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四都:荒地變良田 助農促增收

福建日報漳州觀察 發佈 2022-06-15T20:52:49.057739+00:00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6月10日訊( 通訊員 吳皓)在四都鎮馬城村的山壠上,一位農家漢子行走在鬱鬱蔥蔥的玉米地間,趁著降雨停止的時候在田間排積排澇。「玉米是一種不耐澇的農作物,這幾周一直在下雨,快要豐收了,我每天都要上來這裡看看玉米的情況。」種植戶李榮溪說道。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6月10日訊( 通訊員 吳皓)在四都鎮馬城村的山壠上,一位農家漢子行走在鬱鬱蔥蔥的玉米地間,趁著降雨停止的時候在田間排積排澇。「玉米是一種不耐澇的農作物,這幾周一直在下雨,快要豐收了,我每天都要上來這裡看看玉米的情況。」種植戶李榮溪說道。

年初,剛關閉鵝場的李榮溪在去市場趕集中,碰巧遇上了政府開展的「三下鄉」活動,活動中他聽到工作人員對今年惠農政策的介紹,心中便升起了種糧食的念頭。通過村委會充分了解種糧政策後,李榮溪看上了山崗中的一片撂荒地,但這片撂荒地的權屬涉及到了村裡的16戶人家,他要租聘這些荒地,還有點難度。

「這些荒地雖然不用,但一年百來塊錢的租金有些戶主卻看不上眼,完全沒有租借給我的打算。」李榮溪的種糧計劃還沒開始,便在租聘土地的事上耽擱住,當談判陷入了僵局,他找上村委會尋求幫助。

「國家鼓勵推進撂荒地的復耕複種,老李他現在有這個想法,我們必須要想辦法支持他。」馬城村書記李平順在了解情況後,便帶著李榮溪上門入戶,耐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經過幾天的努力,李榮溪最終成功跟村民們簽訂了農用地租聘合同。

荒地經過一番修整,李榮溪又引入了滴灌技術,在今年三月便投入到農作物的種植工作中去,原本的撂荒地在開墾後種下了12000多株玉米,並根據政府農技工作人員的指導,在田地間套種了800餘棵香蕉樹,用以提高糧食作物的抗風性,加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提高糧食收成。

「等這個月收成後,我將這些玉米株全都推倒,再鋪上一層地膜,7月份就可以開始準備著手種大豆了。」李榮溪望著逐漸成熟的玉米,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展望。

今年來,四都鎮嚴格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通過政策的廣泛宣傳,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支持撂荒地復耕復墾,定期派遣農技工作人員下沉一線,持續跟蹤農業生產指導工作,確保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推動我縣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