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中的這個「小飛俠」,成為田間新主角

光明網 發佈 2022-06-16T03:54:40.985825+00:00

隨著「嗡」的一聲機鳴,一台農用植保無人機在原地升空,俯身掠過眼前一片水稻田地。「天上飛」一小時,頂人干兩三天。

◎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風吹稻浪,清香襲人。

隨著「嗡」的一聲機鳴,一台農用植保無人機在原地升空,俯身掠過眼前一片水稻田地。不遠處,站著身著白大褂的舒時富。他是這架無人機的操作員,也是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天上飛」一小時,頂人干兩三天

6月中旬正是早稻分櫱的關鍵時期,在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外的試驗田內,隨著嗡嗡的旋翼轉動聲,霧狀的藥液被均勻地灑向田面。「過去打藥全靠人工,一畝地要花2個小時,現在有了植保無人機,2分鐘就可以覆蓋一畝田地。」舒時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目前他操作的植保無人機可裝載20升藥肥,1個小時內可以服務30畝田地,等量工作換成人工,至少需要兩三天。

「植保無人機省水省藥,效率高,而且不傷害農田。」舒時富說,更重要的是,無人機操作後不傷苗也對人體無害,成本低、人工少、節能高效,使得植保無人機在江西各地很受歡迎。

6月下旬,水稻生長時期容易引發稻曲病,稻曲病發生後不僅影響水稻產量,產生的黑色菌塊具有毒素,嚴重影響水稻品質。這時就需要打藥施肥保營養、做好預防工作,這讓舒時富更忙了,他不僅要開展科技農機推廣,還得忙著照顧這些水稻。

在贛鄱大地,植保工作已經慢慢從「身上背」變成了「天上飛」,植保無人機正在替代農戶們身上的小藥箱,成為田間的新主角。

「飛入」田間:從懷疑到廣受歡迎

舒時富早在2016年就開始接觸植保無人機,彼時他就認定,這是大勢所趨。如今,除了操作無人機,他還要將農業裝備研發技術大力推廣應用,讓品種多樣、功能強大的「智慧農機」被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

「一開始不少人對無人機植保的效果持懷疑態度,擔心無人機時間短、裝載量不夠,打藥不靠譜。」但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變化,植保無人機越來越頻繁地「飛入」農業生產中,農民尤其是種植大戶開始對無人機植保有了新的認識,態度從懷疑到接受。像舒時富一樣的操作員成了一種新興的職業,受到大家的歡迎。

一路見證,舒時富滿是自豪:「無人機植保只是打開了智慧農業的一扇大門,噴藥施肥也只是它最基礎的工作。今後,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還有更廣泛的應用。」

前不久,江西省農科院新建了植保無人機實驗室,或許在將來的大力推廣下,植保無人機還可以完成航拍監測農作物的生長、農業災害救援等更多助農工作,引導種植戶在種、管、收等環節應用新技術、新機械,推進農機裝備向數位化、智能化、無人化轉型升級,真正把「會」種地變為「慧」種地。

科技日報,圖片均由魏依晨 攝

來源: 科技日報

關鍵字: