種植的天然良園,在以農業立國的古中國,這是地地道道的生財寶地。

大梁,北據燕趙,東接齊魯,南臨江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是天下樞紐。除魏以外,此後歷朝歷代在此定都的有後梁、後晉、遼朝、後漢、後周、北宋、金朝等,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魏武侯奪得此地,自然喜上眉梢,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繼續加大兵力,向楚國腹地挺進。

消息傳來,楚悼王驚恐萬分,楚國朝堂一片慌亂。迫於魏武侯的強大壓力,楚悼王接受謀臣的諫言,東西兩路分頭派出重使,攜帶重金,請求秦、齊二國出面干涉。

齊、秦等國自然不希望魏國一家獨霸中原,樂得獲有藉口,於是東西二兵齊出。

在魏武侯的一生征戰中,往往過分看重武力而忽視了外交經營,他從來沒有嘗試過諸如借力打力、聲東擊西、穩定一面、各個擊破等縱橫捭闔的策略,總是四面樹敵、單打獨鬥。

此次在重創楚國的同時,他事先事後都沒有認真有效地安撫周遭的其他國家,以致招來左右鄰國的羨慕嫉妒恨,一見機會,紛紛出兵,兩路夾擊。

渾身是鐵能碾幾根釘?面對東西南三面夾攻,魏武侯終於感到了力不從心,他不得不放鬆對楚國的緊逼,著手解決秦、齊之侵,同時與楚國謀和。

總之,魏武侯奪取了大梁,是他一生功業的頂峰,但從此也將魏國帶上了一條四面樹敵、征戰中原的不歸路,直至他的下一代把魏國百年積蓄起來的勁卒老底徹底消耗殆盡,魏國的霸業不但未能夠堅挺,反而戛然終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