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讚新時代——「人民藝術家」劉觀水

人民藝術家鑑賞 發佈 2022-06-16T02:36:59.247385+00:00

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脊樑和靈魂,它鑄造著國家和民族的心靈和品格,一個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脊樑和靈魂,它鑄造著國家和民族的心靈和品格,一個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有了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而文化自信是促成這些目標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這個時代,湧現了許許多多富有時代氣息、個人風格鮮明的藝術家。他們具有超高的藝術造詣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且全心全力擁黨愛民。他們以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不斷努力,不斷創新,通覽古今,融貫中西,使中國書畫藝術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將中國藝術逐步推向世界藝術之頂峰。

劉觀水,族輩排名劉振軍.男,漢族,1951年出生於廣東電白縣,祖籍浙江青田村。是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後裔。從小受到祖宗秘傳和薰陶,喜研讀易學、風水書,學業優秀,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深造於中國河洛易經學院。曾任部隊團司令部文書,縣文化館文藝輔導員、電白瓷廠工會宣傳組織委員、職校校長。現任嶺南風水書畫院院長兼藝術總監,人民日報社北京分社藝術鑑賞中心名譽副主席。兼任茂名市量子理論應用學會副理事長(學會刊物主編),量子易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量子易學高級研究員。中國易經協會風水學術權威專家,中國河洛易經學會堪輿擇日大師,北京時代學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員,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崇陽書畫院院士、中國藝聯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工作之餘,創作多首流行歌曲,是《中國易經之歌》的作者。

還發表了許多書畫,詩詞作品。其中國畫《山清水秀》、書法《頌冼夫人》獲《中華書畫藝術博覽全書》書畫金獎;國畫《國色天香》、《南國春早》獲《中國老年書畫家代表作典藏》金獎;國畫《玫瑰香》、書法《長征》獲2008年北京奧運書畫博覽金獎。論文:1999年發表《中國古代風水學之我見》,依河圖、洛書中「二七同道、三八為盟」的易理,預測出:「西方盛極必衰,有災難、金融危機:東方中國崛起。」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們的讚揚。該文連同《中國易學預言》一文被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收藏在《中國黨政幹部理論文選》一書中。《易經思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理論支柱》獲人民日報出版社一等獎,收藏在《紅色檔案》一書中。《易學風水學在歷朝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共鑄長城圖書徵集工作委員會論文終審金獎,收藏在《紅色的記憶》一書中。

丹青翰墨皆暢志 法度正宗時代功

——記著名藝術家劉觀水

當代著名書畫家劉觀水先生,以卓爾不群的筆墨才華,修得書畫同功,皆成造詣。書畫雖同源,但是在當代藝壇,能像劉觀水先生這樣法通兩門的大手筆是比較少見的。也正是因為先生有書畫兩能的修煉所得,讓他可以用筆墨表現東方審美的氣韻與氣勢,為傳統書畫文化的龍脈注入正宗上品!

他的繪畫作品以氣勢雄偉的山水創作為主,山水創作自宋人始倡戲墨以來,漸漸成為文人自得其悅的一項消遣。山水的精氣神,不能僅有戲墨而得,必有賦歌時代的推動,方顯雲煙浩蕩隨時代。在當代打破文人畫戲墨的大手筆有石魯,時至今日有此等山水胸懷的大家亦有劉觀水!

劉觀水的山水作品在構圖上非常雄闊,把高遠構圖的氣度不凡表現的無以復加。寫意雲上山巔,總是四面厚鼎,上突危峰,下覽深谷。經過百丈懸瀑的視覺引導,給人以心搖目斷興難盡,志在攀觀三山巔的胸臆大暢。

所以觀賞他的山水作品,可以暢心養志,志在飛儀!風行雨霽,筆駐乾坤!他用筆強調線條運行的鋼打之質和鐵鑄之硬,落筆鈞直,蒼勁老硬,寫意重山復嶺枯木寒苛,總是筆筆相生,筆筆相映。長線斧劈皴法,短線鐵刮皴,結組密集的雨點皴此起彼伏,各種皴法總是隨機應變,指向為山水立骨為山水傳神的核心。骨法用筆的力度相當鼎健,無一筆軟糜,無一筆鬆懈。依線條而造形精熟到這般水準,可謂是爐火純青,出神入化。

表達山水氣韻,善墨法之變。積墨多層,由干入濕,依濃復淡,反覆皴積,仍舊是層次分明,水墨煥神,不會出現髒亂濁的一塌糊塗。破墨質地蒼潤,蒼秀而老,氤氳淋漓,氣韻妙有。他的山水重視黑白對比,視覺衝擊力倍增,果然是無白不能顯其黑,無黑不能利其白的太極之妙。再介入少許青綠鋪陳,在色不礙墨,墨不礙然的表現里,盈透出翠意隨人心,參差綠到天涯邊的意象,其情景正是西峰疊翠東岸輕霧的唯美,可駐可游,清涼如斯,斷絕一切煙火氣,超凡脫俗能暢志!深師兩宋,又自立面目,山水畫到這般意象,就是骨法用筆與氣韻生動的雙功齊成!

丹青翰墨皆暢志,法度正宗時代功。寫書法筆墨鋪陳痛快,寫飄風之勢,寫驟雨之勁,力透紙背,須臾橫掃軍陣,力度與速度皆為上乘。書者抒也,心跡成筆跡,絕然是師法帖師造化的一把好手。書畫同修得上法,凡大家,盡如此!

劉觀水出生於歷史文化名城廣東電白縣,他莊重典雅,開朗豁達。有較全面深厚的文化素養,精深的學識和良好的書寫功底。從柳、歐、顏書等風格入手再到張遷碑、鄭文公碑等,其大量研習「王羲之」、文徵明、孫過庭、懷素、王鐸等諸家碑帖,汲取精華,熔古鑄今。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的加深理解,豐富視覺記憶、提高審美能力增強藝術修養, 逐漸領會和掌握古代書作的「氣韻」和「神韻」。。其中明顯看出他取歐陽詢、王鐸等人的方筆峻折筆意;而於文徵明、孫過庭則取筋骨挺拔、外耀鋒芒;於王羲之、米芾、則取筆法精妙、端秀清新;取懷素的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心在筆端,從而鍛造出自己獨特的書法風貌。

以自己的情感、心智注入書法中,體現出生動、灑脫,富於激情的特點。以厚德載物的情懷,創作出典雅俊美、蒼勁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暢的獨特書風。可以清晰的看到劉觀水先生的書法自然飄逸,用筆穩健。以行氣帶動運筆,在書法創作中,探索線質表現的豐富性,探尋當代自我的藝術語言,充分地調動書寫過程中的一切積極因素,加上深厚紮實的傳統功底、給人一種清新、悅目,境界高雅的意趣!

幾十年的潛心研究書法和實踐,以及筆耕不輟的藝術守望和雄心壯志,使劉觀水先生的書法藝術有其深刻的內蘊和美學品位。他的書法不但呈現出氣韻生動、奔放縱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含有文學內涵的詩性。尤其是他從古意中脫化出一種超邁而又沉實的氣息,並將其融匯於心中而流露於筆端,進而形成了有別於前人、超然於當下的書法特點。

在眾多人的意識里,優秀的書法作品一般能很好地展示社會風貌、 人文情懷,因而也就具備了它的歷史定位和社會價值。書法作品最基本的價值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包括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並由其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傳承、歷史變遷和審美體驗。這是一種初現於書法的本體價值,它是通過對藝術理念的鑽研、對傳統文化的汲取以及對表達語言的探索、對相關技藝的磨練而創造出來的。劉觀水先生其作品所獨具的歷史傳承,以特色鮮明的美學風範,深層的審美構成及其背後的人文內涵,造就了現代書法的標新立異。憑藉深厚的傳統基礎,鮮明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語言及審美韻味的書法作品,將進一步被認識。

書法始終是相承相續的傳統的發展與再造。現代中國書法筆墨只有在尊重中國書法藝術本質的前提下,可以談到繼承、發展與變革。這需要我們對傳統的中國書法語言形態和結構進行重建。把傳統的筆墨語言投射到現在的層面,使之具有現代性,以中國書法寫意語言形式充分地表現現代意識和精神內容,使形式和內容在更高的基礎上達到統一。而這些在劉觀水先生的書法作品中都體現了出來。

劉觀水先生深知傳統的筆墨要義,又不為其所拘,在繼承與創新之間把握有度,以已之心,攝物之情,寫形之意,進退有餘,自會於古人之外,創造出新的藝術天地。他畫面上所呈現的寫實(審美)氣息,折射出畫家的自身和豐富的閱歷和深厚的文化積澱。這是長期努力與刻苦實踐的結果。在眾多優秀的藝術作品中均能令觀者深切感受到其中所蘊藏的一股強烈的藝術生命,它是畫家內在精神力量和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劉觀水先生的藝事告訴我們,藝術創作既可熱忱奔放,激情洋溢,亦可風和日麗,細雨清風。繪畫不在於何種風格、手法和題材,惟有真情所致,以心見筆,隨心所欲。

鳳凰新聞編輯部

編輯/劉慶麗 (著名編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